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理智与情感,情人眼里何出西施?

文/陈根

从“520”到“521”,爱情的存在让连续两日的各大社交平台都热闹非凡。爱情是人类潜意识进行的一系列复杂计算,使人们获得了一种自己无法控制的情感体验,而爱情的力量更是强大到在人类文明进步的每个阶段都有其存在的印证。

爱情的疯狂和盲目在千百年来人类的记录里就可见一斑,越是伟大的作品越是脱离不了对爱情的描述——“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个很好的例证,简单来说,就是对方或许并没有想像中的完美,但人们却常常因为“爱情使人盲目”的缘故而为对方的颜值甚至品格附上滤镜,成为所谓的“当局者迷”。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件事,真的存在吗?情人眼里又为何会出西施?其背后动因,或许就是揭开爱情秘密的隐藏入口。

情人眼里何出西施?

事实上,更早以前,“情人眼里出西施”就得到了研究人员的验证——爱情把人们变得盲目,也让人们看不清亲近者的真相。

研究人员们向正在恋爱中的参与者先出示一张漂亮的陌生人照片,后要求他们写下最近与伴侣分享的的浪漫时刻,或者发生在身上的一些随机事件。同时,研究还要求他们在写下自己的故事时,每想到一次那个漂亮陌生人的照片,就在框里打一个勾。

结果显示,回忆自己浪漫时刻的参与者所打之勾只是写随机事件的参与者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当人们真实陷入恋爱状态的时候,人们很难被其他漂亮的人所吸引。但这同时意味着,恋爱或许也会让人们评价伴侣的能力变得很糟糕。

风靡于20世纪且至今依然热度不减的电视剧《老友记》中,钱德勒和他的前女友珍妮丝就如是。珍妮丝足够独特但不却太讨喜,珍妮丝有点骄横、有点聒噪,还有点俗气,尤其是她的魔性笑声——独特到有点“可怕”。

故事前半段,钱德勒和珍妮丝纵然分分合合,但彼此一度视对方为“属于自己的那一位”,当身边朋友为钱德勒一而再再而三的复合表示强烈不满的时候(老友们都不太喜欢珍妮丝),钱德勒却觉得自己沉溺爱河自诩幸福。他看不到珍妮丝的缺点,更听不到珍妮丝的魔性笑声,把珍妮丝视作“傻到愿意和自己在一起的好女人”。

关于此,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心理学名誉教授加思·弗莱谢(Garth Fraser)提出了人类可能无法准确评价伴侣的两个原因:一是定向认知偏差,二是素质排序准确性。

从定向认知偏差来看,即人们总是认为其所爱者的素质高于其他人。比如,当人们评价一个人的外貌高于他们的实际外貌,或者高于随机的人给他们的评价时,就可以说此时的定向认知偏差是正面的。而当人们你过于挑剔某人的外貌,就将成为另一种定向认知偏差,称为负面的定向认知偏差。

人在恋爱中,通常会希望自己的爱人以一种符合他们自我认知的方式来真实地看待他们,但同时他们也很希望爱人能把自己看得比实际情况好一点。因此,当人们想要在爱情中感到安全时,这种认知偏差的宣示就会过于正面,即通常对伴侣的外貌、善良程度和地位的评价会高于对其他人的评价。

从素质排序准确性来看,有充分的事实证明,在大多数社会,人们物色新伴侣,首先考虑的是外貌、性格和社会地位,这三项也被称为择偶的“三大要素”。当人们要对择偶对象所具有的上述三要素的高低做一个名次排序,这即是心理学家称之为素质排序准确度的评估。

假设,某人给其伴侣的素质打分排序是:外貌7分,性格6分,地位5分,考虑到情人戴有正面的定向认知偏差的玫瑰色眼镜,陌生人实际的打分可能会低一些,可能是外貌6分,性格5分,地位4分。弗莱谢教授表示,恋爱中的人往往倾向于正面高估自己的伴侣,并在素质评估上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夸大了伴侣的得分。

可以看见,“情人眼里出西施”客观存在,并且其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动机。

理智与情感

“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是爱情,而爱情往往与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所珍惜和向往的东西,在对方那里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谐与温馨。也就是说,对象的“形象”与自己的心灵之间产生了契合、适宜、和谐的关系,所以才会觉得对方是美丽和善良的。

这种态度和情感,就是人们所谓的“滤镜”。它放大了对象的某些方面,又掩盖了某些特征,使美的方面更美,并淡化和消减了不美的方面,以至于情人眼里所看到的,正是他希望看到的,是经过他的情和爱所“美化”了的东西。但同时,要知道的是,定向认知偏差过于正面也将会误导人们,使人们对伴侣的一些缺点视而不见。

“浪漫的恋情不是建立在现实客观的基础上,而是情感和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是情感和认知误导人们发展一段长期的恋情”。“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心理动因也提醒人们,不能过于脱离现实,客观看待自己和他人,保持认知的理性,才是一段感情的长久之计。

简·奥斯汀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中就讲述了一对姐妹俩,对待爱情截然不同的态度以及因为其态度不同而导致的各自曲折的爱情故事。姐姐埃莉诺矜持沉稳,懂得克制,在没有得到心上人的求婚承诺之前,从未当众表露心迹,最终也终于成为爱德华夫人,过上理想而安宁的日子。

而妹妹玛丽安则率直坦荡,爱得毫不遮掩,只可惜一片痴心错付,甚至差点为爱丢掉性命。当妹妹玛丽安终于学会在爱情里保持理智时,也才真正学会柔和爱人,从而拥抱一份脚踏实地的幸福。

爱情里感性和理性的平衡是千年的难题。当然,不可否认,要想让爱情真的如人们所愿,首先我们仍然需要有“相信的意愿”,然后,选择理性地相信爱情,和理性的看待爱情里的另一半。

一方面,我们需要学会区分浪漫信念和浪漫期待。我们可以对爱情持有一些本质上的乐观信念,这并不会让人们对现实关系感到失望,而且保留浪漫信念会让人更加重视自己的关系,带来更高的关系满意度,但未被达成的浪漫期待却在起反作用。

比如,人们可以相信“爱可以发生在人们见到彼此的第一眼”,这属于浪漫信念;但如果人们相信“在我的理想关系中,当我第一眼见到对方,我就会爱上对方”,这就属于浪漫期待。区分它们,而不是让“爱情应该是什么”模糊了你对“关系实际上是什么样”的感知。

另一方面,在爱情里的理智与情感需要适宜的流动。当关系出现问题,人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浪漫信念。浪漫信念可以随着关系的互动和发展不断调整,理智与情感的流动也将让爱情更将持久。

比如,原来人们认为“彼此相爱的人不应该争吵,如果吵架,就代表对方不是彼此的真爱”,你可以试着这样调整自己的信念:“关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是可以通过彼此的努力克服的,经历考验之后我们会爱得更深”。

爱情,是人类叙事一道永恒的谜题。爱情美好,寄托着所有的诗意与浪漫;爱情也痛苦,反衬着人类庞大的孤独。爱情,是一场理性与感性的博弈与冒险,这关乎爱情,也关乎智慧。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