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没文化,该消失?对蔡澜的所有反驳,都在这部纪录片里!

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也就是口味这个东西是没有定性的。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一个人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对食物如此,对文化或者其他的东西也是一样

这两天,广大吃瓜群众突然就开始讨论“火锅有没有文化,该不该消失”。

起因是在湖南卫视的老牌综艺节目《天天向上》中,

主持人靳梦佳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认为哪一种料理最该消失?”

当别的嘉宾还在犹豫之时,香港知名美食家蔡澜表示“让火锅消失吧。”

几位嘉宾一脸问号,纷纷追问为什么。

钱枫则表示明明很多人爱吃火锅。

蔡澜对此进行了一番解释。

“因为火锅是一种最没有文化的料理方式,你什么东西都切好了就扔进去,那又什么好吃呢?”

没文化?

只是切好东西就丢进锅里?

所以就想让火锅在美食界除名?

这属实惹恼了不少耿直的重庆网友,他们立马就站出来仗义执言,为心爱的火锅打抱不平。

反正火锅不能消失!

至于大家为什么会对蔡澜说的话反应如此激烈,主要是因为老先生的身份比较特殊,开口说的话也有分量。

蔡澜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以写美食著称,又被喻为「香港食神」,名声斐然。

那么他说的话就一定对吗?

不一定。

蔡澜早年间曾经说过日本人不吃三文鱼,日本正宗的料理店是没有三文鱼刺身的。

对此,微博著名科普博主开水族馆的生物男给出了比较专业的解答。

“其实北海道当时就一直吃洄游大马哈鱼”

“日本总消费量/人均消费量都是全球第一”

由此可见,「食神」也不一定什么都懂,什么都对。

不想怼任何人,小编只想用一部最新的纪录片来为火锅说几句公道话。

《天下一锅》

《天下一锅》是由爱奇艺出品的纪录片,

用浸入式体验形式展现老北京涮羊肉,潮汕牛肉火锅,广东打边炉,川渝老火锅,云南特色火锅,贵州酸汤鱼火锅等中国火锅文化的六大门派。

目前只出了两集,一起来体会一下。

第一集导演将目光放在祖国北部广袤的大地上。

蒙古的冬天,气温骤降,食材匮乏,但蒙古人民显然因此不会降低对美食的需求,应运而生的是一种当地特色火锅——冰煮羊。

冰块放入锅中,刚刚切好的大块羊羔肉置于冰上,这便是冰煮羊的全部食材。

但选取的冰块可不是普通的冰。

冬季草原上河水结冰时,冰河中最为纯净、优质的部分才有资格被牧民选中,当做草原独有的天然食材。

据说这些冰块化出来的雪水都是绵甜绵甜的,正好请来与当季最肥美的羊肉作伴。

鲜肉与冰块被罕见的结合在一起

晶莹剔透的冰块帮助牧民锁住与羊肉初遇时的美好,

在热力的催促下,才缓缓释放出这位如花美眷的诱人滋味。

一时间,沸水翻腾,肉香四溢。

烹制冰煮羊时,不添加任何佐料,只求最大程度保留羊肉的天然本味。

可谓万千滋味,只取一瓢。

隔着屏幕,仿佛闻到了香气!

刚刚出锅的冰煮羊,配上一碟韭花蘸料,简单、纯粹,就足以勾动蒙古汉子们蠢蠢欲动的味蕾。

看着牧民们绯红、微醺的脸庞上露出心满意足的微笑,

或许对于草原儿女而言,火锅不仅是一顿酣畅的盛宴,也是他们对抗严苛自然的勇气来源。

共享冰煮羊的牧民

提起老北京的吃食,最传统、也是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卤煮火烧、豆汁儿、炒肝、豌豆黄、面茶、糖火烧、炸糕、芸豆卷、驴打滚等等。

驴打滚

但无论是哪里的老饕,来到北京,都必须尝尝地道的北京火锅——老北京铜锅涮肉。

为了展示老北京铜锅涮肉,制作组来到北京簋街,探访了一家名叫裕德孚的老店,向老板于福生讨教北京火锅的秘密。

于老板是个懂行的食客,家族事业在他手里发扬光大,靠的不仅是北京人对铜锅的偏爱,也因为他把老北京只讲究、不将就的精神发挥到极致。

开店几十年,他向来只选取最好的羊肉,情愿不做生意,也不糊弄任何一位客人。

他挑选出的羊肉,在纪录片里是这样描述的——

羊要根正苗红,肉还要精中选精。大三叉肥瘦俱全,抹在盘里半云半霞,秋水共长天一色。小三叉和磨裆,细腻红润,模样娇羞,肉欲勾人。

知道的,这是在说羊肉。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描述什么绝色佳人。

把羊肉说的比花还美

下锅前的羊肉就已经如此肉欲勾人,被客人迫不及待捞起的羊肉卷更是无比撩人,让人想立刻「一亲芳泽」。

配合老板自制的酱料,一口下去,幸福感瞬间爆棚。

什么燃烧我的卡路里,都不重要了。

看完这段,除了馋,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后谁再说火锅用料简单,不求新鲜,不讲究,那就是不给老北京铜锅面子。

