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女神颜文姜及孝妇河的传说

原载清代济南解鉴《益智录》卷之七《水母三娘》

水母三娘,孝妇也,博山颜神镇人,姓颜氏,号文姜,宋时敕封顺德夫人。旧传夫人生前,及笄适郭门,人以三娘称之。夫早逝,郭母遣嫁。三娘曰:“母之令媳嫁也何意?如嫌媳为累,愿各爨以事母。”母曰:“非也。为媳青年耳。”三娘曰:“女不可二夫,否则禽兽不如。”姑闻之,喜甚。

       三娘勤事纺织以事母。进馔时,母每有愁容;竭奉旨甘,仍无愉色。母谓三娘曰:“甘旨非贫家所宜,吾惟嫌水苦咸耳。”三娘思近村水皆如是,有大河违庄少远,约有五里,遂每日挹注以供母食。春秋虽劳,犹可忍受。夏日汗出如洗,小衣尽湿。冬月行未及家,水冻筲中。每逢天变,势难自往,不惜重费,雇人代取。十年之久,未尝一日缺母食。
     一日,取水归至庄首,少休树下,忽一人牵坐骥至。骥见水欲饮,其人麾之,触筲倒地,水尽倾,三娘不语而泣。其人曰:“此非缺水之地,水倾再汲亦易,以此而泣,何咎仆之甚?”三娘曰:“吾非咎君子。此水取之少远,吾力不能再取,而家中急需乎此,事出两难,是以泣。”其人问之,三娘曰:“母非此不食。”曰:“每日取之乎?”三娘曰:“每日取之,已十年有余。”其人愕然曰:“勿泣。吾有一术,能使原水归器。”乃以策(马鞭)就湿地画符一道,俄而筲中水满,而湿地已干。遂以策授三娘曰:“归家注水巨瓮,将策竖立其中。水浅时提策而上之,水必随策而长,今而后可免挹注之苦。慎勿提策于瓮外。”言已,人骥俱杳。
       三娘归,试之果验。邻佑闻其异,爱其水甘,往往取用。先犹日提其策,后其策不沉不浮,任人取用,水不少减。三娘因得专力女工,手渐裕。姑终,罄有殡葬。尽七日,携冥资赴姑墓祭奠,方毕,忽闻庄中号哭甚众,急归。盖邻有新妇,赴瓮挹水,不知禁忌,拔策掷瓮外,瓮水暴涌,高喷丈馀,策化为龙绕瓮而戏。三娘归时,庄中水深已二尺许,乃行水上如平地,至瓮边,龙不见。三娘坐于瓮上,水不涌,旁出如泉,遂坐化。庄人捐资,就三娘坐化处作庙三楹以供之,祈祷辄验,香火日盛,由是名其镇曰颜神。三娘座下之泉,自为一渠,名孝妇河云。
  虚白道人(即作者解鉴)曰:颜神事,所闻异辞,所传闻又异辞。余馆黄台山之月阳寺,寺有三娘神像。初为此传,缮稿就神前焚之,默祝曰:“纪事是否,祈赐教示。”入夜,梦老媪传神命曰:“夫人相召。”余从之去,至一大厅,见一少妇冠帔立俟于檐下,知为夫人,趋而为礼。入,赐坐,神曰:“日劳清神,代为作传,不胜感激。但其中有虚而未实者,亦有实而未详者,虚饰增惭,事迹不详,敝怀亦未慰也,愿先生笔削之。”余起身敬询,神历历言之。语毕辞出而梦醒,不胜惊异,遂坐以待旦,改录之如右。
  郭缘生(晋代)《续述征记》、李亢(唐代)《独异志》均载此事,互有不同。孙沚亭(孙廷铨号沚亭)相国作《颜山镇考》,以李说为近似。
     兹传得之神又复奇异,惜文定公(孙廷铨谥文定)未及见也。马竹吾(济南马国翰)
文姜祠
        图为始建于唐朝的博山颜文姜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传说颜文姜是周朝后期齐国人,现存最早的文史资料见于晋代(公元266年)郭缘生《续述征记》一书。
2021072919040873
       颜文姜祠又称灵泉庙,图为文姜祠院内的灵泉。博山人称文姜祠为颜奶奶庙,灵泉就在她的屁股下坐着,颜奶奶若起身走娘家,博山就容易发大水。每到颜奶奶生日,博山人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她老人家祝寿。
 《益智录》作者解鉴简介:
       解鉴(1800年~?)字子镜,号虚白道人。济南历城人。生于清代嘉庆五年,博学工诗,雅好诗文,少应童子试,但名困场屋,一生不售,终未获衿。晚年绝意功名,隐居济南东北之黄台山,以训蒙为业,著述自娱。生平慕蒲松龄之为人,因仿《聊斋》笔墨,记述见闻,泚笔条记,广采博收,于咸丰同治年间著成《益智录》一书。关于作者生平,各家传记方志皆不见载,唯《益智录》稿本所载诸家序中,有涉及其生平经历者。咸丰年间沧州叶圭书曾两任历城知县,其《益智录序》对解鉴生平所记最详,称“历城解子镜,名鉴。爰访其人,而历邑鲜有知其姓字者。嗣闻其设帐于黄台山,在城北八里许,因宛转招致之。无何,扣扉见访,则皤然一白叟也。询其生平,自云:少应童子试,至老不遇,卒未获衿;家贫,恃训蒙为业,今行年已六十矣。其人清癯鹤立,意致温雅,语言讷讷,如不能出诸口。而于诸子百氏之书,多所涉猎,工文善诗,究心于古。此编则诵读之馀,戏仿淄川蒲氏《聊斋志异》而成者。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学习历史人文古籍,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3)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