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仲兵:胡玮炜卸任摩拜CEO:明星谢幕,共享经济如何继续?

能够在共享出行行业并不成熟时,将一家企业“玩票”玩到如此规模,本身已是奇迹。而且,在行业瓶颈出现时,又能找到下家急流勇退,并毫发无损、全身而退,更是奇迹中的奇迹!所以,不论最终有没有挣到钱,或许已不是最重要,在失败将临之际能够保证不失败,如同“在百万军中七进七出”,仅此一点已是最大成功,也堪称人生赢家,当足以入选未来的经典商业案例,成为当代商业传奇故事!

作者:金仲兵

12月23日,胡玮炜(Hu Weiwei)从摩拜CEO卸任,由公司总裁刘禹接任CEO一职。胡玮炜在给员工的内部信中表示,心怀感恩,相信摩拜会越来越好。

对此事的综合评价:从企业、行业长远着眼,未来应摆脱险资控制,继续探索经营模式创新,寻找利润点是关键。从政策看,保护并扶持共享经济显然有此必要,虽对旧经济模式特别是出行行业利益团体有冲击,但不能因此站错时代队列。也即,共享风云人物接连谢幕,但共享经济仍应继续。

现就中国共享经济大起大落现象的形成、得失及未来走向,稍做如下反思和梳理:

第一,共享单车的诞生,在于天地、地利、人和。

首先,当共享单车这一并非科技主导而仅赖于经营模式创新的产物出现后,能够快速普及并惠及大众出行,从微观视角讲,重要的一点,显然是无缝衔接地填补了当时另一共享经济—以滴滴打车为代表的共享汽车出行行业正遭受传统出租车行业从上到下沉淀的利益团体在权力加持下,以行政政策狠狠给予的正面打压的困局,城市汽车出租供给数量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形成了市场的空白期,当然也正是共享单车得以爆发的窗口期。

其次,从宏观视角看,由于城市汽车出行的拥堵已成常态,停车难让人穷则思变,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迫切需要有效的解决方案。共享单车毫无疑问正是迎合了这一城市出行的痛点而倍受人们欢迎,甚至是感恩之情也不时溢于言表。

加之,在近年兴起的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相对映的绿色出行理念带动下,人们对传统的自行车出行可能附加的一种具有浪漫色彩的慢生活也再次充满期待,其中不乏如同对绿皮车那样的怀旧情节,也让单车出行加分。

总之,共享单车的出行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在有意无意中把握了诸多时代脉搏而得以红极一时,既有人为匠心,也属天意巧合,即历史合力。这非常具有中国特色,故很难在国外复制。

第二、共享经济如此悲惨,有无继续存在的必要?

首先,共享经济本身是对传统经济的一大创新,焦点在于对现有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和高效利用,并因此避免诸多重复投资和重复建设,也符合人类对环保节能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追求。所以,发展共享经济不但有现实意义,也具有长久、可持续的发展意义。

其次,不得不承认,共享经济特别是以滴滴打车为代表的出行行业,显然与当下国内出于扭转经济衰相而强调的另类内需倾向不尽一致,不过总不能因为急不择食而竭泽而渔并放弃长远未来,自寻死路。反之,如果能够协调好刺激内需与鼓励共享的平衡,二者并非不可并存。

这个道理,其实放大了看,也正是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所谓转型之痛:世上没有不付出成本的转型过程,从共享经济与传统出租的搏弈现象以小见大,同理。

另外,滴滴曾经一度收购优步而发生的垄断现象并不可怕—只要市场是开放的,政策和法律(希望政策尽量少出,依法治国为先)是公平的,即便出现一时的垄断,其后不久也会出现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进来争夺市场份额。这种基于市场本身的良性竞争,又将使市场处于多元共生的动态平衡状态下。竞争的结果,带来的是服务质量的提升、消费的便利和实惠。有过乘座共享汽车的体验,对有共享和没共享截然不同的情况,想必会有切肤般的体验。至于有共享单车骑行经历的人,更不用多说。

共享经济有存在的必要,那么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共享经济的发展创新空间,仍然应当是国家产业政策的主线。

第三、从共享经济自身而言,从诞生到发展确实有得有失,值得认真反思。

共享经济中的共享单车显然存在黯然落幕的风险,对于这一惠及大众的新兴行业而言,实属噩耗。何以至此?

