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诗词家姓名故事

中华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灿烂瑰宝,其创设的无与伦比的意境和深邃寓意为世人所称道。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诗人词人,名家辈出,群星璀璨。爱诗词的你,猜猜谁能入选中国诗词家前十名?

中华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灿烂瑰宝,其创设的无与伦比的意境和深邃寓意为世人所称道。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诗人词人,名家辈出,群星璀璨。爱诗词的你,猜猜谁能入选中国诗词家前十名?

一、李白(诗仙)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1、李白名字的由来(别人孩子的名字,都是父母起的,人家李白倒好自己想名字)。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写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

从以上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到蜀中给自己恢复了李姓后,为后来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阵痛难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一梦境得来的。李阳冰《草堂集序》云:“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范传正也记载过:“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所取象”。这二处记载的大意是:一、李白一家本姓李,但在西域时不用此姓,入蜀后恢复使用。二、所谓“惊姜之夕,长庚入梦”与“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是说李白诞生之夜,其母梦见长庚星入怀。长庚星即启明星,古人又称为太白金星。李白小名长庚,字太白,全是缘此而名。“白”在五行中属西方,西方的明星即是梦入其母怀中的长庚星,此星亮度极高,故曰太白。从李白姓名中即透露出其眷恋故地的情结。

相传李白到7岁时还没有正式的名字。原因是他在“抓周”时,抓了《诗经》这本书,这不但喜坏了他父亲,而且也难坏了他父亲。他想:如果儿子长大成了诗人,若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好名字岂不遗憾?于是,越往诗人的名声方面想,越发对儿子取名之事慎之又慎了,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这年春天,李白一家在家院中游玩,他父亲想作一首春日的七绝诗,有意考考儿子的本事。他咏了两句:“春风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然后就说:“后面的诗句我想不出来了,由你们母子二人续上吧。”李白的母亲想了一会道:“火烧杏林红霞落”,她的话音刚落,李白就用手指李树,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他父亲听后,连声叫好,忽然心里一动:这句诗的头一个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不正说出了李花圣洁高雅吗?于是,他当即决定儿子的名字就叫李白。另一种说法是李阳冰的《草堂集》序中说:“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写道:“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李)枝以复姓,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名之与字,咸取所象”。从以上文献中我们不难看出,李白的姓名是其父回到蜀中给自己恢复了李姓后,为后来出世的李白取的名字,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阵痛难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字就是根据这一梦境得来的。

2、李白为何被称“诗仙”?李白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大诗人,他的诗显示出很高的才华、丰富的想象力,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唐代另一诗家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呼李白为“天上谪仙人”,意为天上下凡来的神仙。从此,“谪仙”之名誉满长安城。唐大诗人杜甫有诗赞云:“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狂客,李白好友贺知章也,因此,后人便把李白尊为“诗仙”。

3、李白为什么被称为“酒仙”?李白与酒,正如他与诗,从未分开过。酒似乎是他的生命,是他感情的物质载体,被他融入诗中,成了他诗歌的灵魂。李白《月下独酌》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乡亲。举杯邀明月,又斤影成三人。”酒和李白是相生相伴的,酒是李白的情,酒是李白的性。李白少有壮志,常自比管仲、诸葛亮,认为自己“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他希望依靠自己的才能,获得皇帝的赏识。

天宝元年,他受道士吴筠的举荐,被征召入京。当时,他踌蹲满志地写下了《南陵别儿童人京》一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浑。游说万乘苦不早,着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然而,由于唐玄宗已失去早年励精图治的锐气,沉湎于声色之中,再加上李白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李白不受约束、浪迹天涯的漫游生活,又注定了他与友人聚少别多。李白是豪放、乐观、洒脱的,然而我们又常常从他的诗中品味到一种孑然特立、漂泊无依的孤独。又是酒,使他的孤独得以减轻,得以排遣,得以给人以崇高的美感。

4、李白被称为太白和青莲的原因是什么?青莲居士由来:青莲花的洁净芬芳、一尘不染,与李白鄙弃世俗的高洁个性相一致;佛教禅静的内心追求,与李白自由无碍的心灵也是一致的;佛寺所在的世外山川与李白高蹈尘外的仙踪相一致;佛教创造的西方极乐世界与李白理想中“日月照耀金英台”的美好世界也是一致的;所以,熟悉佛教、富于幻想、追求理想境界的李白,应是感于“青莲”一词包含的丰富佛理内涵,而以之为号的。另一说,明代杨慎提出的李白“生于彰明县青莲乡”之说。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于是有了身孕,在阵痛难忍中生出李白,李白的名(白)字(太白)就是根据这一梦境得来的

5、从李白“诗仙”谈谈诗人的雅号。我国古代的文人学者,除了姓名之外,几乎个个都有名号。这些名号,又叫雅号,有的是文人学者在世时自己取的,有的是文人学者去世后人们给追称的。关于名号的起源,清代人史梦兰在《异号类编》里说:“别号之兴,大抵始于周秦之际,瑰奇之士,不得志于时,放浪形骸,兀寡自喜,假言托喻,用晦其名,然而其人既有著述以自见,则闻于当时,传诸后世,其名虽晦,其号益彰,鬼谷鹃冠之流,盖其著也。自是以后,通人慕之,竞相标尚。”所以,一些有学问、有成就和有影响的人物,他们的各种名号也就流传了下来。在中国文学长廊里,人们用绰号来评价著名文学家的作品和人品,妙趣传神,从这些绰号中可以窥见文学家的才华和鲜明个性,给后人留下美好而又难忘的印象。

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佛–王维。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诗王(魔)–白居易。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温八叉–温庭筠。其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郑鹧鸪–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张籍–穷瞎张太祝。因家境穷困,眼疾严重,任过太常寺太祝。

李贺–长爪郎。因其手指奇而长,时人叫他。

贺铸–贺鬼头。因其体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人家叫他。

郑谷–郑鹧鸪。以《鹧鸪诗》闻名,其中有「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佳句。

崔珏–崔鸳鸯。有《和友人鸳鸯之什》诗:「暂分烟鸟犹回首,只渡寒塘亦并飞」。

谢逸–谢蝴蝶。其作《蝴蝶》诗三百首。

谢道韫–柳絮才。晋代才女谢道韫写有咏雪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宋祁–红杏尚书。北宋工部尚书宋祁,写有《玉楼春》词:「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张先–张三影。其填词善用「影」字,有「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剪牡丹》)、「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三句为平生得意之句,时人称之「张三影」。又因词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又称「张三中」。

李清照–李三瘦。她的佳句「应是绿肥红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应子和–三绿词人。其有「蜡炬短烧红」、「风过落花红」、「两岸夕阳红」等脍炙人口名句,被冠以「三红秀才」外号。王士祯也写有「春水平帆绿」、「梦里江南绿」、「新妇矶头烟水绿」。

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

傅抱石《李太白像》

李白诗千古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乐府·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乐府·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乐府·将进酒》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长干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侠客行》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下独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调词》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亿旧书怀》

