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从全民减肥到非法减肥,肥胖何来?

文/陈根

在越来越胖的现代社会里,即便人们知道所谓的“网红减肥药”并不堪大用并且对其有所警觉,但却依然没能阻挡“网红减肥药”日益扩张的市场脚步。从2月初“网红减肥咖啡成本8元卖298元”到近日“网红减肥产品效果来自禁药”,关于减肥药的打假,再一次登上了热搜。

此次曝光的两款减肥药——强金和诺卡,宣传的减肥效果惊人,一个疗程10颗,可瘦8-20斤不反弹。但是,正如过去任何一款具有欺骗性质的网红减肥产品一样,再一次,消费者出现了强烈的恶心、失眠和便秘等副作用。当然,相应的销售违禁减肥药的涉事人员也被刑拘。

经过多年的科学传播,社会对销售减肥药已然有所警惕,但非法的“网红减肥药”依旧屡禁不止,其原因值得深思。在越来越胖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又该如何正视肥胖,解决肥胖问题?

非法减肥药,屡禁不止

过去几十年里,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肥胖人群的比例都处于持续增长状态,在发展中国家情况尤为严重。

艾媒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肥胖人口已超2.5亿人,由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七成受访网民认为形体管理与健康相关,逐渐提升的形体健康意识使健康瘦身市场进一步扩大。

然而,越演越烈的“全民减肥”也给减肥禁药提供了市场。不论是2月初的“网红减肥咖啡”,还是近日“网红减肥产品”,其背后的主要推手都是一味名为西布曲明的禁药。甚至连几年前流行着的减肥胶囊(盐酸西布曲明胶囊),其主要成分也是西布曲明。

西布曲明最早由美国雅培制药公司研发,1997年在美国获准上市。西布曲明作为一种季胺类药物,其二级和一级胺代谢产物分别抑制中枢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多巴胺再摄取。从而一方面抑制食欲中枢,减少热量摄入,另一方面使脂肪消耗增加,增加能量消耗,达到部分减肥的效果。

尽管1997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该药用于减肥,但是由于西布曲明的头疼、口干、心悸、厌食、便秘和失眠等副作用,以及其肾上腺素能活性具有增加心率和升高血压的潜在危险,2010年1月21日欧盟叫停所有含西布曲明成分的减肥药在欧盟地区的销售和使用。

2020年10月8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也叫停西布曲明。同一时期,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停止了西布曲明在中国大陆的生产销售。但显然,即使我国明确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药,仍有不良商家为了利益在减肥产品里添加西布曲明。

于是,添加着西布曲明或类似的禁止药物被包装成网红减肥产品,诸如减肥胶囊、减肥糖果、减肥花茶等特效减肥药不断出现、轮番登场,让人目不暇接。非法的“网红”减肥药屡禁不止,其背后原因值得人们的深思。

从需求端看,众多网红减肥药都用着如出一辙的套路。它们都包装着高大上的概念,又给人以“无污染”的错觉,使得年轻人不仅不讨厌,还可能为赶时髦而争相追捧。加上社会对“以瘦为美”的极力鼓吹,“网红减肥药”天然就迎合了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并且有越演越烈之势。

从供给端看,减肥药成本低,利润大,冒险生产和销售几个月,就可能赚得盆满钵满,以至于一些人不惜铤而走险。此外,网红减肥药的主要销售渠道就是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核心玩法则是“朋友圈分享”“熟人圈口耳相传”以及一对一的私下交易。可以说,社交平台,熟人之间的社交纽带和信用背书为网红减肥药买卖的红火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显而易见的是,权威的公共监管目前尚无法介入具体、微观的私人社交场景内。社交与电商的深度镶嵌,让一切变得棘手起来。与传统的假药案相比,这些案件所具有的新模式很容易让其躲过监管,其“办案取证过程奔波辗转多地、延宕多时”,巨大的执法成本也给打击销售“网红减肥药”带来了阻碍。

肥胖何来?

想要减肥,还需要了解肥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目前,体重指数(BMI)是国际最常用来量度肥胖的标准,由19世纪中期的比利时通才凯特勒最先提出,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25≤BMI≤29.9为超重,BMI≥30则为肥胖,而在18.5至25之间的则是正常体重。也就是说,在排除一些运动员,健身爱好者以及孕妇等人群外,BMI大于25才需要减肥。

对于需要减肥的肥胖者来说,肥胖又分为继发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通常,诊断肥胖患者的第一步就是排除继发性肥胖,比如看患者是否有内分泌代谢疾病、垂体瘤,中枢是否有颅脑损伤。还有就是要看患者是否服用了治疗精神心理类疾病的药物或含激素的药物。

单纯性肥胖既有基因背景,也有后天影响因素。从基因背景来看,基因筛选的结果表明,与肥胖相关的主要基因位于2、10、11和20号染色体上,这些基因也被称为“肥胖基因”(ob)。肥胖也与遗传也相关,若双亲中有一方肥胖,那么孩子肥胖的机率为25%~50 %;若双亲均为肥胖,那么孩子肥胖的机率则高至 50%~75%。

从后天影响来看,缺少运动、营养过剩以及代谢失调则是造成现代人肥胖的重要原因。根据1985-2014对中国学生身体健康的调查,中国的孩子在80年代初,肥胖率几乎为零。而在80年代后半期,开始以迅猛的速度直线增长。当人们走过饥荒年代,进入技术化的物质丰裕的现代社会时,肥胖也随之而来。

如今,肥胖早已不是个体现象,而成为了一种“现代病”。在这个充斥着垃圾食品、健康成本越来越高的时代,拥有健康、匀称的身体不再是常态。当人们在责怪胖子不努力时,却常常忽略了: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需要付出比曾经大得多的努力。

保质期几个月的速食包,代替了过去需要花费时间才能获得的新鲜食物;经过各种工业加工的产品,代替了曾经天然的原味。效率当道的时代里,人们似乎没有理由拒绝这汹涌而来的便捷。于是,食品工业的巨大浪潮中,“便捷”帮我们节省了时间、精力甚至金钱,但也带走了人们的健康。

对于继发性肥胖患者们来说,主要是针对疾病治疗,而单纯性肥胖则需要进行综合治疗,包括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指导、行为指导、药物和手术治疗等。事实上,即便在明确诊断为单纯性肥胖之后,患者BMI≥30kg/㎡才可以真正考虑药物治疗,却也并不一定要用。

根据近几年减肥药物的突破来看,奥利司他、氯卡色林、利拉鲁肽、芬特明/托吡酯、纳曲酮/安非他这五种药物在美国都获得FDA批准,是可以长期使用的减肥药物。对于我国来说,目前唯一合法的减肥药物就是奥利司他。奥利司他作为1999年获美国食药监局(FDA)批准的减肥处方药,2001年在我国上市,2007年才真正被批准为减肥非处方药。

显而易见的是,尽管肥胖人群越发增多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但真正需要靠药物减肥的人却也并非如想像中夸张。而艾媒咨询数据显示,36.0%的受访网民认为自己超重,其中近七成已尝试过或者有意愿尝试瘦身。相对意义上,“瘦”是一种健康,却不是,也不应该成为一种绝对。

一个事实是,减肥,从没有捷径可走。妄图通过违禁药物而达成减肥目的,最终都将以身体的损伤而付出代价。“躺着就能瘦”从来都是一句谎言,“少吃多运动”才是众多纷纭里最后的朴素道理。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