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与秋思:小农经济市场化与餐桌“食材”有毒化

 “秋收”与秋思

小农经济市场化与餐桌“食材”有毒化

每年的立冬之前,我都受邀到农村的朋友家,去搞点“秋收”,今年也不例外。10月26日,也是“霜降”的第二天,驱车70公里去了辽阳县的一个农村。

1.我唯一喜欢吃的就是绿色蔬菜。我这个人很简单,吃的东西也简单。几乎什么水果都不吃,吃高档粤菜不如吃咸菜。在毒食材泛滥的时代,我对下馆子都带有恐惧感,也特别讨厌去饭店吃饭,就是去了,往往什么都不吃,就是吃点花生米的干喝酒。所以,晚间去饭店聚会,老婆在家给我做饭做菜一点不变,因为,我回家饭菜要重新吃。

我特别喜欢吃的,就是很普通,很低廉的蔬菜和咸菜,这已顽强养成我不可逆转的生物食性,就像熊猫爱吃竹子。这渴望绿色的蔬菜,就是我对饮食的一点奢望,那是不是绿色蔬菜咋知道?我的体会:凡绿色蔬菜吃到嘴里不酸,否则,吃到嘴里舌头就感到发酸。

2.为什么去农民的菜园拉秋菜?可想吃点绿色的蔬菜,在当今中国那是难上加难。大超市明码实价标着的绿色蔬菜,血要命的贵不说,其是否真是绿色也未可知。电视里报道:沈阳某知名商场半夜到12线蔬菜批发市场拉菜分装成“绿色蔬菜”,这样的新闻不绝于耳。而很多的疾病和很多很多人的疾病,就是长期在“吃”毒食材中积累的,这绝非是妄言!

在特色商圈里流行一句话:“有钱能摆平的,都不算事”。或者说,在金钱都能买卖灵魂和祖宗的时候,将有毒蔬菜造假成绿色蔬菜,那还不简单的小菜一碟。所以,这个检验,哪个检验,我都不敢相信。但我坚信:只要农民自己菜园种给自己吃的,那就一定是绿色蔬菜。

我来到了朋友自己的菜园,这放倒的白菜是准备腌酸菜的,这苹果是“一刀嫁接”的,这一米多长的萝卜是纯绿色的……,

3.反复叮嘱“不要吃新鲜的黄瓜”。腌咸菜,我需要黄瓜。从农民兄弟的自家菜园,又来到他种黄瓜的蔬菜大棚。可这大棚里的蔬菜是出售的,这大棚里的蔬菜农民自己是不吃的,或者说,这是卖给城里人吃的。

这自家菜园和出售蔬菜的大棚,就显现出了极大的反差。在采摘黄瓜的时候,这位农民兄弟反复叮嘱我:在超市买的新鲜黄瓜,一定要放几天再吃。问其为何?他很知内情地告诉我:种植黄瓜非常容易受病,为了不让其有病,平均3-4天就要打一遍农药。新鲜黄瓜只有放几天再吃,农药才能挥发出去一些。而吃新鲜黄瓜简直就是吃农药。

其实,关于毒食材的电视报道太多了,几乎都听麻木了。可经这么面对面的一说,还是感到有点心惊肉跳。但按马克思最为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去仔细想想,搞农业种植若种地面积不能达到500亩以上,其比较效益都很低。这包产到户后,又几户农民有耕地500亩以上?而在几分地上搞大棚种植,“平均3-4天就要打一遍农药”,这也是没办法,就是这样,农民种黄瓜有时还赔钱。小农经济的市场化与餐桌“食材”的有毒化,就必然产生了割不断的联系。

实践随着时间将不断地证明:在中国搞私有化是饮鸩止渴,其恶果将越来越得到凸显。

4.满载着秋收的果实而归。在农家菜园采摘了,白萝卜、红萝卜、青萝卜、胡萝卜,大白菜、娃娃菜、菠菜、油菜、香菜,“鬼子姜”大葱,大苹果,20多个大面瓜,农家大酱等,采摘的黄瓜就有40多斤,把吉普车的后备箱和后座都装满了。

满载着秋收的果实和秋收的欢乐而归!

也沉甸甸的带着对毒食材的忧心而归!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认证:「辽宁王忠新」个人自媒体账号
追求光明,不竭于光明!

  
(1)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