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了解松江?

松江指南 | 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松江

上海——中国魔都,一个“魔”字入木三分,这是一个充满了魔力的城市。

上海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史料记载: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县立,辖于松江府

松江府就位于现在的上海松江区,上海拥有16个市辖区,松江就拥有上海近三分之一的历史、人文景观。松江,是上海的母体,是上海之根。

符禹迅 《松江》

清风拂过 华亭府的街

云儿飘过 方塔园的楼

浦江孕育了这片土地

醉白有十鹿九回头

遥看佘山之颠

一览浦江之首

云间白鹭戏水

泖田鱼儿游

水乡故里人家

炊烟是乡愁

古见十里长街

今有中山路长流

走过安龙桥的头

心归秀南街的后

松江上海之根

茸城富美康优

走在仓城的桥头

回望茸城的悠久

(童谣)

黑鱼弄的砖

护城河那桥

古城的树藤

爬满青墙头

盐铁塘那船

西林寺的钟

九峰的山头

兰竹香满楼

(引自 右眼作词的民谣《松江》)

一首《松江》唱不尽松江的独特魅力。

2019112210165643

  · 正 ·  文  ·  来  ·  啦  ·

一、先民之路

1958年,松江广富林的村民们在开凿河道时,挖出了很多奇形怪状的陶器。奇怪,这附近也没有制陶的工坊,那这些陶器是哪来的?为什么深深的被埋在地下?还好村里有明白人,看了看这些陶器,有的三足,有的画着看不懂的花纹,看着有些年头了。不像是现在用的物件,怕不是文物吧!

广富林遗迹 | 岩画图片

村民上报政府,政府挺重视,立即派人来看了看。这一看不打紧,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东周时期的遗址广富林遗址就这么重见天日。

2019112210200849

广富林遗址 | 挖掘现场

1961年9月,对广富林遗址的考古挖掘正式开始了。遗址为2层,上层面积10000平方米,系春秋战国时期文化遗存。下层面积7000平方米,属新石器时代晚期典型良渚(zhǔ)文化类型。

2019112210202463

松江指南小百科:“良渚文化”,农业、手工业等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被拉开,出现社会分化。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的前奏。

一句话总结: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所以属于“良渚文化”的广富林遗址,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重要的一环,将上海的历史有机的串了起来,使人们可以完整的了解上海历史发展的全貌,具有很大的考古价值。之后的三次考古证实:早在5000年前,广富林一带就有松江先民在此地劳作生息。

5000年前,是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由全盛到衰落。余秋雨先生说,广富林文化遗址尽管现在还不太著名,但它具有很大的意义。广富林遗址不仅是良渚文化的余脉,而且是一种融合了其他文化的独立文化。广富林文化显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两条母亲河互相交和撞击的印痕,是到目前为止两河文化相叠的最早遗址。4000年前,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夏朝,是中华文化跨进文明门槛的关键时刻,从松江广富林可以看到当时期长江流域的动静。

5000年前的松江大地是个什么景象呢?约在1.8亿年前,上海就是古老的大陆架“扬子台地”的一部分。到了6000万年前,松江和我国东部其他地区一样都经受了强烈的地壳运动,地下灼热的岩浆顺着地壳的破裂处涌出地面,形成了一些山丘,这就是今天的余山、天马山等。

佘山 | 落日余晖

而如今的上海陆地形成于地质史的近期。6000多年前,上海市域内只有西部的青浦、松江、金山三地基本成陆。从那时一直到中原的西周时代中后期,陆地都形成的非常缓慢。距今3000年前,嘉定、闵行、奉贤三地的西部大部或局部才形成。那时,包括市中心区在内其他区域仍处在海平面之下。

而那时候,不知道是哪一族先祖,就已经睿智选中了松江这块宝地,一住就是5000年。

水是生命之源,逐水而居是人类天性,松江的先祖也不例外。当时的松江属于古太湖淤浅后形成的湖沼与湖滨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繁衍生息。那时候的先民,已经会利用建造“干栏合掌屋”来抗避水患,还会烧制精美的陶器。

