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酝酿粮食危机,战事只是诱因

文/陈根

俄乌战事的发生,震动了全球粮食市场——对于全球粮食贸易格局而言,俄罗斯和乌克兰不可或缺。随着俄乌战事的持续,粮食危机正在逼近。
早在3月29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主任David Beasley就称,俄乌冲突升级加剧了全球粮食短缺,WFP将难以向约1.25亿需要帮助的人提供食物,这将是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一言既出,“粮食危机”相关话题就冲上了近十二个月来人们关注度的顶点。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大问题。只是,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在人类的生产工具、布局和技术都发生天翻地覆的革新的今天,人们为什么依旧无法摆脱粮食危机的阴影?此次粮食危机究竟由何而起?又将带来什么?
粮食生产受到冲击?
粮食危机,并不是危言耸听。具体来看,世界粮食出口主要以小麦、大麦、玉米以及葵花籽油为主。而要知道,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世界粮食的出口大国——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而乌克兰则是世界第四大粮食出口国,并且有着“欧洲粮仓”的美誉。
2021年,在小麦市场,俄乌合计出口全球占比25.6%。据USDA数据,2021年俄罗斯小麦产量为7516万吨,占全球的9.65%;俄小麦出口量为3200万吨,占全球的15.76%,是仅次于欧盟的全球第二大小麦出口国。乌克兰小麦产量约3300万吨,占全球比重约4.24%;小麦出口量约2000万吨,占全球的9.85%,是第五大小麦出口国。
在大麦市场,俄乌合计出口全球占比29.6%。2021年俄罗斯大麦产量为1750.5万吨,占比11.98%;俄大麦出口量450万吨,占全球总出口量的12.93%,是全球第四大大麦出口国。乌克兰大麦产量为99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77%;其中,乌大麦出口量高达580万吨,占全球总出口量的16.67%,是继澳大利亚、欧盟之后的第三大大麦出口国。
在玉米市场,2021年俄罗斯出口量为450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2.25%,非重要出口国。而乌克兰玉米出口量高达2750万吨,占全球的13.74%,为世界第四大玉米出口国。主要销往中国、欧洲等地。
此外,乌克兰在油籽(特别是葵花籽油)的生产和出口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乌克兰的葵花籽产量占比达到28.6%,为全球葵花籽第一大生产国,葵花籽油出口则高达全球50%,占全球主要植物油的约3%。
俄乌战事之下,粮食的生产必然受到重创。根据乌克兰农作物生产周期,每年3月和4月是小麦和油菜籽生长季,也是大麦、玉米、向日葵等农作物的播种时期。在战火波及的区域里,小麦和油菜籽都将面临严重破坏,大麦、玉米和向日葵大概率难以正常完成播种,乌克兰粮食生产前景不容乐观。
其中,乌克兰小麦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哈尔科夫州、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尼古拉耶夫州、敖德萨州、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合计占全国总面积的50%。俄乌战争第一阶段主要就在基辅州、切尼尔戈夫州、苏梅州、哈尔科夫州、卢甘斯克州、顿涅茨克州、扎波罗热州和赫尔松州,波及到43%的乌克兰小麦种植面积。
三、四月份是乌克兰小麦生长的关键期,骤然爆发的战争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导致2022年乌克兰小麦减产。若以2021年小麦产量3300万吨为基准,以战事深度波及43%的小麦播种面积估算,2022年乌克兰小麦将减产1419万吨,比2021年出口量低约600万吨。在不考虑库存和出口运输的影响下,2022年乌克兰小麦可出口量预计将比上年减少70%左右。
此外,乌克兰向日葵种植区域也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50%左右。同样,乌克兰向日葵播种季节集中于四月和五月,在第二阶段战事延续的六个州里,战争可能对向日葵播种产生影响,涉及全国38%的向日葵种植面积。
以2021年葵花籽油产量645万吨为基准估算,2022年乌克兰葵花籽油将因战争而减产245万吨左右。在不考虑库存和运输的影响下,2022年乌克兰葵花籽油可出口量预计将减少43%左右。
当前,战争已进行了两个多月,短期内无法预见和平何时到来,冲突对乌克兰粮食生产的破坏性影响仍在持续。
粮食危机的症结在哪?
