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与华夏之“华”来源本意考辩——夏朝历史国都破解指日可待

华字产生于四千年前“禹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节点,是对以怀远涂山地区为代表的高度文明与文化的特殊记忆与表述,是对涂山为代表的“华”和以四方湖畔的夏都人民的“夏”的同等崇敬,地位同等重要的认可。涂山是“华”字诞生的地方,是中华、华夏的本源,这一段被历史掩盖的真相,终究会重新呈现于华夏大地。

f9efcbd6c74844a9b67113df1cf69a95_th

(作者:赵辉)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华”字的来源与本意,关乎华夏文明的起源与文化本质,是必须要正本清源,做出唯一的、明确的肯定结论,才能让人民信服,让世界信服。因此,研究解释清楚“华”的产生来源很有必要。

纵观历代对中华与华夏中“华”字的解释,可谓五花八门,美不胜收,总结起来大概有如下数种观点:

1、 华:古同“花”,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有考古学家认为“华”即花,原为我国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的“一种标志”。

2、 “华”字来源于西岳的华山;

3、 华夏起源于华胥族,伏羲的母亲即为华胥氏。

4、 “华”含有赤色之意。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

5、 华是由中国古称华夏省简而来,“华”是华夏的简称。

6、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疏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梅颐《伪孔传》:“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说文》:华,荣也。夏,中国之人也,珿中原之人。《辞海》华夏条为:“中国古称华夏。”

7、 “古史辨”派认为,“华”与“夏”古字相同,“华”即是“夏”,“夏”即是“华”。故华夏之“夏”,一为中国人说,夏字象舞蹈者; 二为大禹治水说,夏字象农夫治畦;三为图腾族徽说,夏字象蝉或爬虫; 四为夏水说,族名取自水名,而夏水位于雍梁之际,古夏水自然发源于秦岭腹地;五为夏国说,先有夏国,后有夏族、夏人之称。这些认识都已接近“华夏”所指的本原。

8、 华,《康熙字典》引《传》曰:“华谓文德”。这起源于尧帝,尧帝设诽谤木,今谓之华表,所谓诽谤,令民议政之是非,使君上知政令之可否,而尧以之示天下:天子之道在民。这个思想被后世承继,经儒家发展,至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至荀子《富国》篇:“养万民,兼利天下”。所谓文德,让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就是德之所在、王者之道。

9、 华、夏两字上古同音,本一字,相互通用。孔子视“夏”与“华”为同义词。《左传》“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一语,华、夏同义反复,华即是夏。“中华”又称“中夏”。华夏为古中原人的自称,在先秦典籍中多称为“夏”或“诸夏”,又称为“华”或“诸华”。华与夏二字在甲骨文中的地位非常崇高。

10、 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广阔的疆界与和雅的礼仪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服饰纹章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疆域广阔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实际上,“美”字本义就有“疆域广阔”的意思。“美”从羊从大。“大”指国土辽阔,“羊”指生活在这片辽阔国土上的人民,称赞他们驯顺如羊。

以上是笔者根据历代以来,对中华与华夏中,“华”字来源本意观点的总结,其中不乏有重叠的部分,但基本涵盖了所有对“华”字的解释。现根据笔者对夏朝历史的研究,历史事件分析,地理环境的描述,对“华”字来源本意,进行追本溯源、去伪存真、正本清源的阐述论证。

一种观点认为“华”古同“花”,考古学家认为“华”即花。对此观点,笔者持根本性的反对。无论从字形上还是字义上,“华”与“花”都有根本性的不同,从任何一方面来说,“花”与“华”都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将两者联系在一起,完全是牵强附会。即使让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写“花”字,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写“花”字,也会画出一个五瓣的花朵图画;无论如何也不会写出一个“华”字来代替“花”字。甲骨文与金文的“华”字图形,也与花朵形状毫不相干,因此,用3-5岁小朋友都不会犯的错误来解释“华”字来源,也拿不出有说服力的论据对此论证,实在不可理喻。

另一种观点,认为“华”字来源于中国西部的华山,“华”是因为华山而得名,更是毫无历史常识。华山山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和《禹贡》中,春秋战国时期才有“华山”之名。但最初华山叫“惇物山”,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在东周京城之西,故称“西岳”。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华山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东汉班固写的《白虎通义》中说:“西岳为华山者,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生华,故曰华山。”,即“华”同“获”。到了春天百花盛开,景色美丽,因而西岳称为华山。先有华字的产生,才有对山的名称命名;不会发生先有华山的名称,才有华字的产生,并进而把它作为中华与华夏中崇高称谓“华”字的本源。因此,“华”来源于“华山”属于攀龙附凤的解释,完全站不住脚。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华”来源于华胥族,华胥族生活在中国西部一个叫华胥的地方,并认为华胥族就是组成华夏王朝的“华”族。这是一种对中华文明发展过程的误读。依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子》说:“华胥氏之国在合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先不说华胥族的地理位置与蓝田文明是否为同一地方,华胥氏和中华民族的图腾“龙”之间存在的只是一定的推理关系是无法说明华胥族就生活在中国西部蓝田华胥镇。而华胥族的称谓也因是在“华”字产生之后,才有华胥氏的称呼。“华”来源于华胥氏的解释,也是站不住的。

对于“华”字意义来源的其他解释、观点,好似都有道理,但感觉又非常不全面,给人以盲人摸象、一管之见的印象。既不能否定这些解释的合理性,也让人无法确定这些解释的唯一性。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华”字来源的多重解释,而又性质不同、意义不同?这真是本文要重点论述的问题。