广富林遗址 | 干栏合掌屋

松江指南小百科:所谓“合掌屋”就是指屋顶如合掌时成60°角尖起的“人”字形房屋。屋身以木材扎成,屋顶则全部铺上禾秆草,不用一根钉、一块石,却坚固实用。白川乡四周环水,水田纵横,特点是“水包田,田包水”,屋、水、田融为一体,不辨彼此。

当生存变成了生活,文明,也就此生生不息。现在的广富林遗址,仍然埋藏着很多未解之谜,在广富林遗址公园中,是最神秘的所在。广富林遗址公园的核心地标是骨针广场。

广富林遗址公园 | 骨针广场

骨针是广富林遗址发掘出来的代表性文物,象征着广富林先人的智慧和勤劳。在这份智慧和勤劳的加持下,松江的先民们平静的生活着,成长着。

二、风雨春秋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平静的生活被战火搅得支离破碎。战乱中的松江,一会儿地属吴,一会儿地属越,一会儿地属楚。统治者换来换去,可想而知,那些年的老百姓生活的也是艰辛。

那时候的松江也没个固定的名字,直到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一月,因东吴大将——陆逊大破荆州关羽有功,被封为华亭侯。松江有了最初的名字——华亭。

2019112210221985

陆逊 | 画像

按秦汉时的体制,以郡统县,县以下设乡亭。据考,当时的华亭是浙东会稽郡由拳县东部的一个小小的驿亭,因陆逊被封侯后,华亭开始闻名。后来,刘备跑来给关羽报仇,却没想到在夷陵之战中再次败给陆逊。新秀将领陆逊一把火烧光了一生征战的刘玄德布下的七百里连营,火烧连营一词就出于此。

说起刘备和陆逊二人,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中间夹着的孙尚香,让这场影响了三国格局的大战带上了点儿女情长的味道。据《吴录》记载说:陆逊和孙尚香两家是世交,而孙尚香和陆逊也可谓是青梅竹马,一块在吴郡长大,日久生情也是很可能的。

孙尚香 | 画像

只不过后来孙尚香被孙权联姻嫁给了刘备,二人看似也就没了牵扯。但不到三年,孙尚香就返回了吴地,而彼时陆逊未婚。若是郎有情妾有意,不是应该再续前缘吗?二人却没在一起。到这儿,看起来好像陆逊和孙尚香并没有什么情愫。但后来孙策将自己的长女下嫁给陆逊,却仿佛又说明了什么。孙策比陆逊大八岁,就算是长女,应该也比陆逊小不少。且陆逊忠心耿耿,若是单纯为了笼络,大可不必。

说不定真的就如狗血剧一般,孙策是怕孙尚香和陆逊发生什么,有损名誉,才毅然将陆逊变成了阿香的小辈。如果真的孙尚香和陆逊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那刘备可真是败的窝囊。

夫人心系陆逊,兄弟被陆逊打败,自己去出头,被打得更惨,也是不能更憋屈了。

2019112210231732

刘备 |  画像

被封华亭侯后,陆逊很快位列丞相,位高权重,俗务缠身,没有太多精力关注到出生地“华亭”的荣辱兴衰。没法子,年轻时整天忙着打仗,年老时又忙着宫斗。最终还在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身不由己。不过怎么说松江的名字也是来源于如此名将,说出来也是响当当啊。打陆逊起,华亭就算有了第一家“望族”。

松江指南小百科:望族即有名望的家族。望族源于大家族或大姓人家,古人重视门第与门风,皆以先祖功绩为荣耀,激励族中子弟继祖先精神,将家族发扬光大。

而且谁也没想到,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驿亭,最终却发展为中国魔都——上海的发源地

自陆逊被封为华亭侯起,虽然陆逊受封许多地方,但他的家族一直生活在华亭。陆逊死后,他的儿子陆抗,秉承父业,曾获封“加镇军大将军”,领益州牧,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战绩卓然,官至大司马荆州牧,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陆抗 | 画像

陆抗继承了父亲陆逊的智慧和正直,忠实的守卫着吴国的江山。直到孙权的孙子——孙皓称帝后,荒淫残暴,胡作非为。陆抗虽远驻西陵,但是听说朝政混乱,深为忧虑,曾多次上书劝谏,但孙皓根本不予理会。

