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过去,这首歌还是能让人泪流满面

有一首歌,诞生至今已经超过百年。

歌曲因兼具唯美悠长的旋律和意境深邃的歌词,曾被无数人翻唱,流传至今。

朴树曾说:「这辈子,若他能写一首这样的歌,死而无憾」。

一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将这首歌从小听到大。

或许是因为年少不经事,听不懂歌中的意蕴,乐叔以前并未被这首歌触及内心。

最近,偶然间在微博上听到了一版前不久刚出的翻唱。

歌声一出,我的眼睛便湿润了。
这首歌便是齐豫-送别
《送别》的旋律是由美国作曲家奥德威于 1851 年创作。

后来流传至日本,被改编成描述「游子思念父母故乡」的《旅愁》。

当年,著名的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因觉得《旅愁》的旋律极其优美,便为它填写了中文歌词,取名为《送别》。

长短句结构写成的歌词,既有古典诗词的文雅,意境深远,又用语精炼,平白易懂。

歌词与旋律搭配之完美,仿若浑然天成,以致常常被人们误认是从我国古时流传至今的佳作。

齐豫演唱的《送别》,收录在她去年发行的佛歌专辑《猿声猿音》。
专辑名称灵感,同时也是整张专辑贯彻的精髓取自李白的千古绝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早发白帝城》
三峡自古常有高猿长啸。

络绎不绝的猿啼和绵延不断的山影,在行船疾驰的衬托下,会在观者耳目间浑然一片。

李白便是将这一景象,拿来暗喻在经历水急滩险的三峡后,顺流而下的畅快与轻松,也意指历经千帆后的释然。

诗词的含蓄美感与深邃意境,在齐豫绝佳的气息、咬字和语感中,被巧妙地唱进了歌里。
这首《送别》是齐豫献给歌曲的编曲老师项仲为的告别礼。
项仲为老师,在专辑发行前的一个月去世了。

他生前是一位擅长为佛教歌曲编曲的音乐人,一生都致力将佛教歌曲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给大众。

齐豫在这张只收录佛经的专辑末尾,压轴放上了《送别》,足以说明她对项仲为老师的敬意。

但整首歌丝毫听不见面对阴阳永隔的悲戚,反倒在一呼一吸间都流露着看破红尘,生死皆静的平和与释然。
或许是因为年过半百历经沧桑,因而练就了「一念心清静,处处莲花开」的从容。
同时,也深知人生不易,才会心生对世人深陷苦海的悲悯。
在齐豫的歌声中,总有一股母性光辉,如母亲般包容、抚慰我们的柔韧力量。
难怪有听众说:「齐豫的厉害之处在于,你也不知道为什么,她的歌听着听着就哭了。」
人生处处是别离。
小到与同窗分别,大到天人永隔,我们时刻都在告别。
但可惜的是,生活中的道别并非总是「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更多的时候只是在一个平平无奇的日子,你们说了一声「再见」,却不想「再也没见」。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我们都知道人生终有一别,却很少有人能坦然接受。
但就像《千与千寻》中说的:「人生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若真的遗憾难耐,愿这首《送别》能为你们带去些许宽慰。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每晚9点,一首好歌,无损音乐汇伴君入梦!

  
(1)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无心
    无心 2021年1月15日 22:51

    现在的好歌越来越少了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