夏朝被认为是华夏文明形成的重要时期,是华夏称谓的最早来源,因此,大禹建立的夏朝是需要我们重点研究的文明产生阶段。根据历史研究已经明确的结论,大禹在继承中华大地的王位大统的第五年,在安徽省怀远县涂山举行了万国诸侯聚会“禹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

这是一次有历史记载与考古确立的历史事件,是我们研究华夏文明历史最真实可靠的支点,为我们确立了明确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时间、历史地点,地理环境,历史内容经过。以此为支点,可以为我们破解华夏文明的众多历史之谜,提供丰富、可靠的证据与依托。

通过笔者对涂山“禹会诸侯”事件的理解,涂山地理环境特征的了解,以及涂山历史遗存与民间艺术怀远花鼓灯的熟悉,笔者可以得出一个可以经受历史与时间验证的明确结论:怀远花鼓灯艺术产生于大禹会诸侯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中华与华夏的华字产生于这一事件并流传于万国诸侯,并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

大禹承继王位建立了夏朝,并于承位后第五年在涂山举行了万国聚会。这次万国诸侯在涂山聚会目的,首先,是显示了万国诸侯对大禹承继王位的拥护与爱戴,万民人心所向;其次,是大禹治水成功、万民安居、承继王位后表示对万国诸侯的感谢与慰劳;再次,是展现大禹代表的涂山地区人民为万国诸侯展示涂山地区高度的文化、发达的文明,以怀远花鼓灯这个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娱乐、犒劳、慰问远道而来的万国诸侯,一对一演出慰问,展现夏朝周到的礼仪与热情,体现万国平等的政治理念。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养万民,兼利天下”的具体体现。所谓文德,让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就是德之所在、王者之道。

大禹通过夏朝花鼓灯的表演,对大小诸侯国的一一专场演出,体现了夏朝对各国的礼仪之大;而花鼓灯男女演员的华丽、华美服装,是各国诸侯对涂山地区人民的深刻直观印象。这正是《春秋左传正义》疏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的体现。

怀远花鼓灯演出服装华丽、华美的大红、大黄色,也完全保留了夏朝人的审美标准,把红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作华。而这种大红、大黄的审美标准,也就此影响了整个华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的吉祥色、高贵色。

大禹代表的夏,与涂山地区人民代表的华,对万国诸侯来到涂山高规格的欢迎礼仪与热情招待、表演,使得万国诸侯对夏人与华人产生由衷敬佩,产生了对华夏地区文明崇高的敬意,体现了华与夏在人民心中同样崇高的地位。

花鼓灯的传统表演程式有“大花场”、“小花场”和“文场”,“文场”又称“后场”,一般以“大花场”开场,“大花场”情绪热烈,气氛浓郁,振奋人心。这些花鼓灯表现形式与大禹热情招待万国诸侯,而制定的表演程式极其符合。《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禹,名曰文命。”而怀远花鼓灯表演中“文场”的称谓,也极其特别,似乎不应该为民间表演中的大众称谓,当为奉大禹之命或大禹亲自慰问个部落的单独表演,而称为“文场”。这也对应了《康熙字典》引《传》曰:“华谓文德”的解释,所谓文德,让天下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就是德之所在、王者之道。

怀远花鼓灯表演中,最重要的道具“华盖”,也与“禹会诸侯”这次盛会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首先,华盖代表了大禹的崇高身份,华盖正是代表了大禹以花鼓灯的方式慰问万国诸侯;其次,大禹帝王用的伞才能称为华盖;华盖也是来自于涂山的伞,而称为华盖,是华地代表特殊地位的伞。华盖代表了大禹用的伞,而华表是大禹设立的向万国诸侯征求统治与管理意见的柱子,是涂山华地特有意义的柱子,而称为华表,也是天安门广场华表的最初来源与特殊意义。这正符合于《康熙字典》引《传》的解释:“华谓文德”。这起源于尧帝,尧帝设诽谤木,今谓之华表,所谓诽谤,令民议政之是非,使君上知政令之可否,而尧以之示天下:天子之道在民。

因此,通过“禹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这一重要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完全将历代对“华”与“夏”的解释,统一到一起,使得各种对“华”字的解释,有了一个完整的理解与认识,这才是“华”字的本源与来历。

那么,为什么笔者说涂山地区的人民就是华夏中的华人呢?涂山地区就是华夏民族中代表“华”的来源呢?

我们先看一下“华”字在骨刻文、甲骨文、金文、篆文在历史演变中的字形。

再看一下华字与涂山周边的地理环境的对于关系:

从以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华字的各种文体字形,都是完全符合涂山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因此,华字正是对涂山地区地理环境的写实描述,是中华文字写实写意的原始造字方法,是万国诸侯参加涂山聚会后,返回本部落,记述这次聚会,而产生的新文字,以华字表述对涂山氏族的特殊印象,是表达对涂山氏族的高度崇敬与感谢。华字也就此正式进入华夏文明系统,最终成为所有中国人的自称。

华字产生于四千年前“禹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这一重要历史事件节点,是对以怀远涂山地区为代表的高度文明与文化的特殊记忆与表述,是对涂山为代表的“华”和以四方湖畔的夏都人民的“夏”的同等崇敬,地位同等重要的认可。涂山是“华”字诞生的地方,是中华、华夏的本源,这一段被历史掩盖的真相,终究会重新呈现于华夏大地。(作者:赵辉)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诗经古文研究,欢迎阅读!

  
(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