陆抗怀着对国家的担忧死去后,他的五个儿子将忠君爱国演绎的淋漓尽致。陆晏与陆景、陆玄、陆机、陆云分领陆抗之兵,抗击外敌。

2019112210235291

陆氏满门忠烈

直到公元280年,吴国灭亡,天下归晋。陆晏、陆景、陆元相继战死,以身殉国。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全国,建立太康盛世。陆抗的另外三个儿子——陆机、陆云、陆耽回到华亭,进入了长达十年的蛰伏期。陆机、陆云这二位可不简单,西晋初期,陆机陆云就并称“云间二陆”,以诗赋享誉天下。

左陆机画像 | 右陆云画像

云间又是何典故?云间就是华亭,华亭就是松江。

太康十年(公元289年),也就是晋武帝一统全国的第十年。陆机、陆云同赴洛阳谋求进取,在时任太常张华(晋武帝的近侍大臣)家遇见名士荀(xún)隐(字鸣鹤)。张华要求他俩交谈 “ 勿作常语 ” 。

陆云自我介绍:“ 云间陆士龙 ”,荀隐回答:“ 日下荀鹤鸣 ”。他俩的对话成为当时的文坛佳话, “ 云间 ” 从此成为松江的别名。当时张华认为“伐吴之役,利获二俊”:打下吴国最大的获益莫过于得到了才华横溢又出身望族的“云间二陆”。这样的赞誉,二陆还真当得起。

彼时,陆机长于藻思,为文典雅秀逸,追求形式之美,首创了名为太康诗风的西晋诗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他还擅长书法,其章草作品《平复帖》是中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书真迹,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平复帖》 | 作品

松江指南小百科:《平复帖》共九行、八十四字,是陆机写给一个身体多病、难以痊愈的友人的一个信札,因其中有“恐难平复”字样,故名。它是作者用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其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

《平复帖》的书写年代距今已有1700余年,是现存年代最早并真实可信的西晋名家法帖,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对研究文字和书法变迁方面皆有参考价值。

而陆云初为渡仪县令,政绩斐然,被誉为“造福一方”。去任后,“百姓追思之,画像配食县社”。在当时,一个凡人,被百姓爱戴而塑像与灶神等神佛共享祭祀,是何等荣耀,可说流芳千古了。

可惜后来八王之乱,陆机兵败遭谮(zèn)被杀,陆机的两个儿子和陆云也一同被杀害。临刑时,陆机深情回望家乡,感叹:华亭鹤唳,可复闻乎。

后话:陆机有个孙子叫陆拯,本来总算有个人可以延续陆逊家族的传奇,但几乎没有任何记录,只知道无后。至此,陆逊在华亭一脉遂告绝制。可惜可叹。

随着陆逊家族的消亡,时间进入唐代。

三、唐朝立县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和史思明以诛杀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杨玉环与李隆基的爱情传说从此成为千古绝唱。

杨玉环与李世民 | 画像

而我们要把时间自此往回转四年,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下的第十年。此时上海地区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立县治,华亭县诞生,也可以说上海的母体从这时期开始出现于华夏版图上。

2019112210251084

松江在上海的位置 | 版图

彼时的华亭县,已经展露出未来魔都的富饶景色:东南濒海,北临长江,特产丰饶,百姓生计无忧;境内多富商大贾,多高官显宦;读书成为风气,学习上有竞争;官员以礼服人,人们讲求礼仪道德。

也是在建立华亭县后,富足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促进了宗教的发展。毫不意外的,最早传入华亭的宗教是佛教,这当然也与唐代重视佛教密不可分。传说唐代华亭衙门西北凤凰山桥下有个海眼,可通东海。一日夜黑风高,竟钻出一条黑鱼精。黑鱼精偷偷潜入县衙,将华亭县官吃了,又变成了县官模样,在县内作恶。一时之间风云变色,闹水灾、吞钱财、掠美女、害人命,做了许多坏事。

县官太太发现丈夫行踪反常,每天深夜而归,身上有一股鱼腥味,起了疑心。一次丈夫洗澡时听得阵阵水浪声,她从门缝中张望,发现黑鱼精现出了原形。县官太太大惊失色,立即请高僧前来捉妖。