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采莲曲》

遥闻会稽美,一度若耶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送贺宾客归越》

二、杜甫(诗圣)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1、杜甫名字中的甫(fu),甫字有五个含义.一为古代男子的美称;二做开始、起初讲;三为方、才的意思;四系指大.五指壮健的新苗。果联系到他的表字“子美”意思是指在田里长得壮健的新苗。男子之美偁也。杜甫的名字共有九个之多:杜甫、杜子美、杜陵、杜少陵、少陵野老、杜拾遗、杜二拾遗、杜工部、老杜等。杜甫为什么有这样多名字呢?原来古人的姓名比我们今天复杂得多。古人幼有名,长(成年)有字,死有谥,另外还有号等等。封建社会的文人喜欢以住地、志趣等为自己取号。杜甫曾居于长安附近的杜陵,久未人仕,故自号少陵野老,又称杜陵、杜少陵。安史之乱时,杜甫投奔唐肃宗,曾任“左拾遗”的官职,被人称为杜拾遗;因他在兄弟辈中排行老二,唐代有以行第连同姓氏官职称人的习惯,所以又叫杜二拾遗。杜甫入川后,经严武推荐,被任为节制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这就是后世称他“杜工部”的由来。唐代姓杜的诗人中还有一位叫杜牧的大家,后人为了加以区别,乃称杜甫为“老杜”,杜牧为“小杜”。

2、杜甫“诗圣”由来?杜甫的儿子宗武过生日,杜甫作《宗武生日》一首诗歌,“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流霞分片片,涓滴就徐倾。”杜甫在长安时期,正是诗人辈出的时期,颜真卿既是书法大家,又是诗人,张旭狂草,诗文也了得。王维已经是玉真公主和汝阳王的座上宾、状元郎。尤其是李白早已是名动京师,已经离开了长安。贺知章做太子师,学监。长安诗人比比皆是,就连杜甫的老乡郑虔也是大唐三绝(诗书画)。杜甫被淹没了!但是,一向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杜甫一直秉承着祖训,写着诗文,过着贫穷的生活。杜甫写诗不会附庸风雅,更不像李白浪漫狂羁。其实杜甫的诗歌不缺浪漫气息,很多写酒的诗歌超越李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够豪迈和浪漫?《曲江二首》里的“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杜甫后写《封西岳赋》才换了个华州司功,一个从八品上的小官,养家糊口而已。就在次年冬天,杜甫的三儿子,刚出生就饿死了,才有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第一个称赞杜甫诗为“圣”的人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杨万里,他在评价杜甫诗歌成就时,就说杜甫的诗是“圣于诗者”。到了明代,著名学者杨慎也说“杜甫圣于诗”。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禛也说:“李白飞仙语,杜甫圣语。”都用一个“圣”字来评价杜甫的诗。但是这些人虽然认定杜甫的诗都与“圣”字有关,但还没有直接称呼杜甫为“诗圣”。而第一个直接称呼杜甫是“诗圣”的人,是明代的著名学者王嗣夔,他写了一本《杜臆》的书,里面写了他有一夜梦见了杜甫,并且与杜甫一起在草堂对酒谈诗,梦醒以后他马上写了一首题为《梦杜少陵作》的诗,诗中说:“青莲号诗仙,我翁号诗圣。”又在《浣花溪二首》里说:“诗圣神交盖有年,到来追想一凄然。”从此,世人就公开称呼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了。

杜甫为诗歌生,为诗歌死。成就了“诗圣”的万古流芳盛名。

3、杜甫有多少雅号?杜甫的诗歌成就堪称不朽,他的诗歌被后人誉为“诗史”,因此他的名、字、行第、官职、郡望(即祖籍地)、自号、别号、谥号等等,就一一流传至今。那么,杜甫究竟有多少雅号呢?根据文字记载,主要下面雅号。

【子美】这是杜甫的字。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弱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必须根据本名涵义另外取个别名,称作“字”。杜甫的本名是“甫”,“甫”的含义,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而“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因此“子美”的含义就与名“甫”相关联。。

【杜二】唐代对人的称呼,特别喜欢称人的行第即在兄弟之间的排行,以表示亲近之意,而杜甫在兄弟之间的排行是老二,因此就称他“杜二”。当时第一个称杜甫为“杜二”的人是大诗人李白,他有一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的诗。接着,著名诗人高适、严武也有诗称杜甫“杜二”,诗题分别为《人日寄杜二拾遗》和《寄题杜二》。

【诗史】“诗史”这个称谓具有双层含义,它既指杜甫的诗,也指杜甫本人。称杜甫的诗歌是“诗史”,是说杜甫的诗歌以诗歌的形式写历史,充满着现实主义,读他的诗歌就如同读唐代的历史。而称杜甫本人为“诗史”,是作为他的一个别称,当时就有人这样称呼他了。

【少陵、少陵野老】少陵原来是个地名,全称“少陵原”,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安史之乱刚刚爆发,杜甫曾经困居于此,所以他就自号“少陵”。杜甫在他的《哀江头》诗里说:“少陵野老吞声哭。”这“少陵野老”就是杜甫自指,因此也可以称杜甫为“少陵野老”。

【拾遗】这是以官职称谓杜甫。《旧唐书•职官志》里说,拾遗是门下省(中央机关)下面的一种谏官,级别很低,只有从八品,比县令还要低两级,相当于现在的正科级干部。拾遗这种官职,又分为左拾遗和右拾遗,杜甫担任的是左拾遗。古代就盛行称官职,这一点与现代完全一样,担任县长、市长的就称之“某县长”、“某市长”,因此杜甫当时就被人称作“杜拾遗”。

【杜工部】这也是以官职称谓杜甫。唐肃宗时期,杜甫任职左拾遗,后来因社会动荡流入蜀地,在严武的推荐下,他担任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古代中央机关分为六个部,这就是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工部。杜甫曾经担任工部员外郎,这是一个级别比较高的官职,大约是从五品甚至正五品,主要职责是做侍郎(副部长)的助手,相当于现在的司局级干部。因此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员外】这是和称杜甫为“杜工部”同样性质的称谓。因为杜甫担任工部院外郎,所有就取其中“员外”两个字来称呼他,实际上这是用具体职务来进行称谓。

【文贞公】这是用谥号称杜甫。杜甫的这个“文贞”谥号,是元朝廷就在至正二年(1342)元朝廷就赐封杜甫谥号为“文贞”,所以从此以后世人就称杜甫为“文贞公”了。

【老杜】这个“老杜”,实际上就是“杜老”,属于一种敬称。唐代著名学者段成式在他所著的《酉阳杂俎》一书中说:“李白集有尧祠赠杜补阙者,老杜也。”可见称杜甫为“老杜”,从唐代就开始了。因为在唐代还有一个叫杜牧的著名诗人,因此为了区分杜甫和杜牧,人们就把杜牧称作“小杜”。《新唐书•杜牧传》说:“牧于诗,情致豪迈,人称‘小杜’,以别杜甫。”可见“老杜”就是“杜老”的意思。

杜甫《俯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拓本刻文

傅抱石《杜甫像》

杜甫诗千古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抒怀》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绝句四首》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佳人》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赠卫八处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江村》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客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桃花细逐扬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曲江对酒》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江村》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咏怀古迹五首》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兵车行》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曲江二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二首》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梦李白二首》

