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荥阳 中原“天中三林”之一洞林寺

洞林寺位于河南省荥阳市贾峪乡寺河村北。据碑碣记载,自达摩来中国后,在中原建“天中三林”,该寺即其一。唐、宋、元相继重修。元、明盛极一时。明代周靖王葬于寺后,洞林寺成为周靖王的家佛堂。全部建筑已毁,仅存古塔1座,碑刻8通、铁鼎1个。现有大殿、拜殿及厢房15间,系近年重修。2020011316420176

洞林寺位于荥阳市贾峪乡寺河村北。据碑碣记载,自达摩来中国后,在中原建“天中三林”,该寺即其一。唐、宋、元相继重修。元、明盛极一时。明代周靖王葬于寺后,洞林寺成为周靖王的家佛堂。全部建筑已毁,仅存古塔1座,碑刻8通、铁鼎1个。现有大殿、拜殿及厢房15间。洞林寺位于郑州市西南18公里处的荥阳市贾峪镇洞林村内。因早期寺内僧人多在窑洞内做佛事,故名洞林寺。与印度早期佛教寺院极为相似。据《荥阳土地志》记载:“洞林寺始建于东汉末年(约200年),金大定三年重建。”传说达摩老祖来中原后,建有三林(洞林寺、少林寺、竹林寺),被称为天中三林,是佛教在中原著名的三大寺院。其中洞林寺始洞林寺创建最早,始建于东汉末年,距今1800年的历史,较少林寺早300多年,与开封相国寺、洛阳白马寺和登封少林寺合称中原四大寺院。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洞林寺始建于汉,盛于唐、宋、元、明。寺有洞林三景,白玉佛、洞林晚钟、楚金炉更是享誉四方。明周靖王卒葬于寺后,遂称王家之佛堂。经多年战乱,洞林寺在清末开始衰败。

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刹,与少林寺、竹林寺合称为“天中三林”。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在当皇帝前就曾在此做过和尚,所以洞林寺一度备受朝廷关注。明代藩王周靖王死后葬于此,洞林寺也就一时成了王府的家佛堂,香火不断。

洞林三景

白玉佛、洞林晚钟、楚金炉是有名的“洞林三景”。寺内一古洞中供奉有“南天日光菩萨”,是朱元璋御旨铸造的一座白玉佛,用料考究,琢工精细;而洞林晚钟是明周靖王命寺内住持明伦于景泰年间铸造,钟声一般在入暮时分响起,空蒙缈远;焚金炉也建于明代,高1.07米,重千斤,三足鼎立,鼎身铸有蟠云龙,四面伸出龙首含环,气派不凡。

禅师塔

在寺西面有一座禅师塔,高约10米,身大口细,是印度式样的瓶形实心砖塔。塔的每层都有精美的浮雕图案,塔底又雕有仰复莲座,塔尖昂出宝珠,傲然挺立。加上四周碑碣石刻众多,尽是一派古色古气。因此,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御赐此塔。建筑面积在40亩以上,各种建筑巍峨挺拔,规模壮观。前面是气势雄伟的三道山门,往后依次是:天王殿、中祖殿、观音堂、大雄宝殿、后殿、伽蓝殿、大祖宇以及僧众的斋房、禅堂、练武场、经楼塔林等建筑物。寺内碑碣林立,单刻、连刻石碑不计其数。遗憾的是,有不少建筑物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仅存两殿、一古塔、一玉佛、一鼎和碑刻、6通。

其中的明周旨谕碑,碑高2.4米、宽95厘米,刻旨谕并明周王序。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立石,现存放洞林寺内。元《大藏经记》碑,碑高2.4米、宽1米,正面刻“大藏经记”全文700字,阴面刻洞林寺历史派系图。另外在洞林寺后古洞内,有白玉佛一尊,名为“南无日光菩萨”。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秦朱元璋旨造石,像高1.63米,色泽光润,雕工细巧。

寺院的西北方向有座瓶状式塔,名“国舅塔”,属印度式样的明塔。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48年),塔高约10米,共九层。新修建的洞林寺,最南侧新修的山门宏伟壮观,正中间为4位佛神肩顶着巨鼎,鼎正中写着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的题字“洞林大觉禅寺”。据洞林寺90岁的释文果长老介绍,为重振该寺,洞林寺和当地政府在1997年前后,请来释永信出任该寺名誉方丈,筹划寺院发展。最终少林寺实业公司决定开发洞林寺,计划投资3亿元,在洞林寺旧址上,建造一个占地1600亩、堪比嵩山少林寺的新洞林寺。