高僧在凤凰山桥旁登坛作法,把从东海边打地洞逃出来的黑鱼精摄入一只瓮内,将瓮放在黑鱼精钻出来的海眼里,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镇压。此传说流传一千多年,至今松江城内还有一条黑鱼弄。这个“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幢身高九点三米,通体雄伟秀丽,是目前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地面文物。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 唐幢

唐幢流云还是松江的十二景之一,有诗云:流云衬托唐经幢,丽日映出宫样状;亭亭玉立幽静里,楚楚动人好风光。

这样一个如此大型精美的宗教建筑,建造起来花费不少,建成后还要设一千人斋作为石幢建成的宗教性施舍活动。幢身记载捐款建造的金主们皆为大家望族,可见当时的大家望族底韵之深厚。

松江十二景 | 唐幢流云

通过对幢身上文字的考证,发现当时的很多望族,其实都是“外来移民”。比如,幢身记文称,乐安的处士蒋复,吴兴的处士沈直轸捐资制造经幢。

蒋复、沈直轸作为一介处士,并未走上仕途,但有财力建造如此大型精美的宗教建筑,无疑他们应该是世家大族出身。从其籍贯来看,“乐安”、“吴兴”两个地名说明蒋复、沈直轸是外来移民,而且极有可能是从父辈甚至他们本人方始移居华亭,故尚未入籍。

这也难怪,唐末五代时期的中原战乱仍然很频繁,不少世家大族举家南迁避祸,华亭成为了不二选择。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华亭当时有多么适宜居住。

唐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后,终于还是在纷乱的战火中停下了前行的车轮。但松江的发展正走上更加繁荣的道路。

四、鼎盛南北宋

到了北宋年间,松江的文化从繁荣开始走向鼎盛。华亭县重修孔庙,规模恢弘,名曰“府学”(官办学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松江如此重视教育事业,孕育了一大批诗人,作为回报,诗人们纵情吟唱,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篇。而大家的诗词,都不约而同的集中在歌颂松江山水和人文底蕴上。

2019112210264912

佘山 | 仙境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唐询、许尚、凌岩。唐询,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为华亭知县,他的代表作《昆山》:昔有人知玉,兹山得美名;岩扃锁积翠,谷水断余声;乔木今无在,高台久已倾;如何嵩岳什,独咏甫侯生?注:扃[jiōng]

诗中第一句,“人如玉”指的是陆机、陆云两兄弟,华亭昆山以二陆而闻名。而诗中最后一句提到的“甫侯”为周代卿士,贤人,用以代指重要人物,也就是二陆。

王安石也曾作诗赞颂二陆,诗云:玉人生此山,山亦传此名;崖风与穴水,清越有余声;悲哉世所珍,一出受欹倾;不如鹤与猿,栖息尚全生。注:欹[qī]

松江指南小百科: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主持者。

这样的文坛、政界大豪,也专门作诗肯定二陆,认为他们是珍贵的人才,而对他们的不幸,则深表惋情,充满同情。可见“云间二陆”绝非浪得虚名。

既然是人杰地灵,松江的经济、文化、工艺、佛教的繁荣昌盛即可见“地灵”一词的含义。

现存于松江方塔园的“方塔”,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在他所写的《江苏之塔》一书中说:“松江方塔是自唐代到北宋,同类塔中嬗嫡的代表。”意思是说它沿用了唐代的形制,而于北宋时期建成的塔,这座塔不管造形、用料、技术和施工,都是一个典型的唐代楼阁式砖木结构塔。精美的塔身,巧夺天工的工艺,直接展示着北宋时期松江的兴盛。

方塔 | 姿容

方塔园的古文化风采,吸引了许多拍摄历史题材的影视工作者。《西厢记》、《牡丹亭》、《窦娥冤》、《聊斋》、《封神榜》、《济公》、《杨乃武与小白菜》、《祝枝山传奇》等10多部影视剧都曾在园中取景。

方塔之后,西林禅院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 公元1265年——1274年间),气势恢宏。元初年毁于兵焚。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重建,改名为西林禅寺,并修建宝塔,俗称西林塔,被誉为江南名刹。

