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我们需要的不是逃出洛阳城,而是指望

从历史故事到现实生活,从思维方式到文本意义,王小波一直在探索生命的意义。年轻时的他,有过许多对未来世界浪漫的幻想,犹如风尘三侠中的李靖那样,整天在洛阳城里流里流气地闲逛,其实是学问做到一定境界后的洒脱。

从历史故事到现实生活,从思维方式到文本意义,王小波一直在探索生命的意义。年轻时的他,有过许多对未来世界浪漫的幻想,犹如风尘三侠中的李靖那样,整天在洛阳城里流里流气地闲逛,其实是学问做到一定境界后的洒脱:

“李卫公是个大科学家,大军事家;其实他还是个大诗人,大哲学家。因为他有这么多的本事,年轻时就找不到事做,……有时跑到街上来当流氓聊以为生。”

7

但现实日复一日的常规于他而言始终是种羁绊,甚至在某些时候,满腹才华与不世出的思维方式在彼时周遭看来,或为奇异另类而显得格格不入,或因难以理解而不被用在正途。

好比洛阳城里的卫公精通波斯文翻译,往往在原文基础上增加些“直近者远”等不知所云的话,有些段落具有维多利亚时代地下小说风格,还有些春宫插图,因为出版商说,假如不这样搞就要赔本!因此李靖只好把几何与性结合起来。

但好在此时的卫公生性豁达,是体制外的知识分子,还是世上最聪明的人,所以一会就没事,继续过着有趣的生活。

而身为歌妓的红拂,也正在压抑的环境里挣扎,偏巧遇见了年轻的卫公,他朝气蓬勃、无知无畏,身边的一切都是新鲜的,都是充满活力的,于是寻找有趣的红拂毅然决然地随他离去,逃出洛阳。他跟随李世民打天下,来到长安,成了大唐卫公,成为一个体制内的知识分子。

6

1978年,凭借多年的自学钻研,王小波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后赴美留学,经历了长达14年的“体制内”求学任教生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体验了知识分子在权力场中各种身份消解、价值异化的生存状况。一个拥有李靖一样天下无双幽默才情的学者,感受到了和李靖相似的生命困惑。

李靖成了大唐卫公后,奉旨建造的长安城被设计得方方正正,城里的人也被改造得呆头呆脑,毫无生趣。他为自己的风力长安、水利长安实验欢欣鼓舞,还用木头造女人,忘乎所以,知识分子的天真和兴趣暴露无遗,却因此被皇帝派人砍了一刀,从此他就装傻到老。

出逃前,李靖虽然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却过着有趣的生活:撅屁股撒尿、用灶灰水洗头、发明开平方机器、考数学博士,可以“想入非非”,在洛阳城装神弄鬼。出逃后,李靖由一个一文不名的流氓知识分子,变身成位高权重的大唐卫公,也因此失去了有趣的生活,逐渐成为一个垂垂老去的无趣之人。做有趣之人还是无趣之人,在体制之内还是体制之外,知识分子的两难困境跃然而出。

2

跟随他出逃的红拂也没有想到,自己老来的生活竟是年轻时的翻版,虽身份尊贵,却依然过着单调压抑的生活。可悲的是,彼时的她尚且还有青春无限,和有一个有趣之人值得托付;此时的她,纵然没有丧失反抗奋斗的热情,却无奈枕旁人已经没有了信心。而一直暗恋着她的虬髯客则更加无能,不敢表爱,不敢争取,呆板枯燥到老。

王小波似乎试图在用风尘三侠出逃的矛盾与荒诞来表达心中所感,但又似乎并不寓意什么。他说,“我不过是写了我的生活——当然这个生活有真实和想象两个部分,但是别人的生活也是这样的罢。生活能有什么寓意?”他并没有给予明确肯定或刻意否定出逃本身的价值,因为在他看来,“我们需要的不是要逃出洛阳城或者证出费尔马,而是指望”,如果非要刨根问底的话,那么生活其实也“根本没有指望,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改变的。”

1

生活无法改变,因为它有程式、有规则、有文明禁忌;但无法改变的生活本身不正是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的吗?在小说结尾,王小波写道: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件事能让我相信我是对的,就是人生来有趣。过去有趣,渴望有趣,内心有趣却假装无趣。也没有一件事能证明我是错的,让我相信人生来无趣,过去无趣现在也无趣,不喜欢有趣的事而且表里如一。所以到目前为止,我只能强忍着绝望活在世界上。”

5

那么,真的有无指望的生活存在吗?王小波也没有回答。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杂谈中外文化历史、事件与热点

  
(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