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跳楼身亡:导师的“压榨”能成立吗?不妨让子弹多飞一会

对于同济大学研究生陆经纬跳楼身亡事件来说,以现在所公布的信息为前提来看,“压榨说”还是一种主观性极强的情绪性说法,因为这还没有得到导师陆琰君的正式回应,而逻辑的建立,必须在依靠于双方的声音,而不是靠单方的说法。

文/马进彪

近日,有网友通过微博发布信息称,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陆经纬,常年被其导师压榨,“几乎每年365天无休止,没有节假日,无偿地为导师陆琰君工作”,最终,于2018年12月13日跳楼身亡。而在稍早些时候,同济校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关于学生跳楼是否与导师“压榨”有关,目前仍在调查,“陆同学的导师陆琰君确实还在国外,学校已经劝其立即回国,同时在考虑派人前往国外开展调查。”(新浪新闻1月7日)

2019010715450785

从类别上看,这条新闻有些曾似相识之感,就在去年的今天,一篇《寒门博士之死》引发社会热议,内容是西安交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杨宝德生前发出的最后一条信息,“周老师,我还在实验室,下午过去找你。”后来,他被发现溺亡于西安灞河中。

而杨宝德的女友认为男友的自杀与他的博士生导师周某有很大的关系:“出国无望,学术无果,这直接导致杨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做出了轻生的行为”。

杨宝德女友曾在微博上发长文,声讨其博士生导师周某是酿成此悲剧的罪魁祸首,并贴出二人聊天记录作证。但此事已经过了一年,也未见权威部门给出根本定论,足见其复杂程度不同寻常。

2019010715453112

而对于刚刚发生的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陆经纬跳楼身亡事件,其背后到底是否与导师“压榨”有关,其实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说其复杂,根本上在于不管在哪所高校,也不管在哪个专业,为自己的导师拼命工作,已经是学生的一种标志性常态。

因为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导师的态度,而且,这是一种自由裁量幅度非常大的评价权,如果导师给出好评价,一切则顺,而如果导师没有给出好评价,则一切都是未知,学生的学业极有可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但是,对于同济大学研究生陆经纬跳楼身亡事件来说,以现在所公布的信息为前提来看,“压榨说”还是一种主观性极强的情绪性说法,因为这还没有得到导师陆琰君的正式回应,而逻辑的建立,必须在依靠于双方的声音,而不是靠单方的说法。

2019010715455640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使陆经纬拼命地为导师工作,并留言给导师“我去跳楼了”,但这仍旧难以构成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为给导师拼命工作的学生并不少,但因此而跳楼的却并不多,因而,因与果的必然关系,还不能就此断定。

所以,在承认了一些导师普遍给学生压力过大的现实下,也必须要提出另一个问题,即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是否就真的这样脆弱?显然,这是一个必须要厘清的问题,否则,学生与导师之间,就会形成深层的对立,而这对于完成学业来说,则是一个更大的普遍性潜在问题。

可以说,在现在社会中,压力无处不在,而对于在读的研究生们来说,更是承受压力的至高点。但是,完成学业的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学习承受压力的过程,而如果将学业与压力截然分开,就犹如将寒窗苦与梅花香断然隔离,对于学生来说,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2019010715462068

因此,对于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陆经纬跳楼身亡事件来说,社会要反思的问题应当有三个:一是导师让学生无休止地工作,这种现状应当怎样改变?二是导师对学生的评价权应当怎样防止私有化,是否应当上升到制度建设层面?三是一些学生的心理为何如此脆弱,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课,是否应当提升到教育大纲中?

所以,这起同济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陆经纬跳楼身亡事件,令人扼腕,但背后的原因,就目前来说还不足以得出可以说服众人的结论,一方面是因为导师陆琰君还没有给出可以参考的正式回应,另一方面是因为相关部门还没有从以上三个问题的角度给出深入的综合分析。因此,对于这起事件,并不能轻易定性为“压榨说”,不妨让子弹多飞一会,这样才会离真相更近。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新锐观点、理性思考、热点冷评。

  
(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