西林禅寺 |  正门

此塔内佛像、法器、宝物数不胜数,还供奉着西林禅寺创始高僧圆应禅师的舍利子,可见当时佛教之兴盛,西林禅寺之恢弘。

说罢佛教,还是要说到文学艺术。绍熙修纂的《云间志》问世,崇尚文学的风气终于带火了松江,松江形成了本地独立的文化圈。

《云间志》对于地名记载非常重视,大至郡国州县,小至乡里委巷。对某些地名的由来,或加实地调查,或予多方探索,特别重要还予以详尽的考证,剖析其是非,辨明其正讹,其贡献颇为巨大,为现存上海地区第一部地方志。

云间志 | 内页照片

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民生产业也开始进入艺术时期。这就不得不提到朱克柔。这位女红大家主要活跃于南宋高宗时期,以缂(kè)丝女红闻名于世。

2019112210281326

朱克柔 | 画像

朱克柔擅长作画,这个特长对她的缂丝创作有一定影响。女性的柔美和细腻在她的作品中表露无疑,她创作缂丝,花鸟、人物都非常精巧,运丝如笔,晕色巧妙,古淡清雅,为—时之绝技。从而使缂丝由纯实用性,向装饰性发展,并成为独立的艺术品。

朱克柔缂丝作品 | 《荷塘乳鸭图》

她所独创的“长短枪”缂法,被称为“朱缂”,沿用至今。“朱缂”被誉为中国缂丝技术的高峰,朱克柔的作品在当时被称为“精巧疑鬼工,品价高一时”。其传世缂丝作品有《莲塘乳鸭图》《山茶蛱蝶图》《牡丹》等,皆为国家文物珍宝。

朱克柔缂丝作品 | 《山茶蛱蝶图》

继创造艺术品的朱克柔之后,又一位女性纺织大家横空出世

南宋末年一个安静的夜晚,松江府乌泥泾的村子里,一个瘦弱的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在黑暗中轻手轻脚的挖着自家的房顶。黑夜中,她的眼睛像星辰般闪烁,透着倔强的光。很快,她挖开了屋顶,像猿猴一样轻巧的爬出屋顶,向着黄浦江边跑去。

她找到一艘海船,悄悄躲进了甲板上的杂物中。她不知道这船开向何方,也不知道前路如何,只知道,她的家人不把她当人看,她不想当童养媳,她的命运,要自己做主。船带着她,来到了海南岛的崖州。

小姑娘下了船,茫然四顾。她发现了不远处的一个道观,就向着道观走去。这道观,就成了小姑娘的家。她在崖州与当地的黎族一起生活、劳作,黎族最擅长“错纱、配色、综线、絜花”等织造技术,她努力学习,深得精髓。生活艰苦,但她总算能为自己的命运做主。

直到三十年后,当年的小姑娘已经年近半百,她重新踏上了松江的土地。家乡富足了不少,到处都种植着棉花。但有些东西还是没变,妇女仍然用红肿的手剥棉籽,男人依旧用小竹弓弹棉花,而且织出来的布还像从前一样粗糙。她身上精致的织布衣服迅速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有小孩上前问:婆婆,你是谁呀?她回答:你可以叫我黄道婆。

黄道婆 | 画像

这就是黄道婆,元贞年间的女纺织技术革新家,至清朝被尊为布业的始祖。她大概也是首个被记录在册的女性纺织技术大牛。黄道婆回到松江后,慷慨教导当地居民纺织技术。一时间松江棉纺织品呈现出空前的盛况。

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不知纺织业的兴盛给多少家庭带来了生机,人民的感激总是实际而朴实。黄道婆逝世后,后人为她造墓立祠,奉祀香火,敬为神祇。

黄道婆 | 雕像

五、元代人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地灵”的华亭吸引了大量的“人杰”,书画、诗文才俊辈出。元代的某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著名书画家赵孟頫(fú)在松江的家中闲坐,突然就动了纳妾的念头。

赵孟頫 | 画像

于是他作曲示意妻子:“我为学士,尔做夫人。岂不闻陶学士有桃叶桃根,苏学士有朝云暮雪?我便多娶几个吴姬越女,无过分!尔年纪已过四旬,只管占住玉堂春!”

这要是放在现在,估计老婆早就平底锅招呼了。放在过去,那估计老婆也只能“贤惠”的答应。偏偏赵孟頫的妻子并非一般人,她叫管道昇,是个性格豪爽,有男子气的才女,诗词书画样样精通。管道昇28岁才嫁给赵孟頫,这要放在以前简直是超大龄老姑娘了,可人家偏偏骄傲的很有技巧。

2019112210301591

管道昇 | 画像

接下来只要一说她的词,几乎所有人都要惊叹一句:原来是她写的啊!所以管道昇是怎么回答赵孟頫的呢?

