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潢川 黄文化的文史馆黄国故城遗址

黄国故城位于河南省潢川县城西约6公里的隆古乡,始建于周成王平定东夷之后。是河南省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春秋时期诸侯国都城。 黄国故城周长为6770米,城内面积约2.8平方公里,城墙略呈长方形。 黄国故城遗址是古代黄国确在豫东南淮河畔的明证,也是黄文化的文史馆 ,每年都有来自海内外宗亲团体及黄姓族人前来寻根拜祖,凭吊故国遗址,缅怀先祖业绩。 黄国故城遗址已收入《中国名胜大词典》和《中国名胜辞典》,1998年列为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黄国故城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代,一个以黄鸟为图腾的部落叫“黄夷”,由华夏东部游牧而发展迁徙到江淮地区定居。佐禹治水英雄伯益(另一说法为陆终)是这个“黄夷”地区的传奇首领,其后受封于黄,由此诞生了黄国。春秋时期,黄国为诸侯国之一,楚国称霸,黄国不服,充分利用自己处于“黄淮”和“江淮”之间的军事要塞、交通枢纽的地域优势,团结周边的国家力量,在相当阶段与楚抗衡,创造了辉煌历史。公元前648年,楚灭黄。经当代勘查,故城附近曾多次发现黄国文物。1998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黄国故城作为周朝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黄国故城周长6770米,城墙略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800米,东西宽约1500米。城内面积约2.8平方公里,其建筑规模完全吻合春秋时期“子爵,城三里”的等级制度。古城墙有5米之高,用黄土夯筑而成,墙厚、门阔、路基硬。城墙外护城壕环带倚墙而绕。黄国故城城墙长度:东墙1650米,西墙1550米,南墙1800米,北墙1720米,周长6720米。墙宽10-25米,基宽59米,残存高5-7米。已可确认的城门遗迹有3处,其中西墙中门墙体加宽,且内凹呈”U”字形。城墙的夯土大部分保存在3米左右,个别地方高达7米,基宽59米,上宽10—21米,夯迹明显,每层厚约10—14厘米,夯窝呈圆形,窝径4—7厘米不等 ,夯土中包含有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遗物。城墙四周护城壕宽约36米,低于现地表1米许。

黄国属春秋时期有一定势力的诸侯国,其地居江淮要塞,黄国古城遗址可见当年城门的巍峨、都城的雄风。在原黄国境内发掘出土的一大批黄国青铜器、玉器,件件美奂绝伦,分别为国家、省、市区、县博物馆所珍藏,仅青铜器就达74件之多,其中,4件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郭沫若先生所著《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巳收录且撰文考证。

姓氏文化,黄国遗民,迁居河南中部的,发展为后来的著名淮阳黄氏;南徙湖北地区的,后因黄氏族人的繁荣、鼎威而得名,就有了湖北的黄冈、黄陂、黄安、黄石、黄梅,成为后来名冠天下的江夏黄氏;为楚“浮诸江南,以实海滨”的黄国遗民,以顽强的生命力,发展为南疆少数民族中的黄氏望族。尤其是苦恋故土守家园的黄国遗民,更是饮恨图存,随着黄歇的崛起,硬是迎来了家族中兴的一天。黄歇是古黄国遗民的后代。黄歇委身仕楚为相25年,封春申君,“战国四君子之一”,位极显赫,带来黄氏家族中兴。他的封地初在黄国故地淮北12县,后移至江苏苏州一带,黄姓得以在东吴地区发展,长江支流黄浦江,又称申江,上海简称申,这些名称都与当年的春申君黄歇有关。

探求不同历史时期,经沧桑岁月先后形成的淮阳、江夏、金华、邵武等著名黄氏望族的源与流,寻出其变迁轨迹,便可发现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支脉联系,是源于一脉,根枝相连。淮阳黄氏的代表人物汉相黄霸,源出黄歇的脉系,被后世黄氏尊为江夏大始祖的黄香,是黄歇的第十五代嫡传裔孙。称盛于宋元时代的金华黄氏,其始祖黄苾,是黄香的第十代孙。江夏黄氏之后,形成黄姓历史上一个堪与金华黄氏同样辉煌巨族──福建邵武黄氏,也是江夏黄氏的分支。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宣传正能量 提供更多资讯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