首先,成为一个爆款型的“行业”实在有些突然,特别是共享单车们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让创始人也措手不急,从资源整合、团队构建、财务平衡、资本运营、风险控制等各方面显然难以快速拿出成熟的解决方案,却被汹涌而来的社会需求和大量的资本裹挟着向前一路狂奔,直到撞上南墙!

其次,对上条继续细分。资源整合一块,涉及到跨行业的平行整合,如网络平台的搭建及其容量、金融结算功能、资金池管理和应用、车辆在线管理和风险控制,以及跨行业的立体构建,如与城市市政空间场地的兼容、线下线下协同、与政府关系处理等等,都难在短期内完成。

再次,面对庞大的市场空间,只顾盲目扩张,而相关方面建设全面落后,因此无暇维护和巩固既有市场—如同狗熊摘玉米一般,一路而过,一地鸡毛。如管理团队培养跟不上、退压金难、破旧单车遗弃形成的“坟场现象”等,对企业如何面对资源浪费,如何承担基本的社会责任,是一大考验。这很难说是被市场绑架,还是试图绑架市场,但最后,在面对市场的巨大蛋糕时却无法下咽,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再再次,由于上条,对社会资本产生过度依赖,资本回过头来反而绑架了企业,也绑架了行业,一举一动不得不为了资本喜好而行,失去了初创型企业应有的稳健和理性。

由此可以映证,为什么近年来诸多行业多从正常成长型企业一步跨跃到金融投资型企业而最后失败,就是因为过于看重在正常经营之外的金融整合,说白了也就是圈钱能力,并以此形成的资金池快速进行主业之外的其它行业投资,来寻求与自己同病相怜的其它行业中的成长型企业。这其实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在自己尚未成长、成熟之际,即去对它人进行投资,必然导致自己的主业不稳、副业失控和现金流紧张,最后走上高负债运营和资金断裂的结局……

个人认为,中国的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一定要坚守稳健、理性的成长之道,量力而行,慎重选择风险投资,合理匹配。只有避免了成为风投们的刀下冤魂,才可能打造百年品牌。

第四、关于近日火爆的退压金难。

这个问题的出现,正由上述诸项所致。虽然企业当事人仍在信誓旦旦,但现实难题明摆着已经成为一个法律课题。所以,最后的结果是能退多少算多少,退不了的只有起诉企业,执行不了的,只有承担法律责任了。

需要厘清的一个逻辑关系是,单车压金难退,并不是因为共享单车这个行业不好,而是因为企业本身存在问题和行业监管不到位,也还没到法律执行的程度。所以不能因噎废食,进而否定共享单车行业存在的合理性,甚至如果像对滴滴打车那样,在政策和法律上进行打压和限制,那更是中国经济的里程悲了。

共享单车们的今天,显然是一个中国创业故事中的悲剧,犹其是在经济长期衰退背景下,或许印证了坊间传说的“创业等于败家”的箴言。但无论如何,由创业者自负成败后果的结果,总还是市场经济的标准产物,总不至于像国企那样,将失败的后果由纳税人来买单。仅此一点,值得再次为市场经济点赞!

最后要说的是文首主人公胡小姐。

对于这样一位没有背景的弱女子,能够在共享出行行业并不成熟时,将一家企业“玩票”玩到如此规模,本身已是奇迹。而且,在行业瓶颈出现时,又能找到下家急流勇退,并毫发无损、全身而退,更是奇迹中的奇迹!所以,不论最终有没有挣到钱,或许已不是最重要,在失败将临之际能够保证不失败,如同“在百万军中七进七出”,仅此一点已是最大成功,也堪称人生赢家,当足以入选未来的经典商业案例,成为当代商业传奇故事!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星期日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法律案例,媒体宣传,政策解读,财经分析,专题研究。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