尔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似火。

把一块泥,

捻一个尔,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

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尔,

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尔,

尔泥中有我。

我与尔生同一个衾,

死同一个椁!

(《我侬词》)

2019112210303775

松江徽派建筑 | 《我侬词》

这首词即使放在现代也可以作为典范了。管道昇不愿意丈夫纳妾,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委屈求全。她把他们夫妻巧妙比喻成泥人,向丈夫表达了白头偕老的愿望,而这些都是小妾所不能给予的,夫妻双方都要对彼此忠贞负责任。

用词虽婉转缠绵,情深意重,但字里行间又暗藏机锋,透出铿锵英气,绵里藏针,真是完美的刚柔并济。果然,赵孟頫看到此词,立刻哈哈大笑,打消了纳妾的念头。被老婆的气魄、才情、深情深深折服的赵孟頫,和管道昇一起,成为了松江史上最著名的才俊伉俪。夫妻俩一个擅长书法,一个工于画作。赵孟頫的大字被称为“颜筋柳骨,铁画银钩”,作品有《归去来辞》《千字文》等。

赵孟頫书法作品 | 《归去来辞》

而管道昇尤其擅长画墨竹梅兰,存世的《水竹图》等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竹石图》一帧,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再说赵孟頫,他还有半个“学生”名动天下——黄公望。黄公望是元朝著名画家,“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擅画山水,得过赵孟頫指导,得以成就水墨画笔力老到的效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著名的《富春山居图》就是他的作品。

而此时的华亭,已于元十四年(1277年)由华亭县升为华亭府,次年改为松江府。自此,松江府这个名字才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自明初起,松江从文者百花齐放,从武者却寥寥无几,直到元末明初,有个朴实的农民叫卫炳的,登上了松江的历史舞台。

六、明朝风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平淡,这就是典型的农家生活。卫炳的儿子卫青很懂事,从小就知道为父亲分忧解难。牧羊、耕种,日子贫寒但和乐。直到元末群雄蜂起,卫炳内心深处的热血被点燃,他毅然从军,应募“长民兵”,为元王朝效力。不久,卫炳听闻朱元璋起兵的消息,被豪杰云集的起义吸引,卫炳投入朱元璋的麾下。

从征三十年,卫炳战绩斐然。但他谦逊自持,始终没有升官授职的机会。直到儿子卫青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大家不要误会,此卫青非彼卫青,并不是西汉名将,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但他也是个被赞誉为“卫青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虽古名相何以加焉”的好官。

卫家自卫炳起,流血流汗,就这么一步一脚印的崛起了。历经三代奋斗,不经科举途径就从普通农家一跃而起成为名门望族,在松江历史上堪称奇迹。

如果说卫家的崛起是人才的努力,那么“明诗殿军”陈子龙就是天才的尽力。青年时,他是“名士”、专注诗文,华艳拟古;而立之年后,他是“志士”,认清沉重国难,时时以国事为己任;人生的最后阶段,他是“战士”,擂响战鼓,慷慨为国捐躯。他就是陈子龙。

2019112210312857

陈子龙 | 画像

陈子龙不仅是明末著名烈士与英雄,也是明末重要作家,为云间诗派首席,被公认为明代最后一个大诗人、“明诗殿军”,并对清代诗歌与诗学产生较大影响。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报效国家。

他辑成《皇明经世文编》,内容涵盖政治、军事、赋役、财经、农田、水利、学校文化、典章制度等方方面面,几乎就是一部治国大典。只可惜当时的明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

虽然有陈子龙这样的忠臣辅佐,崇祯帝朱由检自身也兢兢业业,用尽心力意图复兴明室,最终到了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满清大军仍然攻克了南京。

陈子龙悲痛欲绝,决意加入反清复明的起义。翌年,陈子龙召集千余人驻扎陈湖,伺机起兵,却苦于缺乏粮饷。而且这些人多是普通渔民、农夫,不知纪律,缺乏作战经验,进攻苏州失败。后来陈子龙携家眷逃往松江昆山避祸,坚决拒绝清政府的招安。虽然已经避世不出,但陈子龙反清复明的意志并没有减弱,终于明亡国后第三年,他再次揭竿起义。

