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一夜成“亩产万斤”遭遇“泼冷水” 风向急转是决策层矛盾还是执行思想问题?

地摊经济」最近成为中国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面临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态支持后,地摊经济被视为缓解就业压力的对冲措施。不过,北京时间6月7日,中共北京市委机关报《北京日报》率先刊发评论文章《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随后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给地摊经济「泼冷水」。

地摊经济一夜成“亩产万斤”遭遇“泼冷水” 风向急转是决策层矛盾还是执行思想问题?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就业压力大增。尽管官方公布的调查失业率在2020年2月飙升至6.2%的有统计以来高位,但市场分析普遍认为,由于现有统计口径存在缺陷,中国官方的失业率水准和其他经济指标明显背离。根据中泰证券研究团队测算,中国新增失业人数可能已经超过7,000万,对应的失业率约为20.5%。

前不久召开的中国「两会」,李克强在新闻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四川成都从3月开始,允许摊主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街道上设置临时摊点,而这在以前往往被视为「占道经营」。此外,对于其他违背环境秩序的行为,城市管理部门也以教育劝导为主,一般不实施处罚。这种临时性举措增加了10万个就业岗位。

6月1日,李克强在山东考察时,在熟食摊前表态:「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烟火,和高大上(网络流行语,高端、大气、上档次)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随后,中国各省市陆续出台了鼓励地摊经济的政策。文明办也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北京日报》发文《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舆论迅速发酵。支持者认为,北京作为首都,定位为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地摊经济显然与这些「高大上」的城市定位不符。地摊经济的无序发展挤压城市公共空间,往往卫生条件差,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容易产生食品安全隐患。

而支持地摊经济的人认为,地摊经济成本小、门槛低、经营灵活,往往为低收入或没有固定工作的人提供收入来源,同时丰富供给层次,满足民众不同的需求。在疫情冲击下,可以缓解就业压力。

从3月开始,中国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推动复工复产,5月用电量数据显示,各行业用电基本达到2019年同期水准,复工复产已经进入平台期,而住宿、餐饮行业用电量仅为往年七成。也就是说,现在仍然无法复工的企业,或许再也难以复工了,这背后是无数失去工作和收入的员工。而已经复工的人员,如果企业面临经营压力,也可能出现「复岗再离岗」的情况。放开地摊经济的相关限制,可以让再离岗人员在城市中寻找到生存的空间。

地摊经济迅速放开虽然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办法,但疫情过后,地摊经济该以怎样的方式存续,仍然是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民众在互联网热议地摊经济,不是助长「城市顽疾」或站到城市管理部门的对立面。很大程度上是怀念过去地摊带来的便利和「生活气」。就以北京为例,2017年末政府主导轰轰烈烈的城市「天际线」清理广吿牌行动,这样冰冷的政策最终因为引起广泛争议而被叫停。

地摊经济凸显出政府决策层与民众生活现实需求之间的现实矛盾。政府需要考量的是如何在「高大上」的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之间寻找平衡点。经济发展需要时放任其一哄而上,不需要时就「一刀切」的做法,与政府提倡的「保民生」「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背道而驰。事实上,阳春白雪的宏观政策和下里巴人的地摊经济并不对立,都是决策者管理温度和管理能力的体现。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组织认证:NO·1观点官方自媒体
热点时评观点,欢迎关注阅读!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