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思明法院:将创新基因注入审判事业

图为2001年9月14日,时任思明区法院院长陈国猛敲响了中国大陆庭审第一槌。资料图片
  • 图为思明区法院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中心。白梅 摄

  点睛

2001年9月14日上午,时任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院长陈国猛在开庭审理一起刑事案件时,敲响了中国大陆庭审第一槌。而后,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从2002年6月1日开始,正式在全国法院统一使用法槌。法槌的广泛使用,体现了我国司法审判的进步,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和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思明区法院搏浪前行,不断改革创新,以创新推进法院各项工作的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模范法院等称号。

鹭江潮生敲响中国大陆庭审第一槌

在厦门岛与美丽的鼓浪屿之间隔着500米左右宽的鹭江海峡。2001年时的思明区法院就坐落在这海峡的东岸。

一个初夏的日子,厦门市思明区法院的几位年轻法官看着潮起潮涌,在讨论法槌的问题。

“厦门市的一个法院在一起刑事案件审理中,辩护律师不听法官口头劝阻,喋喋不休地讲述、引用外国的规则,审判长多次口头制止无效,最后拍了桌子并让法警把这位律师带出法庭。”当时参与法槌制作酝酿决策的思明区法院年轻法官、现已是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的黄鸣鹤告诉记者,“这件事引起了我们讨论和思考,商议有效维持庭审秩序、彰显司法权威的办法。”

讨论中,有的法官认为法铃好,有的建议应该用古代县衙里的惊堂木,有人认为用法槌更好。

“经过几番探讨,大家逐渐达成统一意见,法槌比惊堂木好。”黄鸣鹤告诉记者,“国际通用法槌,轻巧便于使用,仪式感强,很好地体现了法庭的庄重、法律的精神和审判的公平正义等现代法治理念。”

于是,思明区法院的党组会正式确立了“试用法槌”的改革课题。2001年7月12日,组织相关人员论证,还邀请了法学教授、专家学者、资深人士,就试用法槌召开听证会,结果得到与会人员一致认可。

课题组的工作重心转而进入法槌具体设计阶段。

最终确定法槌的上部设计成独角兽头的形状,取意于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而手柄部分则有麦穗和齿轮的图案,暗喻法庭的权力来自人民,法官行使的审判权是人民赋予的,体现出现代社会主义中国的司法理念和法律制度。而法槌的底座则做成方形,寓意法官公正、法律规矩。

在挑选了近百种材料后,思明区法院的年轻人最终选定声音清脆响亮的硬木花梨木作为法槌材料,就这样,一款融国情、传统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于一身的法槌诞生了。

2001年9月14日,在开庭审理思明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邢维佳受贿一案时,担任审判长的时任思明区法院院长陈国猛在庭审中敲响了中国大陆法院第一槌。

一槌响,惊天下。在此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国内外近百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和转摘,并引起广泛讨论。

2001年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规定(试行)》。2002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下发正式文件,规定从2002年6月1日起,全国法院统一使用法槌。

搏浪前行护航厦门经济建设发展

2003年4月,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原思明、开元、鼓浪屿三区合并成新的思明区,主城辖区扩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经济建设发展迅猛。新成立的思明区法院也一跃成为大院,收案数迅速攀升到全省前列。紧随改革的大潮,思明区法院搏浪前行,护航厦门经济建设发展。

“我们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思明区法院副院长张嵘介绍说,“作为全国首批量刑规范化改革试点单位,我们通过改革,审判质量和效率稳中有升,案件上诉率由改革前的16.55%下降为12.34%。

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一流的营商环境。2010年,思明区法院在福建省基层法院率先实行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

针对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企业集中的特点,思明区法院还与知识产权行政机关联合在高新技术园区设立了集行政、执法、司法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服务站”,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日常咨询、纠纷调处、司法确认、信息宣传、延伸服务等一站式综合法律服务。

思明区法院成立专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业法庭,实行对劳动争议案件优先送达、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三优先”措施,帮助职工快速维权。农民工维权可以得到方言服务,工作地已经变更的劳动者还可以通过网络远程调解保障自己的权益。

挺立潮头创立多个“厦门样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思明区法院认真贯彻落实党委和上级法院的部署,不断改革创新,创立了多个“厦门样本”。

“现在开庭。”正在鼓浪屿景区公民司法体验基地里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庭审”。与众不同的是,这场“庭审”的法官和唇枪舌剑进行激烈辩论的当事人双方都由游客扮演。

2013年,思明区法院依托鼓浪屿文化底蕴,将位于鼓浪屿上的人民法庭旧址全面改造,打造成全国首个“公民司法体验基地”,将司法体验、法治宣传和廉政教育等功能融为一体,成为了推动司法公开的崭新窗口。

“一身红马甲,笑容挂脸颊;法院遇难题,记得先找他。”去过思明区法院的人都知道,这说的是法庭义工。开始于2014年的法庭义工服务,是思明区法院打造的全国首个法庭公益志愿服务项目。

法庭义工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有在校学生,有退休老人,有专业志愿者,有社区热心人。

“让司法带上温度”,这是思明区法院引入法庭义工的初衷。思明区法院副院长江福裕介绍说,“初到法院办事,无论是申请立案还是参与庭审,总让群众觉得紧张。法庭义工为他们提供帮助,既能化解初到法院办事群众的紧张心情,又是近距离感受司法公开的窗口。”

作为福建省民事案件量最大的基层法院,案多人少、送达难、执行难成为困扰思明区法院多年的问题。

2016年11月,思明区法院与厦门市鹭江公证处创立了全国首个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中心,引入公证力量多方位参与协助法院工作,实现了法院在调解、送达、调查取证、保全执行、集约查控五大工作领域的全面提质增效。

这一做法得到中央政法委的肯定,称之为“厦门样本”,最高人民法院与司法部联合发文向全国12个省市试点推广。

“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机制,让法官逐渐从繁冗的事务性工作中脱身,专注于开庭、合议、裁判等审判核心事务,推动了审判工作提速增效。”思明区法院院长傅远平告诉记者。

据统计,自推行诉讼与公证协同创新机制以来,思明区法院司法送达月均完成率提升20%,案件调查周期缩短65%,保全执行查控周期缩短50%,推动案件审理进度进一步加速。

思明区法院审判大楼前现建有“中国大陆第一槌”纪念铜雕,引人注目。站在纪念铜雕旁,傅远平告诉记者:“当前,思明区法院要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特区改革创新的热土上砥砺前行,再创佳绩。”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弘扬正气 传递能量 维护正义 构建和谐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