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灵山水思绪飞-山水画的本原是思想画

中国山水画的本原是中国思想史,当今中国山水画的画坛,画匠画的一些山不知何山,水不知何水,情不知何寄,画不知谁画,仅仅痴迷沉陷于画纸山水的重复表现,中国山水画的受众已越来越少,中国的山水画已越来越不受待见,中国的山水画还能有多少”山水”?

有灵山水思绪飞

山水画的本原是思想画

看一个城市的现代,不是看多少人进了商场,而是看多少人进了博物馆、图书馆。乙亥夏月,辽宁博物馆和安徽博物馆联手,在辽博举办了《敢言天地是吾师-新安画派绘画作品展》。赶在7月21日展览闭幕,笔者又装了一回“现代”,再去“辽博”看“新安画派”展览,略作探思。

中国山水画独立成科于宋朝。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简称“山水画”,那中国山水画何时独立成科?究其渊源,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的人物画补景,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现能见到的最早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也是世界上存在最早的画卷);“确立”山水画的正名,是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宋徽宗题名为《展子虔游春图》是青绿山水的开山之作,这幅画作的问世,标志山水画已成一个独立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而明末清初之际,在徽州(徽州又称新安)区域的画家群和当时寓居外地的主要徽籍画家,形成的“新安画派”,他们的人品与作品所能达到的覆盖面极广、渗透力极强、感染力极大,对于后来的中国山水画家,尤其是新安画家,只不过中国山水画绵延与演化中,出现的一个产生极其重大影响的画派。“新安画派”既是继承,也是对山水画的拓展,欣赏“新安画派”,既要看“新安画派”的画作,又要看传承的渊源,才能看出意味。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思想史。中国山水画较西方风景画至少早1000余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沌而至清晰。自仰韶文化起,人与自然的关系便具有了象征性,诸如,《稷神崇拜图》、《村落图》等,用岩画形式记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新安画派”的大师善用笔墨,貌写家山,实借景抒情,借题发挥,表达心灵的逸气,画家的人品和气节,绘画风格趋于枯淡幽冷,具有鲜明的士人逸品格调。尤以画家渐江笔下的黄山,无刻意追求奇险,除却一切浮躁之气,持重、沉着,一如水晶般纯净,又有苍茫浑朴之感,清刚伟峻的气势令人肃然。恰因这群画家的地缘关系、人生信念与画风都具有同一性质,甚至寄托山水表现的思想流派一致,时称“新安画派”。

中国山水画人文情思深厚。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同山水画能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相比,没有哪个画科能像山水画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自我的图像、人文的性情。

“新安画派”的大师,借助变幻流畅的气韵表现音乐般的节奏与纯粹意义的美表现黄山,以黄山的峭丽奇傲来表现和宣泄自我,又以黄山禅宗般的空灵表现超尘脱俗的忘我,在矛盾中表现,在矛盾中统一,这就是大手笔。尤其,1645年,安徽绩溪丛山观为清兵所破,在江山易祚的动荡中,新安画人有血战抗清者,也有浪迹江湖,流寓他乡者,家国之情与无以排遣的屈辱和落寞,使他们其后的创作带有鲜明的情感意绪。

中国山水画历来求意天地。中国山水画艺术审美的最大特点,就是意蕴美。意蕴既是中国山水画的内涵、传统风格和核心,也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写意手法的运用,一块小石,便有山壑气象;一勺清水,便有江海气象;一草一木,便有森林气象。”早在南北朝时山水画家王微在其《叙画》中就有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诗句,来强调山水画创作“致”与“情”的意蕴美。

辽博举办《敢言天地是吾师-新安画派绘画作品展》,主题无疑突出“敢言天地是吾师”,此前浙江的《放怀丘壑——新安画派山水精品展》,主题无疑是“放怀丘壑”,这也是新安画派山水艺术的一脉相传。而“敢言天地是吾师”、“放怀丘壑”,说的都是师法山水,师法自然!而这种师法山水,就是在追求自然中的形似中,画出山水神韵的意境,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石涛曾言:“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达到“天人合一”,方得山水画意蕴美的高级境界。

结束语:参观“新安画派”的画作,体味以天地为师,听思想对话,看借景抒情,品人文情思,求物我两忘,这对于当今中国山水画的画坛,当有所思。尤其,中国山水画的本原是中国思想史,对山不知何山,水不知何水,情不知何寄,画不知谁画,仅仅痴迷沉陷于画纸山水的重复表现,中国山水画的受众已越来越少,中国的山水画已越来越不受待见,中国的山水画还能有多少山水?

(配图自拍)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认证:「辽宁王忠新」个人自媒体账号
追求光明,不竭于光明!

  
(2)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