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三、白居易(诗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居下(今陕西渭南东北),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酷爱茶叶,曾自称是个“别茶人”。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居易的主要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直中书省》《长相思》《题岳阳楼》《观刈麦》《宫词》《问刘十九》《买花》《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等。

白居易,字乐天,(公元772—846年),唐代大诗人。祖籍太原,后居下邽(即今陕西渭南)。白居易,本名“居易”,来源于《礼记·中庸》的词句:“故君子易居以俟命”,取其中“居易”二字为名;字“乐天”, 乐天二字出自《周易·系辞传》“乐天知命故不忧”。系用同一词相辅,表示“乐天安命”之意。因为“乐天”,故而“居易”。白居易除本名外,字、号、称谓较多,都有其一定的来历。武宗会昌二年,白居易以刑部尚书致任。据《新唐书·白居易传》记,他晚年“居官辄病去,遂无立功名意”,“暮年惑佛道尤甚,至经月不食荤,称香 山居士”。他退居香山,一住18年,一直到死。因住香山,所以又称他为“白香山”。白居易行第二十二,又当过中书舍人的官,所以唐时又称“白二十二舍人”。 白居易有个弟弟叫白行简,也是唐朝的进士,唐传奇的著名作家,其《李娃传》乃传世名篇。居易行简,两两照应,也就可以印证白居易名字出于《周易》那段“易简之理”的话了。“易简,则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兄弟二人没有愧对这两个名字,可谓名满天下,名垂千古。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关于白居易名字的来历,东郭寺村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东郭寺村地势低洼,一度积水成患。白居易出生时,男人们都出去排水了,妇女们急得在家里烧香祷告。就在此时,44岁的白季庚老年得子,其18岁的夫人陈氏生下一个男婴,祖父白湟就给孙子起名“居易”,意思是希望孙子能得到一个容易居住的地方。又出自《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而徼幸.」而古人的名与字是有意义相关的,他的字是「乐天」,典出《易经,系辞上》:「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白居易有一位弟弟名叫白行简,在文学上也相当有名气,「居易」与「行简」是相对的,而「易,简」两个字,在《易经,系辞传》里就是一组经常相对而言的概念,「易」是容易,「简」是简单。

白居易也是佛教徒。以前的名字叫白乐天。他在杭州当太守的时候,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位老和尚,这位老和尚不住房子,不住茅棚,他住在树上,人称“鸟窠禅师”。白乐天就问他:“我官务缠身,请您简单地总结一句什么是佛教?”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白乐天说:“这个太简单了吧,我请您简单地说,但您讲得也太简单了。”老禅师跟他说:“这个听上去很简单,三岁小孩也听得懂,但是八十岁的老人,也不一定做得到。”这一句话对他震动很大。

白居易为何能被称为诗王?白居易是唐朝留下作品最多的诗人,艺术上的成就仅次于李白和杜甫,在当时被誉为“诗王”。据说,白居易写完诗后,经常会念给不识字的大爷大妈听,如果对方听不懂,他就反复修改,直到对方能听懂为止。诗通俗易懂,在唐代流传最为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的诗歌影响最大,可以说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国唐代诗歌的风云人物。然而,白居易的通俗并不损害诗歌的美感,寻常之语在他笔下变得情趣盎然。有一次,心情不佳的白居易想约朋友钱员外到郊外散心,正准备封信时,他转念一想,为何不写首诗呢?于是,一首佳作流传至今:

《绝句代书赠钱员外》

欲寻秋景闲行去,君病多慵我兴孤。

可惜今朝山最好,强能骑马出来无?

这就是白居易不同于普通诗人的地方,当大多数诗人苦心孤诣研究炼字和用典时,他专注于挖掘生活的真谛,没有趣味、情调的诗,写起来又有多大意思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白居易探索出来的第三条路,第一条路是李白的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第二条路是杜甫的博大精深、气象森严,第三条路则是白居易的平易近人、以小见真。

关于白居易名字,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那就是“长安米贵,居大不易”。据说是白居易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谒顾况,“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得道个语,居亦易矣。’因为之延誉,名声大振。”十六岁时,白居易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当时,顾况是长安的一位名士,许多人都到他那里求教。白居易虽然诗才过人,但由于没有诗作传播在外,父亲又只是一个州县小吏,所以在长安只算一个无名小卒。白居易也早已听说顾况的大名,于是使拿着自己的诗集,去拜谒顾况。顾况的门人把白居易领入府中,他呈上自己的诗作。顾况一见白居易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心里就已经不以为然了。接过诗集一看署名“白居易”,便取笑说:“长安的什么东西都贵,想居住在长安可是不容易哟!”白居易听出话中的讥笑之意,但一言不发。顾况掀开诗集,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刚读完前四句,顾况就不由得高声赞叹说:“好诗!”又想起刚才自己挖苦的话,于是又赞许地对白居易说:“能写出这样的句子,不要说是长安,就是整个天下,你也可以‘居易’了!”从此,白居易便名噪京师。尤其他那首被顾况赞叹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更是千古传诵,全诗是这样的: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诗中的名句,诗句通俗浅显,但含蕴极为深刻,给全诗增添了活力,使之如古原春草一样,生命不衰,成为千古绝唱。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较为有名。晚年与“诗豪”刘禹锡友善,称“刘白”。提倡歌诗发挥美刺讽喻作用。其词极有特色,以风格明丽见长,为后世词人所推崇。

白居易手迹《白氏文集古抄残卷》

2019053115335125

白居易诗意图

白居易诗千古名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卖炭翁》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其三)》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钱塘湖春行》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夜筝》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琵琶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琵琶行》

银屏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观刈麦》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轻肥》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上阳白发老人》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夜雪》

忽忆古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凉州。《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望驿站》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春夜》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舟中读元九诗》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放言五首其三》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南浦别》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杭州春望》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观刈麦》

四、王维(诗佛)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唐代大诗人王维20岁前就遐迩闻名,且精通音律,善弹琵琶。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很器重他。开元九年(722年),王维十七岁那年,决定上京去考状元。父母为他准备好了行李,兄弟、朋友们闻讯后纷纷赶来为他送行。在一片祝福声中,王维踏上了通往京城赶考的路。王维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京城。王维被京城的繁华惊呆了,街上那川流不息的车辆,密密麻麻的人群,让王维大开眼界,以为到了人间仙境。王维找到了一间安静的客栈住了下来,每天都在这里安心学习,也无心去观赏京城的美丽景色。每当他看见别人朋友齐聚,在树下饮酒作诗时,王维感觉到自己好孤单、好寂寞,于是十分思念家中的亲人。一晃,九九重阳节到了,王维想:“在家乡的时候,每逢节日,朋友们便相约到高高的山峰玩耍,而今年朋友们中却单单少了我一人。”王维便放下书本,登上了京城的高处,眺望远方的家乡,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美好诗句。

