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采访:年功序列制?文科生在日本制造业的工作实态

Hello大家好,我是Edison。非常荣幸能够收到名企堂的邀请,借此机会来和大家分享我本人入职以来的个人感受和工作经历。更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帮助到大家增进在不久的将来“本土日系公司上班”的理解。为了不浪费各位同学宝贵的时间,让我们马上进入正题吧。

*图片来自网络

先简单说一下我个人的基本情况,我本人是去年2020年4月入职了一家传统日系制造公司,入职后也顺利地被配属到了面试阶段自己要求的“国际采购部”,现在也在全权负责采购相关的工作内容。

日本企业的“国际采购部”

相信提到“采购”一词,许多同学都会在脑海里浮现出“油水可捞”的印象,但许多本土日系公司为了坚决杜绝这一情况,采取了「三権分立」这样的方式。简单地说,就是把“提出购买要求”的设计部,和“筛选供应商”的采购部,与“检验产品质量”的品质部给完全隔离开来,从此实现基本上杜绝员工在外“捞油水”的情况。

但毕竟与需要“到处求人”的乙方营业职不同,采购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扮演了“掏钱买服务”的甲方,难免会在工作中经历许多“诱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在采购的工作内容中,会有「工程監査」和「原価低減」之类与供应商进行直接交流的环节。「工程監査」是指在筛选供应商阶段,到各家供应商的工厂里对生产线进行考察,判断对方的生产能力和水平是否满足产品的需要。「原価低減」则是指在量产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产品制造理解的不断加深,对供应商进行“砍价”的行为。公司的前辈们就在19年对国内广东某家供应商进行「工程監査」时,“被迫”在当地白吃白喝了2周多。我自己也和前辈们出差到山梨县,对某家供应商进行「原価低減」考察时,无法拒绝对方的“热情”,蹭了几顿高级「料亭」后,又入手了几万日币的「クーポン券」。虽然在工作中有时会参杂着这类“小插曲”,但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却容不得一丁点马虎,“面对工作时秉持认真严谨的态度,且把工作时间和私生活划分得非常清晰”也是许多日本前辈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工作日常

从八卦扯回到正题,每天刚到公司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和回复海量邮件,接下来就是根据负责案件的不同,和社内与社外的相关人员开会,必要时需要到车间里和现场人员交流产品问题,然后把解决方案反馈给供应商。提到制造业,许多同学第一反应可能是杂乱不堪的生产车间,实际上由于许多产品对生产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甚至需要车间需要在穿戴防尘服且经过几道空气清洗才可进入,我也是上班后才知道生产车间的地面干净得都能当镜子用。

虽然采购一职在大家眼里是“花钱买服务”的甲方爸爸,但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又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导致与供应商的接触中也不是随时都能处于有利位置。举个例子,入职前几天,收到部门分配的最终结果时,我立马google了一下跟在部门名后的“产品日语”,结果却是各种各样的产品图片。到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那个不是产品名,而是某种制造工艺,社内讨论决定用我负责的制造工艺来生产的产品都由我负责。碰巧能对应我担当的制造工艺的供应商们都规模不大,致使我们公司在供应商们的年销售额里占据了较大比重,是对方的“大客户”。而与我一起入职采购部的日本人同期,因为他负责的供应商们都是与我们公司规模相差不多的“大手”,意味着对方并非只靠我们公司一家的订单生存,所以时常听到他抱怨自己活得像个营业。甚至有公司前辈遇到过“大手供应商”强硬地要求修改产品的图纸,来适应他们的生产线,这样“反客为主”的行为偶尔也会在采购的工作里遇到。

而且,根据公司在制造业“供应链”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对采购的工作内容也有着巨大的影响。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制造业里氛围“上游公司”,“中游公司”和“下游公司”,处在上游的公司一般是接近“起源”的原材料公司(比如化学公司,素材公司),位于下游的“完成品公司”的产品一般直接对接客户,可以自己定价。这种情况意味着哪怕在采购的环节出现了不可抗拒的问题,也能通过调整定价来挽回失误(比如车企,家电公司)。但处在中游的“零配件”公司就不同了,零配件公司的客户是下游的完成品公司,价格都是事先在合同里规定好,在采购环节如果出了问题,很有可能会导致该款产品赔钱,直接导致公司的亏损,所以对采购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最高。

随着近年中国国内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内“人口红利”的加持,越来越多的日本制造业公司都开始积极采用中国的供应商。工作之后,真的能强烈地感受到国内企业和日本公司们,在企业经营和实际生产中的各种差异。与日本本土供应商“保守”的经营战略不同,中国国内的供应商热衷于扩建厂房和大量增添设备等等,直接导致了中国供应商在涉及到“机械加工”的这道工序上占据了绝对价格优势。往往中国供应商在初期的报价,哪怕是算入高额的运输费用,都能低于日本供应商报价20%左右。

说到这里,同学们是不是觉得中国供应商稳操胜券了?在实际的采购过程当中,与“保守”的日本供应商不同,中国供应商经常会出现在提交最终报价单后,步入量产阶段后要求“加钱”。因为一些中国供应商为了能拿下订单,会在一开始满口答应,拿下订单后再以其他理由要求加钱。而且出现产品问题后,相比中国供应商,日本供应商占据能做到赶来现场调查情况等地理位置优势,所以在选择供应商时,都会多方考虑来决定接下来长达几年合作的厂家。

制造业待遇如何

最后再和大家八卦一下制造业工资待遇的话题,每个月的工资单上,制造业的工资确实看起来不如一些“来钱快”的业界高。相比于其他业界的公司,大多数制造业公司一般都有社员宿舍和住房补贴来大大降低员工的生活成本,登记了抚养者的话,每个月还能拿几万日币的补贴,每年6个月奖金,35岁后还有「人間ドック」等制度来保证健康,房贷利率极低等等制度,因此年末或许存下来的钱比其他貌似每个月工资较高的业界还多。

本人刚入行不久,还有很多事情没有经历过,但希望自己的一些见解与感受可以给那些对日本制造业感兴趣的同学们带来一些帮助。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我也欢迎同学们来联系我探讨相关的就职问题!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日本留学相关资讯,包括日本大学动态及日本国内教育行业的解读。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