以史为鉴,粮食危机的发生并不是简单的供给不足问题。俄乌发生冲突,两国的粮食生产和出口确实受到了影响,但这种影响所带来的危机并不是“粮食不够”,而是“粮食太贵”。
以小麦为例,实际上,俄乌冲突发生后,俄罗斯粮食出口有过一段时间的放缓,但俄小麦的出口量则凭借着打折优势,在3月恢复到了170万吨,比去年同期还多。相关数据显示,4月份俄罗斯小麦的出口量可能是去年同期的3倍,比过去5年的平均值高出了23%。乌克兰3月的小麦也出口了30.9万吨,是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
并且,短期内两国的供应波动,还让印度、澳大利亚等小麦生产国看到了市场机遇,将小麦预期出口量,纷纷上调了1.5-3倍左右,全球小麦出口总量也预计高于去年。其中,在2月和3月签署了一系列出口协议后,印度小麦出口量在截至3月的财政年度达到了创纪录的785万吨,同比增长275%。
在这样的情况下,2022年全球小麦整体而言依然处于紧平衡态势,然而,供需是平衡了,各国的承价能力却大有不同。粮食价格的上涨对于富国来说,当然没有什么所谓,但对于贫困的国家和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来说,却是重大打击。世行预测,由于俄乌冲突将改变世界交易、生产和消费的方式,2022年全球食品和粮食在去年上涨了31%的基础上,还将继续上涨22.9%。
在全球范围内,埃及、土耳其、孟加拉国和伊朗是最大的小麦进口国,这些国家60%以上的小麦是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购买的,而黎巴嫩利比亚、突尼斯、也门、和巴基斯坦的小麦供应也严重依赖这两个国家。比如,利比亚就是一个由小麦养活的国家,它们43%的进口小麦来自乌克兰;突尼斯对乌克兰小麦的依赖程度为32%。黎巴嫩每年进口70万吨乌克兰小麦,这相当于它们供应量的50%。
因此,由俄乌冲突所引发的粮价上涨中,这些国家将受到的首当其冲影响。俄乌冲突后,埃及的小麦粉价格已经上涨了近20%。埃及供应部长在3月下旬表示,该国小麦储备可以维持约四个月,一旦俄乌冲突持续粮食减产无法出口,该国可能会陷入粮食危机。
黎巴嫩也正陷于几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国内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陷入了贫困。黎巴嫩90%的小麦都从俄乌进口,谷物进口需求量为200万吨,按照目前的市价,那么黎巴嫩一年只是用于进口谷物的花费就将达到8亿美元。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数据显示,全球的粮食储备已经连续第五年萎缩,俄乌冲突将令全球粮食价格进一步升高,将饥荒程度推向前所未有的水平,在2020年已有7.2亿至8.11亿人挨饿。说到底,粮食危机的症结不在量,而在价。
粮食、能源和供应受阻
影响粮食价格的当然不只“战事”这么简单,粮食危机背后,离不开能源因素的作祟。根据全球食品价格指数的走势图,包括谷物类食品的价格,开始大幅上涨的起点并非发生在今年,实际上,这个变化在2020年就开始酝酿。
粮食生产的化肥生产环节中,氮肥合成的主要原料就来自天然气,化石燃料也普遍使用在其它农业化工的生产过程中。同时,粮食消费地距离生产地相对分散,较高的燃料价格会阻碍了各国之间的粮食贸易,使得依靠进口的食品价格变得昂贵和困难。可以看见,能源和食品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的。
当然,在生物燃料还没兴起以前,能源和食品只是存在相关性,但随着生物燃料的崛起,能源和食品直接成为了竞争、替代关系。
当石油价格处于高位,粮食价格相对偏低的时候。这意味着将粮食转化为生物燃料有利可图,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粮食被用来制造生物燃料,导致作为食品的粮食面临额外的竞争需求,推动粮食价格补涨。生物燃料技术,就是导致上一轮全球“粮食危机”的重要因素。
2006年,美国通过了一项法案,加大对生物燃料的补贴力度。到2008年前后,美国玉米产量的三分之一都被用作了生产生物燃料。中国人民大学的仇焕广教授,在当年在危机之后进行过一个测算,结果发现,粮食价格大幅上涨有三分之一是生物燃料所导致的。
而直到今天,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的公开数据,美国玉米用作生物乙醇和燃料的比重仍在三分之一左右。能源逐利的齿轮,在俄乌爆发冲突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加速运转,生物燃料推高了粮价,带动的玉米价格增长也溢出影响了整个粮食市场。生产商是获利了,却让中低收入国家陷入了危机。
如今,原本寄希望于北半球其他国家的作物丰收以及能源价格下跌将有助于减缓粮食危机,已经越来越不可能。消费者可以预见将花费更多钱来购买食物。粮食和油料种子指数在2022年3月15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报告称,食品价格指数较一年前上涨24.1%,即使是像英国这样在粮食生产上自给自足的国家(90%小麦都产自当地),也会受到不断上涨的化肥和燃料价格的连锁反应影响。最终,粮食生产、储存和运输成本上升的负担会通过粮价上涨转嫁到消费者身上。2022年2月英国食品价格通胀达到4.3%,是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更重要的是,高企的粮价还有可能触发粮食保护主义壁垒。2008年中期,全球经历了主要粮食价格的大幅飙升。短短几个月内,世界银行粮食价格指数上涨60%。国际玉米、水稻和小麦价格比2007年中期分别上涨了70%、180%和120%。
印度等国家在没有证据表明全球出现短缺情况下产生恐慌并禁止大米出口,导致价格大幅上涨。这些价格的飙升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据世界银行测算,价格飙升导致低收入国家的1.05亿人持续贫困或陷入贫困境地。
现在,短缺预期也同样让各个国家惊慌失措,各国陆续开始实施出口管制、增加粮食储备,以优先保证本国国内供应。除了俄罗斯宣布暂时禁止向欧亚经济联盟国家(白俄罗斯除外)出口小麦、黑麦、大麦、玉米等谷物。乌克兰也宣布暂停裸麦、燕麦、荞麦、盐、糖、小麦及家畜的出口。
在短缺预期之下,世界各国人人自危,粮食贸易体系遭到的破坏显而易见。不仅如此,如前所述,在能源和粮食互为竞争关系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还长期通过高额农业补贴,加剧国际粮食市场的不平等分布和竞争,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和贸易环境,使这些国家的农民面临更为穷困的处境。
归根到底,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在人类的生产工具、布局和技术都发生天翻地覆的革新的今天,真正引发粮食危机早已不是供应不足,而是人为造成的粮食供应受阻。印度孟加拉湾的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在骇人听闻的世界饥荒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独立、民主而又保障新闻自由的国家发生过真正的饥荒。”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大问题,而解决的路径却早已明晰。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