唐朝科举考试时不采用“糊名制”,所以非常方便考生走后门。举子们往往在考试前一年的秋天,就把自己最得意的诗文加以编辑,带到京师,呈给当时在政治或文学上有名望、有地位的人看,这叫做“行卷”。其风气之盛,甚至成为一种制度。不要说蠢才跃跃欲试,连天才也都颇爱走这个后门。王维就把关节打通到了岐王那里。然而,诗人张九皋也把关节打通到了公主家里,公主写信给京都的主考官,让他取张九皋为第一名。岐王势力不及公主,岐王替王维出主意,让他选十篇佳作,准备琵琶一曲,五天后带他去见公主。酒酣耳热,歌舞升平,公主留意到了长得清秀白晰的王维,岐王就势让王维独奏。王维弹琵琶时技惊四座,连公主也动容了,岐王赶紧趁热打铁,强力推荐王维的诗词文章,王维这才把怀里的文章呈献给公主。到了这一天,王维身着锦服,同伶人一起到公主府上。岐王让王维独奏了一曲,满座动容岐王赶紧向公主夸赞他文才更好。王维将诗卷奉上,公主读后更为惊异的说:”这些都是我平时常诵习的,以为是古人佳作,想不到都是你写的。”岐王趁机说,若能让他成为今科状元,那真是国家社稷之幸。只怕他少年气盛,得不到首荐不去应试,而听说公主已推荐了张九皋。公主笑着说,这也是别人托她的。随后对王维说:”你如果真的去应试,我一定为你力荐!”正是有了公主的力荐,21岁的王维成了这年的状元。有人说他的状元是”粉墨登场”得来的,须知王维这一古代”公关”的后面却蕴含着他的真才实学。

王维为何叫“诗佛”?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这个诗国诗歌发展的高潮是在唐代。王维是与李白、杜甫鼎足而三的大诗人。不仅如此,他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王维名和字均取自于《维摩诘经》中的维摩诘居士,维摩诘是佛门弟子。王维以诗才闻名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当时有“天下文宗”之称。他写了一些富有积极意义的诗,许多诗的艺术成就很高,其山水田园诗更是令人大开眼界,与孟浩然等被人们称为“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早年即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随着政治上遭受挫折,思想趋于消极,晚年更是奉佛长斋,衣不文采,居蓝田别墅,与道友裴迪往来,“弹琴赋诗,傲啸终日”,正如他自己写的:“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后期的不少诗作对现实几乎无任何积极反映,佛老消极思想浓厚,有的甚至充满了佛空无寂灭的唯心哲理。在他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得到“诗佛”的称号,王维是中国文学史上唯一享有了“诗佛”之称誉的诗人。正因为他笃志信佛,所以他的诗歌创作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这一方面是因为诗人博学多才,佛缘殊胜,躬身修禅,深得禅家三昧;另一方面,王维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参禅悟理,供奉释迦摩尼,又学庄子信道教,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对于佛法和道法都有极其深奥的见解,历史上很少有诗人能够企及,称王维为“诗中之佛”当是不过分的。

王维为何称“王右丞”?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所以又被称“王右丞”。 古代诗人以“官职”命名也较常见。《杜工部集》作者杜甫,官至工部员外郎。杨炯——杨盈川、柳宗元——柳柳州、高适——高常侍、王羲之—-王右军、颜真卿—-颜鲁公、虞世南–虞永兴或虞秘监、欧阳询—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称“欧阳率更”。

王维“不衣文采”的创作思想,对后世文人画影响很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旧唐书》中曾提到王维的画:“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有诗句云:“老来懒赋诗,唯有老相随。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也显露了本人对画师这一身份的看重。王维著有《山水诀》阐述山水画的作画方法。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旧唐书》上记载,他的书法工草书隶书,评价其画,“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因其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画兼容”的意境,在诗画界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王维为何被誉为“文人画之鼻祖”?他在绘画中融入诗意、禅意,开创了山水画独特优美的“禅境”表现。诗与禅都是性情的流露,诗中追求画意,画中追求诗意,诗画交融辉映。自王维始“意境”便成为山水画重要的审美价值标准。王维《山水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目,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此是诀也。 “诗人与画手,兰菊芳春秋。又恐两皆是,分身来入流。”(苏轼《次韵黄鲁直叔伯时画王摩诘》)诗歌与绘画这两种艺术在王维那里得到统一,并且成为王维咏叹自然,流连光景的手段。人们在领会了这首诗的内含后,根本不需要绘画的帮助就能在脑海中显现出一幅优美的山水图。同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的这些山水诗给我们渲染了一幅幅景色各异的山水画卷,让人从不同角度感受山水情韵,他用绘画的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发为咏叹,造境入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王维《山水诀》: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或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初铺水际,忌为浮泛之山;次布路歧,莫作连绵之道。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回抱处僧舍可安,水陆边人家可置。村庄著数树以成林,枝须抱体;山崖合一水而瀑泻,泉不乱流。渡口只宜寂寂,人行须是疏疏。泛舟楫之桥梁,且宜高耸;著渔人之钓艇,低乃无妨。悬崖险峻之间,好安怪木;峭壁巉岩之处,莫可通途。远岫与云容交接,遥天共水色交光。山钩锁处,沿流最出其中;路接危时,栈道可安于此。平地楼台,偏宜高柳映人家;名山寺观,雅称奇杉衬楼阁。远景烟笼,深岩云锁。酒旗则当路高悬,客帆宜遇水低挂。远山须要低排,近树惟宜拔迸。手亲笔砚之馀,有时游戏三昧。岁月遥永,颇探幽微。妙悟者不在多言,善学者还从规矩。塔顶参天,不须见殿,似有似无,或上或下。芳堆土埠,半露檐廒;草舍芦亭,略呈樯柠。山分八面,石有三方。闲云切忌芝草样,人物不过一寸许,松柏上现二尺长。

在山水画中,王维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水画家。他作青绿山水似李思训,作水墨山水近吴道子。同时他首创了破墨山水,尽去了以往山水画的浮华之气,仅用水墨渲淡而成,把原先以勾线为主的山水画,向水墨发展推进了一步。明朝董其昌就曾说王维的山水画’是一变勾斫之法为水墨渲染’,便可独见他对于山水画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王维曾画过一幅《袁安卧雪图》,其中雪中芭蕉的意喻得到后世的推崇,这种超越于生活常理之外的艺术处理,确立了“神情寄寓于物”的表现手段,也进一步深化了“意在笔先”的思维方式。

《伏生授经图》部分题跋

王维《伏生授经图》

王维诗千古名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山居秋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相思》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暝》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观猎》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诗三首》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明年春草绿, 王孙归不归? 《山中送别》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别》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辛夷坞》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渭川田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杂诗·君自故乡来》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送别》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积雨辋川庄作》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洛阳女儿行》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洛阳女儿行》

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青溪》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桃源行》