结果天妒英才,陈子龙仍然失败了。这一次陈子龙再也不愿躲避,而是端坐大堂之上,坦然就捕。更在被押解的途中,经过松江云间第一桥时,投水自尽,以身殉国。彼时明清易代之际,天翻地覆,文天祥的《正气歌》有云: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陈子龙、李待问、夏允彝父子等英烈皆是彪炳史册。

夏允彝(yí),与陈子龙齐名,曾一起结文社,志趣相投。当时他们共同创办的文社有“云间古今词甲天下”之誉。夏允彝更与陈子龙共同抗击清兵入侵,共同起义。无奈也与陈子龙一样起义失败,投水殉国。颇有些“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兄弟情分。

夏允彝的儿子夏完淳,继承先父遗志,年仅17岁就为光复事业献出生命。

夏允彝父子 | 画像

清治四年(公元1647年)九月十九日,南京城秋风萧瑟。在叮当作响的镣铐声中,一个少年抗清义士缓缓走来。他的身形瘦削,脸色苍白,但面无惧色。他时不时向南远眺,仿佛在遥望故乡华亭的父老,无限怆然充塞心间。父亲已为国捐躯,我也不会苟且偷生。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如此豪情,竟发自一个17岁的少年之口。这个人就是云间英才夏完淳。

夏允彝教子有方,夏完淳天资聪颖,5岁就读完了五经,6岁能作诗文,9岁写书,至11岁已和成年人高谈阔论,评论时事。清顺治二年,也就是夏完淳15岁的时候,清兵下江南,松江府被清军占领。

此时父亲已英勇殉国,夏完淳便毅然跟随父亲的脚步,踏上了反清复明的道路。但由于南明政权无心也无力抗清,最终夏完淳在苦苦坚持了两年后,还是被捕了。但他拒不降清,直到最终英勇就义。少年英豪,已然无愧立于天地间,与大丈夫、大英雄齐名。

另一抗清英豪李待问,被尊为松江城隍神。以凡人之身,享神祗之名,皆因他倾尽家财,为抵御清军英勇殉节。

李待问 | 画像

同样是顺治二年,清兵下江南时,李待问与陈子龙、夏允彝等人共同起义抗清。当时的李待问被推举为义军首领,带着义军坚守松江府城东门。经过一个月的奋战,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义军粮草断绝。百姓纷纷献出粮食,李待问也倾尽家财,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在李待问的感召下,义军又坚守一个月,终于也弹尽粮绝了。直到其他三个城门相继失守,李待问深知大势已去。

一个百户拉住李待问:将军,我们战败了,你打算怎么办?李待问答:当然是为国捐躯。百户深受感动:既然将军能守节殉国,我也可以!说完就自尽了。李待问深感痛心,也更坚定了殉国的决心。他回到家中,让家人逃命避难,家人苦苦哀求,求他一起逃走。

李待问却淡然一笑:百户尚且能为国守节,我自然不能苟活于世。无奈李待问正在上吊自杀,还没来得及断气,竟然被清兵抓住了。李待问铁骨铮铮,油盐不进,被清兵下令处决。临死前,李待问挥毫写下:宁可碎我尸万段,绝不可伤害百姓一人。临死之时还在念着百姓的安危,李待问当得起松江府的守城之神。

与陈子龙、李待问、夏允彝父子不同的是,悲情才子李雯的无奈侍敌。同样是崇祯年间,松江有个举人李雯,陪父亲进京诉讼,不幸正好遇到清军入关,父亲横死街头。李雯悲痛欲绝,泣血行乞葬父。

生活对李雯是残忍的,清军杀害了他的父亲,他却被生存的重压压倒,不得不失节入清做官。所谓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不外如是。给“杀父仇人”当“走狗”,如此巨大的精神压力使李雯长期郁郁寡欢。他甚至给自己的诗集取名为“蓼斋集”,而蓼(liǎo)者,本意就是一种苦味菜。

