辽宁省海城市散文协会主席范彧:责任与担当铸就《彧华》

本网讯(记者 陶凯龙 文并图) 一本厚厚的《彧华》文学杂志,简约,大气,透着一种纯粹的高雅。翻开浏览文章,既有辽宁名家两届茅盾文学奖评委高海涛老师的散文,也有著名诗人《诗潮》杂志主编刘川先生的作品,还有普通文学爱好者习作,更有校园孩子们稚嫩的文字,囊括了诗歌小说散文歌词等文学门类,字里行间透着对文字敬畏的那份纯洁。

这并非名刊,而是在辽宁省海城市本土作家范彧倡导下,一群爱好文学的海城文友自发自费编辑出版的内部交流文学刊物。《彧华》坚持立足于海城,面向全国,坚持地域性,宣传本地历史文物古迹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为宗旨,给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也成为海城对外文化宣传的一个窗口。

《彧华》面世以后,辽宁省海城散文协会凝聚力更强了,更多省内外的文学爱好者加入到海城散文协会群,积极参与线上活动,探讨交流作品。范彧也借助自己的人脉为大家推荐稿子在各类报刊媒体发表,激发了大家的写作热情。凡是参与到群里的文友都积极突破自己,拿起笔写出自己的心声,陈桂英勤奋创作,作品多次在报刊发表;英语老师刘玉苓积极进行创作,所写的作品均被收入到作品集以及在报纸媒体发表。群里的画家崔莉也拿起笔书写散文,并且多篇都发表在报纸上;七十多岁的画家何兴华,在画作之余也欣然提笔创作散文,带动了海城文学创作,也使海城散文协会成为一个文学创作交流的平台。

2019052322480381

据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陶凯龙副主任了解:成立于2018年5月1日的海城市散文协会一经亮相,就在辽宁省海城市文学艺术界引起不小的震动,率先助力海城八里镇秀甲村举办桃花节,通过文字视频宣传推介,使八里桃花不胫而走。一度很多旅游社放弃了去河口,直接到八里镇秀甲村来看桃花,给当地果农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海城散文协会海纳百川,团结所有爱好文学的朋友,自愿组合在一起。而范彧放弃自己的时间,默默奉献为大家服务,主持每周一晚上七点半到九点的线上活动。活动中点评交流赏析作品,每个月都有创作话题,紧紧围绕着市文联工作重心展开。仅仅半年多时间,就有数十位作者作品在省内报刊杂志发表,并有十余人荣获省市文学赛事二、三等奖。

2019年新年前夕,在范彧的倡导下,散文协会征集出版作品集《等待那场花期》,书中收集了一百余位作者的作品,其中不乏在省内外文坛声名显赫的作家诗人,也有刚刚拿起笔的文学爱好者。《等待那场花期》的问世,瞬间让海城散文协会在省内外文坛掀起了一阵波澜。在当前很多文学爱好者投稿无门,大部分自费出版文集的今天,范彧果断承诺广大文友,免费收入作品,并且所有入选作品的作者免费赠送一本《等待那场花期》作品集,并经过快递迅速地送到作者的手中。

在作品集《等待那场花期》,一位文友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她感动多年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印在书上。看到这个场面,范彧也被深深地打动,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哪怕只是圆了一个文学爱好者的梦想就值得去做。

当花期的热度还没有降温的时候,范彧又开始大型综合性质文学刊物《彧华》。征稿启事在网上发布以后,得到了省内外大批文学爱好者的支持,不到两个月时间,就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学稿件三百余份。经过编委会认真审阅,最后编辑部把关定夺,创刊号《彧华》终于和读者与作者见面了。

谈到出书办杂志的甘苦,范彧感慨颇多,没有资金,让作者拿钱总觉得不忍。

本来没有稿费就已经是对作者的轻慢与亵渎,再集资出书,怎么说也是亏欠了作者。唯一的办法就是找自己曾经给写过宣传稿件的企业法人谈赞助拉广告了。为了跑广告,拉赞助,范彧只能放下身段去跑赞助,其间的甘苦,只有自己知道,都默默承受。就像一位文友在群里说他的那样,“本来自己看看书,写点东西,是一件多么轻松惬意的事情啊,何必要负重前行,担负起这么重的责任,每天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事情?”

每一次搞活动,他都是搭上很多精力,更搭上不少的钱。

说到《彧华》,范彧很动情地说,海城是百强县,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这么大的一个城市文学不能缺席,应该有一本文学刊物,也是对外发展的一张文化名片。创刊号的发行就证明了这一点,很多外地人通过这本杂志了解海城的,所以他要坚持办下去。

说到资金,范彧沉默了片刻说,缺口很大,自己的力量毕竟有限,也希望广大文友能行动起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尽办法为《彧华》添砖加瓦。记者笑称范彧是现代书生古典心并问道:假若最后一点资金也运作不到,《彧华》是不是就的夭折了?

他没有迟疑,眼看着我,倔强坚毅说:“《彧华》不会夭折,哪怕最后就剩下他自己,也要坚持下去。”看他单薄瘦弱的身板,真不知道哪来的那份勇气与执拗。

摩挲着手中的《彧华》,他就像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实际上这些年一个人支撑着单亲家庭,上有父母,下有孩子,一直坚持到今天,从来没有向困难低过头,走过了很多的艰辛坎坷。几十年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在助残帮困捐资助学方便做出了很多工作,有时候还拉上孩子一起做。在2013年,被授予“2013感动鞍山网络人物”的荣誉称号。相信,在海城散文协会这条路上,他一定也会一如从前,坚持走下去,让《彧华》成为海城文学爱好者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海城散文协会成为省内外县级文学协会的一个品牌。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再一次翻开《彧华》,大气、纯粹。这样一本散发着文学馨香的刊物,一年只要不到两万元就能存活下去。两万元,可能不够一件奢侈的衣物,一顿高档的宴席,不够一个小小的广告。但是对于海城散文协会来说,就是一个山一样的负担。我相信,只要范彧能坚持下去,必将会感动世人,凝聚更多的人加入到这里,陪着《彧华》,见证彧华的成长辉煌。我也相信,社会上会有很多的有识之士,伸出援手,助力《彧华》。

临别的时候,我突然问了一句,假若有企业像助力《彧华》要冠名,你打算怎么办?他说,欢迎企业冠名,但是要保持《彧华》的文学纯洁,保持文学的高雅。

离开海城散文协会和作家范彧,我又想起了2013年他获得感动鞍山网络人物时候的颁奖词:

他没有显赫的地位,他没有丰厚的经济收入,他没有耀眼的光环,甚至连属于自己的一间屋子都没有。但是,他有一颗善良的爱心,他有一腔扶贫助学的热情,他有扶弱助残的仗义,他有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欣慰。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相信他就是这样一个执着追求梦想的人,是那种撞南墙也不回头而是要撞破南墙的人,祝福海城散文协会,祝福《彧华》。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展示生活或工作状态,传递社会正能量!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