五、柳宗元(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

1、柳宗元为何称“柳河东”?唐代柳宗元是文学史上颇具特色、很有影响的一位人物。综观其一生,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形成于离开长安之后流贬永州的十年。归纳数十种流传的柳文版本,他的诗文共五百四十七首(篇),其中写于永州的三百一十七篇(篇),占了五分之三尤其是最能显示他思想和文学才华的议辩、对、答、说、传、骚、吊赞箴戒、铭杂题、记等一百零七篇,就有八十二篇写于永州。然而,后来人们对他的研究往往将其称为“柳河东”或“柳柳州”,那么柳宗元为什么叫柳河东?柳宗元出生于当时的京城长安。史称柳氏得姓于鲁士师柳下惠,秦朝以后迁入晋之解县,属河东郡。柳宗元说:“河东,古吾士也”。唐代的蒲州解县,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西南解州镇。不过,柳宗元的祖上历代宦游,早离故籍。至于柳宗元本人一生从没去过河东祖籍,柳州任上死后也是移柩回归至长安万年县栖凤原先人墓侧安葬。这说明,人们称柳宗元为“柳河东”,仅仅是往他的祖籍上挂靠而已。但要真正弄清人们为何会这样挂靠,还得从中国的姓氏文化说起。

柳宗元的祖上迁居河东以后,一度是当地的望族。在北朝,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也自豪地说:“柳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由此可以看出,柳宗元把柳(姓)河东(氏)当作一份珍贵的遗产来对待。柳宗元经常带着自豪而惋惜的心情,去追诉河东柳氏的陈年往事,赞美为“士林盛族”。这种强烈的宗族观念和光耀门庭意识,也成为他奋发有为的重要动机。人们之所以将其称为“柳河东”,无论是从广义的姓氏文化的根源,还是从他个人的心理机质的倾向,都有着十分充足的理由。

2、柳宗元给儿子起名周六周七,看似简单却意义非凡,名字出处哪里?

柳宗元才二十多岁步入仕途意气风发,由于参与了由当时的名臣王叔文、王丕所领导的永贞革新。而在太子即位的问题上革新派与后来的唐宪宗立场不同,所以革新失败,革新人士随即被贬,三十三岁的柳宗元也被贬永州。而柳宗元被贬永州身体状况较差担心命不久矣,就一心为河东柳氏传宗接代。而柳宗元出身著名的河东柳氏,宗族观念使得柳宗元很难在择偶观念上妥协,再加上有《户婚律》的规定,所以柳宗元有着很多的不得已因此在杨氏亡故后一直并未续弦再娶。为了延续香火传宗接代曾与地位较低的妇人同居,并且生下两子两女。而且在柳宗元故去多年后他的后人中有人考中进士,此人是谁?在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载:“子厚有子男二人:长曰周六;季曰周七,子厚卒乃生。女子二人皆幼。”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柳宗元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七岁。长子周六,年四岁;次子周七是遗腹子;大女儿殷贤不到十岁;小女儿应比周六大些。柳宗元在病逝前,曾分别给刘禹锡、韩愈写信托孤、编辑文集。其中的周六后来被刘禹锡抚养,考中进士的人便是周六。为什么是周六不是周七有何依据?根据东雅堂本的《韩昌黎集》第三十一卷《柳子厚墓志铭》里边的注释记载,唐懿宗咸通四年即公元862年的科举考试中录取了二十五个人,其中排名第三的柳告。就是柳宗元的大儿子周六,那他为什么不是周七?周六这个名字你看上去好像是随便起的,其实不然它大有深意。这个名字来历不凡,是从《周易》的益卦中取的,益卦中有两句话,在第六三爻卦的卦辞里边说:

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易经》益【卦四十二】六三 风雷益

它的意思是:周武王去世了,在祭祀的时候增加人牲就没有灾祸。抓到了俘虏,中途去报告周公,举行祭祀吧。而第六四爻卦的卦辞里边说,中行告公,従,利用为依迁国。意思是说,东征商国胜利了,在回来的路上,报告周公成王有命,把殷商的移民处理好,对国家是有好处的。而在这两个卦辞里边,出现了“六”,出现了“告”,出现了“益”。所以柳宗元大儿子周六叫柳告,字用益,而他的小名叫周六。这几个关键词都在这个《周易》的益卦的卦辞里边有体现,所以周六这个看上去仿佛是随随便便起的名字,其实里边是大有深意的。

3、用柳宗元的名字开玩笑的一首诗!有一个叫吕温的诗人得知柳宗元被贬柳州的消息后,给柳宗元写了一首诗,名为《嘲柳州柳子厚》: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柳管依然在,千秋柳拂天。

将这首诗的题目和内容读一遍,就知道吕温是有意将柳宗元的“姓”放在诗里,还提到了柳宗元的贬所、表字、官位。这首诗每一句都含有“柳”字,这叫“复字诗”。 按照格律诗的要求,应该避免重复用字,但是诗人为了渲染某种情绪、强调某件事情,就有意地反复使用同一个字或者几个字,这种诗就是“复字诗”。这首诗从题目开始,用了8个“柳”字。

柳宗元与《龙城石刻》。《龙城石刻》是一块长一尺多、高六寸的残缺石碣,上面刻有“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元和十二年。柳宗元。”相传这块《龙城石刻》从土里挖出来时,旁边还有一把短剑,所以又称“剑铭碑”。这是诗人柳宗元逝世前两年,在一次向其部下魏忠、谢宁、欧阳翼等人交代后事时,写下的一篇铭文。当他挥毫时,在场的围观者都认为笔法苍劲、雄健,内容也是表达他爱护百姓,诅咒邪恶势力的不可多得的佳作。大家提出为了使它传之后世,不如镌刻在石块上,经柳宗元同意,叫来石匠,将这篇铭文镌刻成碑,连同他佩戴的一把短剑一起埋入土中。历经千年人世沦桑后,被一位百姓无意挖掘到,可惜不久即失落,只留下拓片。

柳宗元《龙城石刻》

柳宗元诗意图

柳宗元千古名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江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频把琼书出袖中,独吟遗句立秋风。《韩漳州书报彻上人亡因寄二绝》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饮酒》

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读书》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柳宗元《零陵早春》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别舍弟宗一》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别舍弟宗一》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不见野蔓草,蓊蔚有华姿。《茅檐下始栽竹》

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巽公院五咏》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阳光竟四溟,敲石安所施。《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

六、欧阳修(文圣)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1、文圣是谁?譬如为我们熟知的诗圣杜甫,就是因为他的诗歌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诗有诗圣,文也有文圣,那么文圣是谁呢?一说是孔子,孔丘被后世尊称为”文圣”,这个”文圣”的意思是文化的圣人。另一说是欧阳修,欧阳修被尊称为“文圣”,是指他的散文成就达到极高境界。这个“文圣”与孔子“文圣”不可混为一谈,此“文”指文章。尊称欧阳修为文圣,则是指其文章达到了一个出神入化的境界。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2、“六一居士”由来?欧阳修又号“六一居士”,他曾对此说明:“古籍一千卷、书一万册、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老头子一个,故号‘六一居士’。”从这个别号,我们可以看出“六一居士”之号事实上与“醉翁”之号同出一辙,给人迭合之感。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

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圭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

客复笑曰:“子知轩裳圭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现在的人,大多数有“名”,无“字”,所以当我们说到“名字”的时候,通常指的仅仅是人的名,或姓名。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名字是什么与古人是不同的。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古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在上古,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朴实,如夏商两代留下的人名孔甲、履癸、外丙、雍己、盘庚、武丁、小辛等,都以干支人名,可能与当时人重视时辰的观念有关。后来随着社会的前进,语言文字的发展,意识观念的加强,人名越来越复杂,给人起名也成了一门学问。取名时,要对其所包容的内涵慎重考虑,反复斟酌。《左传·桓公六年》记载着春秋时代命名的五个原则:“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这是鲁国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问名时提出来的,意思是:或根据其出身特点,或从追慕祥瑞、托物喻志、褒扬德行、寄托父辈期望等几个方面比照取名。并且提出七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来取名。古代名人的名,字,号现列举部分如下:

司马迁——名:迁,字:子长

苏轼——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李格非——名:格非,字:文叔

屈原——名:平,字:原;又紫云名:正则,字:灵均

韩愈——名: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

蒲松龄——名: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沈括——名:括,字:存中

白居易——名: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

文天祥——名: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欧阳修——名: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杜牧——名:牧,字:牧之

杜甫——名: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

李白——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柳宗元——名: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

李商隐——名:商隐,字:义山,号:玉生

王羲之——名: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

王安石——名: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袁枚——名: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

陶渊明——名: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

曹操——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刘禹锡——名:禹锡,字:梦得

李煜——名: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

范仲淹——名:仲淹,字:希文

柳永——名: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

陆游——名:游,字:务观,号:放翁

辛弃疾——名: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孟浩然——名:浩然,字不详

晏殊——名:殊,字:同叔

王勃——名:勃,字:子安

岳飞——名:飞,字:鹏举

王维——名:维,字:摩诘

孔子——名:丘,字:仲尼

孟子——名:轲,字:子舆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庄子——名:周

荀子——名:况

韩非子——名:非

李密——名:密,又名:虔,字:令伯

近代的有,老毛子润之,周总理字翔宇。

3、“醉翁”之号的由来?欧阳修在他的传世美文佳作《醉翁亭记》中,交代了他“醉翁”之号的由来:“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欧阳修为什么要自号“醉翁”呢?“醉翁”一号又蕴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欧阳修四岁丧父,家境贫寒,其母荻画教之。正是由于他年少时的境遇,使他对劳动人民充满了深切的同情。因而,在他从仕之后,提出的许多政治改革措施应该说与他早年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欧阳修二十四岁考中进士,登上仕途。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与此同时,统治阶层内部也形成了以范仲淹和吕夷简为代表的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激烈争斗。欧阳修站到了范仲淹的一边,关切国事,同情民生疾苦:他指责那些:“先荣而饱”的人不知为天下忧,“又禁他人使皆不得忧”,而能忧天下之人“又皆远贱”(《读李翱文》);他指出宋王朝诱民、兼并、徭役等大弊(《原弊》),主张轻赋税、除积弊,实行“宽简”政治,正是由于他直言犯谏,被贬为滁州太守。可以说,他如大众封建文人一样的“学而优则仕”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遭受了重大的波折和坎坷!此时,他的心境如何呢?

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赠沈遵》)

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

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题滁州醉翁亭》)

难道自号“醉翁”仅是“聊戏客”和“偶题篇”之故吗?其间就没有一点深层的意味吗?

欧阳修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书法真迹《集古录》

傅抱石《蝶恋花》

欧阳修《蝶恋花》

1.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旋暖金炉熏蕙藻。酒入横波,因不禁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2.南雁依稀回侧阵。雪霁墙阴,迹觉兰芽嫩。中夜梦余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腊后花期知渐近,东风已作寒梅信。

3.腊雪初销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睡起夕阳迷醉眼,新愁长向东风乱。瘦觉玉肌罗带缓。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望极不来芳信断,音书纵有争如见。

4.海燕双来归画栋。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半醉腾腾春睡重,绿鬟堆枕香云拥。翠被双盘金缕凤。忆得前春,有个人相共。花里黄莺时一咔,日斜惊起相思梦。

5.面旋落花风荡漾。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雨后轻寒犹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怅。枕畔屏山围碧浪。翠被华灯,夜夜空相向。寂寞起来褰绣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6.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抱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处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7.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桃杏依稀香暗度。谁上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8.帘幕风轻双语燕。午后醒来,柳絮飞撩乱。心事一春犹未见,红英落尽青苔院。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雾浓云,抵死遮人面。羌管不须吹别怨,无肠更为新声断。

9.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0.永日环堤乘彩舫。烟草萧疏,恰似晴江上。水浸碧天风皱浪,菱花荇蔓随双桨。红粉佳人翻丽唱。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且把金尊倾美酿,休思往事成惆怅。

11.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视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江南岸。

12.水浸秋天风皱浪。缥缈仙舟,只似秋天上。和露采莲愁一饷,看花却是啼妆样。折得莲茎丝未放。莲断丝牵,特地成惆怅。归棹莫随花荡漾,江头有个人相望。

13.梨叶初红蝉韵歇。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枕簟乍凉铜漏彻,谁教社燕轻离别。草际虫吟秋露结。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多少衷肠犹未说,珠帘夜夜朦胧月。

14.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阑意。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衣带渐宽都不悔,况伊销得人憔悴。

15.帘下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未惯,玉山将倒肠先断。

16.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内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17.翠苑红芳晴满目。绮席流莺,上下长相逐。紫陌闲随金轣辘,马蹄踏遍春郊绿。一觉年华春梦促。往事悠悠,百种寻思足。烟雨满楼山断续,人闲倚遍阑干曲。

18.小院深深门掩亚。寂寞珠帘,画阁重重下。欲近禁烟微雨罢,绿杨深处秋千挂。傅粉狂游犹未舍。不念芳时,眉黛无人画。薄幸未归春去也,杏花零落香红谢。

19.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20.欲过清明烟雨细。小槛临窗,点点残花坠。梁燕语多惊晓睡,银屏一半堆香被。新岁风光如旧岁。所恨征轮,渐渐程迢递。纵有远情难写寄,何妨解有相思泪。

21.画阁归来春又晚。燕子双飞,柳软桃花浅。细雨满天风满院,愁眉敛尽无人见。独倚阑干心绪乱。芳草芊绵,尚忆江南岸。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

22.尝爱西湖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顷刻光阴都过了,如今绿暗红英少。且趁余花谋一笑。况有笙歌,艳态相萦绕。老去风情应不到,凭君剩把芳尊倒。

七、苏轼(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 颜真卿, 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他在执笔方法上运用异于常人的特殊方法,还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

1、名字来历一。众所周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关于这个名号,甚至比他的本名都响亮!老百姓更喜欢称他为“苏东坡”或者“东坡先生。苏东坡这个名号是他在被贬官到黄州后,自己起的。当时苏轼遭受政敌陷害,但是他身处逆境而自强不息,很推崇唐代的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他一生也是宦海沉浮,他身为谏官,面对宦官擅权,藩镇割据,朝纲腐败,常以诗歌针砭时弊,后被降职为江州司马,又迁为忠州刺史。忠州城东有一山坡,被白居易称为”东坡“,他于公事之余,常到坡上植树种花,也写了不少诗作,如:

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东坡种花》

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东坡种树》

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别东坡花树》

白居易与“东坡”结下了不解之缘,后人亦将“东坡”代指作为白居易。

出外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校前贤。

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傒、陈亮、刘过等人承流接响,蔚然成风。

2、名字来历二。“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唐宋八大家中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就占三席。庆历六年(1046年),苏洵赴京赶考说起。尽管苏洵的才学可以“帝王师”,可在朝廷腐败、官场黑暗的环境下还是落榜了。他由此对科举、朝廷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第二年返乡后,苏洵写了一篇寄寓深重的《名二子说》。

苏轼个性张扬、豪放不羁,而苏辙的性格则相对内敛。苏洵对两个儿子的脾性秉性非常了解,为了劝诫与勉励儿子,他在《名二子说》阐释了为二子命名的深意。他说:“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白话文翻译:车轮、车辐条、车顶盖、车厢四周横木,都对车上有其职责,唯独作为扶手的横木,却好像是没有用处的。即使这样,如果去掉横木,那么我看不出那是一辆完整的车了。轼儿啊,我担心的是你不会隐藏自己的锋芒。天下的车没有不顺着辙走的,但谈到车的功劳,车轮印从来都不参与其中。即使这样,车毁马亡,也不会责难到车轮印上。这车轮印,是能够处在祸福之间的。辙儿啊,我知道你是能让我放心的。苏洵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车轮、车辐、车盖、车轸,对于一辆车来说各有用途,缺一不可,而车轼则似乎是作用不大,可有可无,但一辆车如果缺了“轼”,也就不成其为完车了。由于这根横木有些过于张扬显露。

所以苏洵在给苏轼取这个名字时说“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反映了当时苏洵矛盾的心理,既希望儿子的个性能充分发挥,又担心他过于张扬而遭人嫉妒,于是他又给苏轼起了个字叫作“子瞻”,意思是让他瞻前顾后,谨慎小心。而对于另一个儿子苏辙,苏洵则想对比较放心,取名为“辙”,字“子由”,意思是让他跟着别人走。虽然“辙”不像“轼”那样引人注目,却也不易遭人嫉恨。从苏轼、苏辙兄弟的名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名字的奇特之处就是都与车有关系。苏轼名字中的“轼”,本义是指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说文》中解释道:“轼,车前也。”苏轼的字“子瞻”,则源于《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望之”中的“望”,比较符合苏轼少年时踌躇满志的张扬作风。左传《曹刿论战》中的话,“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两兄弟的名字都能在这里找到,包括他们的字,子瞻、子由,也隐含在这里。苏轼名字中的“轼”,本义是指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说文》中解释道:“轼,车前也。”苏轼的字“子瞻”,则源于《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望之”中的“望”,比较符合苏轼少年时踌躇满志的张扬作风。

而苏辙名字中的“辙”,本义是指车迹,车轮碾过的痕迹。《左传·庄公十年》有“下,视其辙”的句子。苏辙的字“子由”,则带有仿效、依循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跟着别人走。在为人处事方面,苏辙相比哥哥苏轼,要内敛得多。

苏洵这段近乎测字占卜的文字,从某一方面概括了苏轼、苏辙的性格,预测了他们的命运。苏轼豪放不羁、光照千古,却屡招人妒,一生坷坎。苏轼则未能因父亲取名“轼”而改掉“不外饰”的性格。这“不外饰”的性格,使他对改革派的过激作为和保守派的守旧作风,都进行了坦言告诫,并因此吃尽了苦头。

3、苏轼为何自号“东坡居士”?原因有二:一是源于“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这首古诗的题目很特别,就叫《东坡》,具体的地点在当时的黄州治黄冈(今属湖北)城东。苏轼曾经被贬黄州,在当地任职多年。但当时被贬的时候,苏轼的人生困顿到了极点,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没有保障。幸好,此地有他的一个老朋友,名叫马正卿。这个老朋友看到苏轼今天如此落魄,就给他申请下来一片荒地。虽然说这片地并不见得就一定得苏轼带来多好的生活改观,但是终究可以让他能够衣食自足。这一块荒地,就是东坡。在这一篇荒地当中,苏轼经历了他人生最为黑暗的一段岁月。他亲自躬耕于田地之中,亲手种出来粮食,还栽种了一些果树。最后还在这一块荒地的旁边盖起了一间房子,命名为雪堂,亲自写了“东坡雪堂”四个大字。其二,苏轼很仰慕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在唐王朝任职左拾遗的白居易感时伤国,针砭时弊,得罪当时权臣,被贬为忠州刺史。身处逆境的白居易,自寻乐趣,常到忠州城东坡上种植花木,“享闲适之乐”,与东坡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谪居忠州时的诗作中,多有“东坡”之诵。如《东坡种花》:“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步东坡》:“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走。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苏轼认为自己贬谪黄州时的境遇心情和白居易贬谪忠州时颇为相似,于是便以白居易喜爱的“东坡”作为自己的号。“苏东坡”也由此名扬四海,千古流传。为了表达归属感,也为了表达对于这块土地的纪念,还为了表达对于老朋友的感激之情,他此后就以“东坡居士”自居,后人称之为“苏东坡”了。

4、苏轼的其他称呼?在文章方面与欧阳修合称“欧苏”,在词作方面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在诗歌方面与黄庭坚的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在书法方面“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开创“尚意”书风,其作《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在绘画方面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重视神似,为其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中之一,合称“三苏”。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曾在立新法中反对王安石,被贬到黄州。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三词客”指的就是苏氏父子。

5、古人的谥号可以是一样的么?如苏轼和欧阳修的谥号都是文忠。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唐朝的时候,魏征、陆象先、宋景的人得到了文贞的谥号。北宋时承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欧阳修、苏轼谥号都是文忠,苏是南宋追谥的,二人的集子就分别叫《欧阳文忠公集》《苏文忠公集》,而曾国藩的文正,相当于包拯谥文正、范仲淹谥文正一样,更有儒雅的风范在其中。清代的谥号中“文正”最高,“文忠”次之,“文恭”再次,以下为“文成”“文端”“文恪”“文襄”之类。清朝二百多年来,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只有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八个人。

苏东坡醉笔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

杨易程、伊万卡老师剪纸作品《苏东坡》

苏东坡诗千古名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出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四日夜记梦》

【原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出处】《念奴娇·赤壁怀古》

【原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生识字忧患始【出处】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

【原诗】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怳令人愁!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出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原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出处】《江城子·别徐州》

【原诗】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馀几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处】《题西林壁》

【原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出处】《永遇乐》

【原诗】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八、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陶渊明名字由来?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死后其好友暗赠谥号靖节先生。“潜”有韬光养晦的意思,而“明”和“亮”的意思相反,古人的名与字往往存在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关系。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在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中就有记载陶渊明自号的来历。陶渊明自号取自隐居时屋边的五棵柳树,而陶渊明本身性子也像柳树那般飘逸自然,以树木为号,也足以彰显陶渊明自然剔透的性情。陶渊明在年轻的时候也曾追逐过功名利禄,从江州祭酒开始,到彭泽县令为止,在担任彭泽县令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陶渊明就抛下了自己的仕途,选择了另一条归隐田园之路。陶渊明同时受着儒家与道家的影响,信奉儒家,因此想要在官场一展宏图,信奉道家,因此也向往无为无欲的生活。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的,陶渊明一生都没有做过什么大官,在公元405年的时候,陶渊明出任了他为官生涯中的最后一个官职,不到三个月便辞官回家,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涯。也就是在这段隐居岁月里,陶渊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辞赋诗篇,尽管之后也有多人劝他出仕,但早已习惯田园生活的陶渊明统统拒绝了。陶渊明死后,人们私谥他为“靖节”。