悲情的人生,让李雯在诗文上尤其努力。他并非天才,他能取得显赫的诗文成就,全靠后天异于常人的勤学苦练。生活本苦,我却要尽尝其苦。李雯也许这么想过。英魂已逝,不论多少不甘心,历史总会向前走去。

七、沉寂清朝

明朝的鼎盛期随着松江有志文人的大量消逝而逐渐由盛转衰。由于清政府的抑制,松江的宗教也从平稳期逐渐走入低落期。

1843年11月17日,根据《南京条约》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规定,上海正式开埠,中外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移到上海。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通进长江门户,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

从此,上海进入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从一个不起眼的海边县城开始朝着远东第一大都市前进。上海也逐渐取代了松江作为交通、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的地位。天主教在此时悄悄融入了松江。

佘山天主教堂 | 风光

说到松江传教史,我们不得不在此提及中国教会史上的一位杰出的女士,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第二个孙女——甘地大。她于明万历35年(公元1607年)出生,那天正是圣女甘地大的纪念日,就取洗名为甘地大。而称呼她为许甘地大,是因为许是她的夫姓。所以,我们更可以将她的名字理解为:许·甘地大。

许·甘地大是个非常勤俭持家又慷慨的人,她把积累的财富节省下来拨作基督教会的经费。

她在上海松江一带独资建造的教堂达到了二百余所。1658年,耶稣会士潘国光得到徐光启第二个孙女许甘地大的资助,在松江的邱家湾建起了松江的第一座教堂,也就是现在邱家湾的老天主教堂。

邱家湾老天主教堂 | 风光

后来在1666年,发生了汤若望案。当时康熙帝年幼尚未亲政,执政的顾命大臣鳌拜不满外邦人参议朝政,于是想要杀掉汤若望等钦天监官员(天文学家)。后因天空出现彗星,京城又发生地震,改判免死 。

汤若望 | 画像

这完全就是政治阴谋和鳌拜的独断专行造成的,但却间接影响了天主教在中国的活动。虽然清朝时松江整体处于低落状态,但好歹也出了个书法家,还是个深受赵孟頫影响的书法家。

有这么一个传说。千古流传的岳阳楼里,一层和二层大厅各镶嵌一块紫檀木雕刻的《岳阳楼记》。但为什么一个楼里要放两块一样文章的碑刻?原《岳阳楼记》碑刻出自松江书法大家,清朝一代书法领军人物张照的手笔,其书艺、雕刻加之上乘的本质,堪称世间佳品。

张照 | 画像

后来当地有一位擅长书法的县官,为了显摆自己,想借岳阳楼和范仲淹的这篇文章使自己能够名垂千史,便模仿了张照的笔迹,重抄写了一篇《岳阳楼记》。也刻在质地同样的木板上,就连字体的大小、形状也与张照的《岳阳楼记》一模一样。

但是刻字匠对县官的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很为不齿,而又不敢违抗,便将其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居”字的一撇故意刻得很细,使其成为一个记号。野心的县官把张照的《岳阳楼记》拆下来,换上自己的,然后将张照的手书放在船上试图运往别处。

不料船行至洞庭湖中时,风浪大作,船翻于湖中,县官和张照手书的《岳阳楼记》碑刻均落入水中,县官被淹死。后来在洞庭湖的清淤中,人们打捞上来了张照的《岳阳楼记》,因其雕刻于很好的木质之上,张照的手书没有因水泡受到太大的损坏。而由于县官和张照的两块《岳阳楼记》的笔迹太相似了,都可为书法之珍品,所以真假两块《岳阳楼记》的碑刻就被分别挂在岳阳楼的一层和二层了。这县官用命搏出位,也是没谁了,最后还是不详其名。

 八、未来可期

城市社会学家芒福德曾说:“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和改造文化,这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

回望历史,松江贮存着上海的文化之根;立足现在,松江肩负着把海派文化传承发扬的使命;

着眼未来,随着G60科创走廊进入3.0时代,科创人文生态的现代化新松江已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引领者和先行者。

G60沪昆高速 | 版图

松江指南小百科:G60沪昆高速是一条科创走廊,如纽带般将上海、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等9个城市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廊一核多城”的空间布局规划,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独特品牌优势的协同融合发展平台。

松江上海之根,茸城富美康优。

天时地利人和,松江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带你认识不一样的松江

  
(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