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作家孙慧铭老师作品欣赏:在海岸街上走一走

再往西的挪威领事馆于1904年建成,整个建筑基本保留了16世纪欧洲市民建筑的特点,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对称式布局,是至今为止烟台市唯一幢挪威建筑。而芬兰领事馆的建筑风格与其相似

 

1

简介: 孙慧铭,莱阳人,居烟台。文学爱好者。胸中一团浩荡之气,不能挥之以剑,亦当发之于文。自觉无论写什么,都是心灵上和骨子里的那份本真的释放。 现任烟台市芝罘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烟台市芝罘区作协常务理事、烟台市开发区散文协会副主席、《黄海文学》副总编。

2海岸街随笔

 

初夏日薄暮时分,雨后的烟台山下,我和妻儿正在这片见证了烟台开埠历史的街区中,游荡。时不时有海风拂面,清新,又略带湿重。

早在百年前,这里就是遍布着各国商号、洋行和领事馆的“十里洋场”,如今又是繁华如旧,在这些风格迥异的西式建筑里,有酒吧、网咖、青年旅馆和个性店铺,有超短裙、吊带衫、浓妆艳抹和流行歌曲,让这里已然成了时尚发布场,无数来往的行人,似乎在检验着自己对时尚的接受能力。

1

也有几条狭窄的小巷隐于其中,深处,几位被称为“落地户”的老人家坐在门槛上,打着瞌睡,固执地守候着自己的风烛残年,全然不顾租住于此的小贩们,推着简易的货车叽叽歪歪地匆匆而过,去奔争生活。这里,浓缩着烟台最平常的市井生活,里面曾经发生着的故事,成了这座城市根深蒂固的记忆。穿梭在这时光的角落中,品味生活留下的熟悉的味道,感受它的平淡和鲜活,当是一种惬意。可我忽然又想到,当他们离去,有关这座城市的那些灿烂悠久的历史记忆,还会剩下多少?我不知道,在这个美妙的时代里,这个想法,算不算是一种多余。

3

 

历史与现实交融、传统与时尚同居,这就是这片海边的老街区,也是我生活了近二十年的这座城市。爱上一座城市,总会有爱它的理由,我爱这里,是因为这里有山有海,有薄雾、清风和闲云,有天生旷古悯怀的人们……更主要的是这里有醇香厚重的历史韵味,而这些,正有由这些老街区所承载着的。那一条条我走过无数遍的老街巷啊……朝阳街、广仁路、海关街、海岸街……相比来说,我还是更喜欢海岸街。对我来说,它有着无法言说的魅力。

4

海岸街,是的,这条离山最近、离海最近的街,长不过二百七十米,却有着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北京条约》,英公使选择烟台作为通商口岸。1861年8月(清咸丰十一年七月),清政府委派直隶候补知府王启曾来烟宣布烟台正式开关。随即,先是英国领事馆,后是美国、瑞典、挪威、德国、日本等等共计十七国相继在烟台建立使馆,各个国外商号洋行也先后入驻。海岸街始建于1865年(同治四年),也就是烟台开埠的第四年,东起东太平街北口与海岸路相接,西至海关街,芝罘俱乐部、克利顿饭店、茂记洋行、挪威和芬兰的领事馆等等都坐落其中。

5

我们决定了,沿着海岸街向西去朋友刚刚开业的一个书咖,那里有书、有咖啡。妻子,是为去喝一杯纯正的拿铁,在咖啡与牛奶交融的极至之作中,回味一下曾经那难以忘怀的味道;女儿说要去淘一本时下流行的《秘密花园》,并对我跟她讲过的那扇存在了八十一年的圆形铁窗充满了好奇;而我,或者,只是为去享受这份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幸福,或者,是去避一避暮色的漠然和海风刮来的俗纷,以便更接近自己一直在的寻找的那个梦想中的文化之地。

6

位于海岸街的最东端的是芝罘俱乐部,作为街区里最古老的建筑之一,由英国人于1865年创建,后经1906年与1914年两次扩建,1931年又重建。当时的芝罘俱乐部功能齐全,能提供各种服务,堪称中国最好的社交俱乐部,在1870年,这里还建造了在整个亚洲的第一座保龄球馆。直到今天,驻足于这栋红屋顶、淡粉墙的欧式三层洋房前,你都可以想象的到在百年前的霓虹下,作为当时在烟西方人的社交中心,灯红酒绿、欢歌热舞间,让多少人陶醉忘我过,有多少故事上演过。俱往矣,或许只有不远处的海潮记录了那一切,它见证了烟台乃至中国一个多世纪的耻辱,还有荣耀——曾经让烟台人民,以至全中国人民大快人心的两件大事也发生在这里,一件就是阻止美军登陆事件,另一件,则是杨禄奎事件。