陶渊明何以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南朝钟嵘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所处的魏晋时代“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魏晋人苦于政治的动荡与黑暗,却不得而发,转而向外发现了自然,他们钟情于自然,寄情于山水,不为浮华荣辱所束缚,不为尘世俗务所羁绊,追求形、神的放旷与自然。陶渊明的诗歌从题材和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田园诗、咏怀诗、哲理诗。田园诗约30首左右,数量虽少,却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石。诗人把景、情、理三者巧妙结合起来,描绘了优美清新的田野风光和朴实单纯的人际关系。一般人认为枯燥平淡的耕读生活,在他的笔下显得充实美好、摇曳多姿。《桃花源诗》(并序)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品。梁启超曾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序》正是浪漫派小说的鼻祖,那首诗自然也是浪漫派的绝好韵文。”(《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陶渊明的辞赋与散文在魏晋时期也是首屈一指的。流传至今的《归去来兮辞》和《桃花源记》都是掷地作金石声的千古绝唱。陶渊明继承了汉代辞赋结构恢弘、气势磅礴与魏晋辞赋短小精悍、纤丽严密的优点,走上清新自然、朴素平淡的道路。陶渊明的诗《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读了这首诗我们知道陶渊明不是生活在崇高的道德境界中,以自苦为极,而是生活在闲适的艺术境界中,以之乐为美。

陶渊明书法《拟古九首贴》

杨易程、伊万卡老师剪纸作品《品茶图》

陶渊明千古名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九、柳永(白衣卿相)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柳氏三绝”由来?”柳氏三绝”指宋代柳永和其兄柳三复、柳三接。张思岩《词林纪事》:”永字耆卿,初名三变······有兄三复、三接,皆工文,号柳氏三绝。”三人皆有文名,其中以柳永为最。柳永父辈弟兄六人都有官职,父亲和两位叔叔都是进士;柳永弟兄三人皆是进士;柳永的儿子和一位侄子也中进士。一家三代出八进士。柳三复、柳三接、柳三变,弟兄三人这名起的各有考究,真绝。

柳三复取名就取“三复白圭”之意。《诗经 大雅》有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经》这首诗是教人要慎言。柳三接源于《易经 晋卦》: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柳三变取自《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2、柳永为什么被叫做白衣卿相?柳永自称,白衣就是平民,白衣卿相一般用作没有发迹的书生。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白衣卿相,偏正式成语。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引申为尚未发迹的读书人。语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宋 柳永《鹤冲天》。柳永是进士,所以被称为白衣卿相。“白衣卿相”一词出自其诗作《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西江月》中也有出现:纵教匹绢字难偿,不屑与人称量,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风流才子占词场,自是白衣卿相。

3、为何故世称柳屯田?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4、为什么称柳永为“婉约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宋代婉约派词的特点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柳永的词多为慢词,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将词人归为婉约或是豪放,是看他的总体创作风格,而不是单独的或是少量的作品。柳永的词总体上是描写男女情爱的,风格婉转、含蓄,情思缠绵温婉,故归为婉约派。

5、柳永为何被世人称为千古第一情圣?他是宋词婉约派创始人柳永,更被誉为千古第一情圣。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曾对柳永如此评价:“凡井水处,皆歌柳词”,可见柳永词作影响之深远。“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以词抒发了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以及对心爱之人的相思之情。综观柳永这首经典词作,全词围绕“春愁”,围绕“相思”去写,却写得含蓄婉转,迟迟不肯说破,只是字里行间向读者透出丝丝点点头绪,引得人们产生无限联想。可以说千回百转,直到最后一句,柳永才把一切告诉了我们,把这种“春愁”,这种相思写到了极致。

6、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来历?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宋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遭严词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不久,柳永对此次应试的不利,不再介怀,并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试举抱着希望。柳永哪里会想到,他所作的《鹤冲天.黄金榜上》,不久便传遍京城内外,并为他仕途不顺埋下伏笔。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宋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而柳永却第三次落榜。宋仁宋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据载,这次考试柳永本已得中进士,哪知仁宗皇帝看到柳永的名字时,便想起了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心里一阵冷笑,大笔一勾,抹掉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另一种说法是,宋人严有翼《艺苑雌黄》载:“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万般无奈的柳永,索性玩世不恭地打着“奉旨填词”的御批招牌,终日出入歌馆妓楼,以填词为生,从此,柳永词名日隆。

柳永《雨霖铃》

 

柳永词意图

柳永词千古名句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卜算子漫》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八声甘州》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

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玉蝴蝶》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少年游》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忆帝京》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 贪行色、岂知离绪。 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 ——《采莲令》

十、李清照(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的李清照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位多才多艺的女作家还有一个很特别的雅号——“李三瘦”

这个雅号不同于其他古代诗人、词人的雅称,它不是出自古代诗话词话、文人笔记,而是源于已故知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傅庚生的命名。

所谓“三瘦”是说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为词坛留下了三个含“瘦”字的传诵千古的名句。“三瘦名句”是李清照三首代表词作,分别出自于《凤凰台上忆吹箫》、《如梦令》和《醉花阴》。据说,李清照写好重阳《醉花阴》后,寄给丈夫赵明诚,赵“叹赏”,自愧不如,而内心又想胜她。于是闭门谢客,艰苦构思三天三夜,填《醉花阴》词五十阕,把妻子词作混在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赏鉴。陆品味再三后说:“只三句绝佳”,即“……人比黄花瘦”三句。(元·伊世珍《瑯嬛记》卷中引《外传》)所讲故事未必实有其事,但它所说那三句绝佳确是事实。

《凤凰台上忆吹箫》之句是:“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如梦令》之句是:“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之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三首词中都有一个“瘦”字,所以后人将三句脍炙人口的名句称为“三瘦”。

《凤凰台上忆吹箫》和《如梦令》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醉花阴》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就从曲调来说,《凤凰台上忆吹箫》和《醉花阴》偏沉闷、哀愁,而《如梦令》的词风比较清丽明快,体现了词人悠闲舒适的生活。《凤凰台上忆吹箫》是李清照创作于青州,这首词表达了李清照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当时,李清照和赵明诚生活在青州,期间,赵明诚受到朝廷外派,需要到别的地方任职。李清照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能和丈夫见面。词中用“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诉说自己因思念丈夫而日益憔悴地情形。《如梦令》中词人用“红肥绿瘦”四字,歌颂了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喜爱之情,曲风明快,体现了早期李清照悠闲舒适的生活写照。《醉花阴》是李清照后期词曲经典作品,这首词写于赵明诚去世之后。通过“人比黄花瘦”来反映出自己愁苦的心态,将思念家人,思念丈夫之情展现的淋漓尽致。

李清照夫君赵明诚书法真迹

李清照词意画

李清照词千古名句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中国姓氏、姓名和起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1)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