说完传统的涮羊肉火锅,还有白汤煮羊蝎子——北京人的另一位宠儿。

羊蝎子是指带里脊肉和脊髓的完整的羊脊椎骨,因其形跟蝎子相似,因而得名。

白汤在锅里翻腾,咕咚作响,熬出暖意,熬出滋味。

羊蝎子则浸润在白汤之中,吸取精华,变得醇厚味浓,鲜香嫩滑。

来上这么一锅温润的白汤羊蝎子,所有恼人的心事都将冰消雪融。

当冷风席卷,刺骨的严寒让人避无可避,也请不要放弃。

因为,冬夜里总有一个热气腾腾的锅子在等着你,就像万家灯火也总有一盏为你而亮。

火锅百家,川渝为大,只因火锅在这片土地传承历史之悠久。

大约在清朝道光年间,重庆人的宴席上就已经开始出现火锅,经过近百年发展演变,最终成为现代意义上的麻辣火锅。

火锅之路,原本也是川味之路。

除了文体两开花,热辣鲜香的火锅体系在四川也开出了不一样的旁枝——串串香。

顾名思义,“串串香”就是以竹签串上各种菜,将其放进滚烫的火锅中涮着吃的小吃。

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鸳鸯锅是四川人最后的妥协。

但纪录片中偏偏就有一个倔强的店家——大鸟老砂锅牛油串串,坚守微辣的底线绝不动摇,鸳鸯锅什么的,在这家店里不存在的。

莫得鸳鸯锅,微微辣是最后的妥协。

这家店不仅独特在老板的脾气倔强,他家的串串也是从制作到味道都很特别。

选取最好的剔骨牛筋肉,经过卤制,等味道渗透彻底,再进入牛油砂锅中,长时间的烫煮,最终的成品肉质香糯,融香、辣、鲜为一体,令人欲罢不能。

用重庆话说,那就是口感相当巴适。

牛油砂锅串串香

重庆火锅爱用牛油,四川火锅则爱用清油,

但随着吃货们的南北往来,两家火锅的技法和味道又开始相互融合,这家大鸟老砂锅牛油串串正是融合的产物。

传承、融合、变革,火锅虽非文化,却同时拥有文化的生命力和活力。

蔡澜之所以想要让火锅消失,主要是因为他认为火锅没有文化价值以及食材处理简单。

那么,火锅处理食材真的像蔡澜说的那样随意简单?

纪录片中的一家院子老火锅恰好能给出答案。

院子老火锅的老板蔡忠明憨厚能干,经常起个大早,就为了采购到最新鲜的食材,店小,不妨碍他对这家店的重视。

一道特色蛋球(双鞭蘑菇)是老板蔡忠明的创新菜,食材的处理颇为复杂。

需要把菌类细细切碎,混合蛋液,搅拌均匀,再灌入动物肠膜内,煮到蛋黄凝固,最后切片煮熟,入口易化。

而创作这道菜的初衷,蔡志明坦言是为了自己的母亲特意准备的。

一道蛋球折射出的不仅是蔡志明的奇思妙想,也是他对家庭的重视与情感的表达。

就连这家火锅店的熟客都说他们看重的不仅是这家火锅店的好滋味,也看中蔡老板表现出的人情味。

你可以说火锅没有文化,但火锅本身就是一种大团圆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火锅除了是食物,也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与记忆,

亲朋好友围聚一堂,把酒言欢,锅里沸腾的不止是食材,也是脉脉情意。

就像蛋球不仅是老板蔡忠明的创新菜,也是他对牙口不便的母亲的爱意一样。

这一锅一碗烫出的美食,

却始终能够代替语言,

去表达深藏在内心的爱。

天南地北,唯有火锅这条路,大家都走的坦荡、顺畅,

个中滋味,尝过方知。

天冷了,有空就和心爱的家人、爱人、朋友一起吃个火锅吧。

最后,用汪曾祺先生所著《汪曾祺谈吃》中的一段话作为结尾。

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也就是口味这个东西是没有定性的。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一个人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对食物如此,对文化或者其他的东西也是一样。——《汪曾祺谈吃》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影视娱乐推陈出新,全面解读当下热门影视娱乐作品!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