7

转过芝罘俱乐部,就正式来到了海岸街。朝阳街北头和海岸街交汇处,有一幢砖木结构、西式风格的二层楼房,大门开在朝向东北的拐角,形成转角大门,上方外出拱券,支托二层凉台,红砖外墙,显得非常宏伟壮观。这幢建筑,就是近代烟台有名的克利顿饭店旧址。克利顿饭店是1910年由俄国人建造,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初称烟台山下北饭店,后来更名为克利顿饭店。1912年8月,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赴京途中登陆烟台时曾在此住过一夜,使其名气大增。

9

再往西的挪威领事馆于1904年建成,整个建筑基本保留了16世纪欧洲市民建筑的特点,为两层砖木结构楼房,对称式布局,是至今为止烟台市唯一幢挪威建筑。而芬兰领事馆的建筑风格与其相似,山墙层面跳出,木质封檐板,檐口及层间有线脚。两座北欧国家——挪威和芬兰的领事馆毗邻而建,如他们世代传承的睦邻友好关系。

10

朋友的书咖就在曾经的茂记洋行之内,这栋1934年建成的总面积300多平方米的砖石结构三层洋楼平面封顶,宽大的木屋架,除了一层腰线下墙体为大石块错缝砌筑外,其余墙面均为砖体,顶端砌有的“山”字形装饰,整个建筑无不彰显着英国绅士般的庄重与大方。茂记洋行的前身是英国的和记洋行,1864年由英国商人考尔纳伯·恩克弗尔德开办。它与汇昌洋行一起,是英国人在烟台最早开办的商贸企业,也是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之后,最早涉足烟台的外国商家之一。在英国人特殊地位的庇护下,和记洋行一起步就踏入海上航运业、汽车运输业以及棉纱、手工艺品、花生等土特产品进出口领域。1934年,和记洋行改组成茂记洋行,直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茂记洋行被日军查封,该洋行的历史至此终结。

11

推开茂记洋行的门,通过走廊,沿着木质的楼梯上得二楼,便是书咖,咖啡的香、书的香、文化的气息迎面而来。我问朋友做这个书咖的初衷,他回答:“作为烟台人,我热爱烟台的本土文化,却又时常觉得少点什么,总觉着前人尤其是开埠以来留下的大量的文化后人并没有很好的利用。于是常常思考,能为烟台文化做点什么,终于在某一次的和朋友的聊天中,碰出了火花,于是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拍即合,便做了这个书咖。”

12

是的,如果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那么,我想,这座城市其实就从来没有缺少过这种底蕴。但是,行走其间,我常常就会有一种很寂寞的感觉,当越走越如荒漠,身边的伙伴们却不断在失散。记得诗人马燕曾说过一句话,“我们不属于这个时代,我们却勉强的生活在这个时代”,当这句话开始引起我们的共鸣,那么说明,现实已是非常糟糕了。还好,现在有一些如我的朋友一样的勇者,创造了另一适合我们的维度空间,在坚强的坚持着传承着我们的文化。从另一方面说,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时尚的,它的时尚不是跟风的潮流,而是一种以对文化的崇尚去引领的一个高度。这些,在今天,确切地说,更是一种勇气。毕竟,一开始我们就已经知道,它的路需要坚强的坚持着去走,要有多远就去走多远,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去成就很多人的梦想。

 

就如我在一张以海岸街老相片为背景的明信片上看到的那样——装饰华丽的墙、洋行和商号,教士、车夫与革命者,都破败成了昨日,连那些在历史中游走的风都似乎停止不前。其实,只要穿过那片光阴,他们就会看到今天,看到这座城市里,看到这条街上,我们在为了理想行走。

 

想起在书咖,女儿指着那扇窗问我:“爸爸,如果让你回到过去,比如二十年前,你愿不愿意?”我回答:“不愿意。”女儿问:“为什么。”我说:“因为那时我不认识你妈妈,也没有你。”妻子在旁边抿嘴浅笑。这就叫做幸福吧。 其实,行走在海岸街,从旧时光里行走到今天,去体会这份文化的醇厚,去回归最真实的自己,也是一种幸福!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1)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