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是如何写出来

古往今来,吟咏岳阳楼的诗文盈箧满箱,但传诵之广,影响之大,莫过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篇三百六十四字的短文,写得情真景切,感人肺腑。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已成为传世名言。

最开始《读岳阳楼记》,总以为范仲淹是在登楼远眺、览物感怀之余,写出了这脍炙人口的佳作。不然怎么能把那“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景象,描绘的那样淋漓尽致?后来,才知范仲淹写此文时,根本不在岳阳,此后也没有再到过岳阳。重修后的岳阳楼,他只不过是在画上看到而已。

《岳阳楼记》的写作经过是这样的:北宋庆历四年(公元一0四四年),与范仲淹同榜进士出身,彼此志同道合的滕子京(名宗谅),谪守巴陵(今岳阳)。到任两年,办了几件好事,如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和重修岳阳楼等。这些事受到时人称赞,在重修的岳阳楼中,滕子京收集了唐宋名家歌咏岳阳楼的作品,榜于楼内。同时,写信给范仲淹请他作记,共襄这“一时盛举”。随信还送去一幅《洞庭秋晚图》,供他参考,说是“涉毫之际,或有所助”。

范仲淹很器重滕子京的才干,曾经几次举荐过他。在范任参政知事执掌大权时,力图除旧布新,实行改革。当时滕被提拔作天章阁待制。不久,受到守旧派的攻击,范等一一遭到贬斥。滕子京一贬再贬,辗转贬到巴陵。范仲淹也被谪守邠州,再谪守邓州(今河南邓县)。

滕请范作记,正值范在邓州任内。他们经历了这番政治沉浮,同有深切的感慨。有志难酬,不免骨鲠在喉,欲求一吐。于是,范在庆历六年接信后,便借岳阳楼山水的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抒发情愫和抱负,并对滕有所劝勉与规箴。文中的“去国怀乡,忧馋畏讥”,“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以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等等,都绝非泛泛的应酬之作。

那么,《岳阳楼记》关于洞庭湖的种种描绘,是凭图画而臆想的吗?非也。范仲淹虽不曾登上重修后的岳阳楼,但他对洞庭风物是非常熟悉的。

范祖籍陕西,后迁居江南吴县,其母改嫁,范随继父到安乡读书。据岳州府志记载,安乡鹤江北,原有范仲淹读书堂遗址。

范仲淹在洞庭湖畔的安乡,度过了他的少年时光,对洞庭湖的风雨晴晦种种情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便是他写《岳阳楼记》的生活基础。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致力于居家生活感悟的总结,把生活中的小妙招小窍门与他人分享。

  
(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