朱元璋与洞林寺

据说朱元璋幼时居住在娘舅家避灾荒、距洞寺不远,七岁时就到寺中打杂做和尚,在此留下了许多妙趣横生的传奇故事。朱元璋长到七岁的时候,已是聪慧过人,人见人爱的孩子。他尊敬师傅,干活勤快,做事认真,毫不马虎。老师傅看他人小,就叫他每天打扫禅堂,他总能做到窗明几净,禅堂清清爽爽,纤尘不染。令人费解的是,经他打扫后,不但庭院禅堂干净,就连每座神胎下面也是净如明镜。众僧们疑惑不解,这小子是怎么打扫的,他有什么魔法还是有什么过人之处呢?问他如何打扫的如此干净时,他竟然漫不经心地指着那些禅堂的神胎说:“扫地的时候,叫他们都先出去,不久扫干净了吗?”众僧们不信,第二天一早就躲在暗处偷看,只见朱元璋站在禅房门口,把手中的笤帚一挥,说声:“我要扫地啦,你们都请先出去。”只见各位神圣像接到命令,一扭一扭地离开原地,鱼贯而出,站列在门外等候,待朱元璋打扫完毕,又一声:“都回去吧,各归本位!”只见那些神胎一个个晃晃悠悠,摇摇摆摆而入为了打扫禅堂而赶神出殿,对各位寺里的神圣吆三喝四,这是何等的罪过呀?!刻着也无法理解,这到底是古寺的福?还是佛门的祸呢?众僧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只好去逼老僧元觉大师“就范”,朱元璋一定是个上天奇人,咱这庙小,盛不下这尊大菩萨,为了避免佛祖降罪于本寺,还是干脆赶他出寺吧!元觉大师听了刚开始不信,后来也亲眼目睹了朱元璋“赶神出殿”的情景,感到心惊肉跳,生怕他给古寺带来灾难。无奈,只得告诉他的佛缘已尽,劝他离开洞林寺,自谋生路去吧。从此以后,朱元璋结束了寺院里的生活,第一次迈步走出山门,回归尘世间,过上了和别的孩子一样的民间生活。

离开洞林寺

朱元璋离开洞林寺后,举目无亲,走投无路,无奈只得投奔舅父家中,舅父自打老姐去世后,心存内疚,又念外甥上无父母,下无依靠,且又年幼,就把他收留下,叫他到李园河放牛。朱元璋人小志大,待人又讲义气,所以结交了不少一起放牛、割草、砍柴的穷朋友。平常每天放牛出来,舅舅给他带的干粮很少,总是吃不饱。不到歇晌肚子就饿得咕咕叫。这天,他和几个穷孩子又玩起“叠宫殿”的游戏了,大家把几十个草篮子垒起来,摆成“龙座”,把割的草垛成“宫”,中间高,谁能坐在顶上而篮子不倒者,封他为王。其他孩子上去,“龙座”就倒,没人能当王,只会引起大家的哄笑,唯独朱元璋坐在上面安安稳稳,纹丝不动,他就高唱:“有孤王,坐江山,纹丝不动;众爱卿,站两旁,细听我皇封。”众孩在唱“空城计”,咕咕乱叫,怎么办?只见朱元璋一时性起,手指黄牛唱道:“众卿快与我杀牛庆功!”众人一听,笑了,这荒野沟内连刀都没一把,如何能杀牛呀?朱元璋拨开众人,在崖坡上随便拔了一把茅草叶,在大家的帮助下,用茅草叶竟杀死了一头牛,开剥后,大家又为难啦,生肉咋能吃呢?朱元璋就在地上转了一个圈,在地上跺了一脚,说:“你们在这里扒坑就能煮熟。”,大家随他的指点挖了一个坑,坑内漫出的水果然腾起热气,不一会儿肉就煮熟了,撕一块尝尝,肉还挺烂呢,可是孩子们心急,说这肉太烫了,如何下咽呀?

朱元璋说:“你们在这个坑的西南边再挖一个坑,用凉水冰冰,不就能吃了。”果然正像朱元璋所说:第二次挖出的坑,水冰凉冰凉的,大家就把烫手的牛肉放在冰水里冰好,立刻狼吞虎咽,吃了个风扫残云,只留下一堆牛骨头,一片狼籍。望着红红的落日,躺在草地上的孩子立刻叫了起来:“咱们吃了你舅舅家的牛,你回去怎么交待呀?”朱元璋想了一下说:“没关系,你们去把牛头塞到那块大黑石头前面,把牛尾巴塞在大黑石头后面就行了,其他的事就不用管了。”回到家里,舅舅照例查点牛数,一数差了一头,就声色俱厉地追问这头牛的去向,朱元璋一边哭一边说,那牛不听话,它钻到石头缝里就是不肯出来,我拉它,用青苗引它,它无论如何不出来,我真是没有办法呀!舅舅听后半信半疑。第二天,舅舅跟朱元璋亲临李园河沟内,果然见牛夹在大石中间,前可见其头,后可望其尾。他拍牛头,可见牛遥遥尾巴,他又去拉牛尾巴,只见那牛乱叫。他用尽生平吃奶的力气,又是拉,又是拽,直到日头偏西,也没法让这头牛走出石头缝。万般无奈,他连骂几声:“晦气,晦气”,啐口唾沫,怏怏地背着手走了。

暖冷泉

从此以后,那条夹在石缝里的牛虽然无法再走出来,但一暖一冷两汪泉水却世世代代留传下来,也就成为远近有名的荥阳十景之一。据《荥阳县志》记载,暖泉、冷泉,热泉漱玉一不火而湿,经冬常暖,携彼童蒙,解我衣裙,沐浴其中,可以除垢。

暖泉,在县东南五十里;冰泉,其冷如冰,以烈日暴之,其冷自如。此二泉现不但是旅游观光的景点,而且泉水中所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很多,深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宣传正能量 提供更多资讯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