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加速并购重组,未来景区发展思考

资本的进入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一个有效的推进,也是社会发展的必备环节,但是发展需要优质资产去支撑。但现状是资本进入了,却没有造就优质资产,原本的优质资产又成为了快速获利的工具,不好的景区依旧不好,好的景区却又平添负担。

今天提及到的是中国景区的未来五年,其实五年也好,十年也罢。我们不是预言师,谈的也只是一种趋势,一个自己认知的未来。

一、大量景区名存实亡

物以稀为贵,景区的爆棚式增长,意味着这个行业很快将步入一个疯狂洗牌的阶段,而这个过程无疑是血腥的。景区数量的快速增长、时间距离的缩短,也必将成为这个过程最佳的催化剂。有人会很好奇,为什么是名存实亡,而不是尸横遍野,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死不起。我们只看到了大量的资金进入,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景区的盲目投资非常烧钱,几千万可能什么都没见到,但这有可能是很多老板大部分的家当。持续性投入更是让资金基数越来越大,这么大一笔资金被套牢,还很难产生效益,相信对于谁来说都是心头流血的节奏。

因为盲目跟风的原因,中国的景区普遍质量低下,急切的赶工又导致投资成本大幅度提升,这对于投资人而言,无非是无形中给自己增添了风险。

产品多质量差、资源秉性低劣、后续资金不足、可替代性增强、人才不得,再加上一个“死不起”,整一个活脱脱的“名存实亡”。景区来源于公共资源,最终也将回归公共资源,到那时就真的不需要处处花门票了(因为收门票的都下岗了,收益低于运营成本)。不投资没客人来,投资了挣不回投资的钱,相信傻子都知道如何选择,只不过太多的钱变成了闲置资产,不盘活对于国家经济是一种损失,但是盘活又有谁,能力挽狂澜呢?

二、真正的景区杀手是资本

景区的杀手很多,或是制度、或是人才,但真正的第一杀手是资本,因为,“资本”不仅能杀死那些本身就病入膏肓的“景区”,更能杀死那些健健康康活蹦乱跳的景区。景区投资,很少有人是从自己兜里掏钱,融资是所有景区获得景区投资资金的共用手段,越是大型的景区,融资额度就越大。兜里的钱厚了,投资心态自然膨胀,在景区投资上,几个亿要花出去,分分钟就能搞定。但在景区上,要想挣几个亿,那可是需要年年月月的积累。钱越花越多,花钱的心情很爽,但是这个钱是需要成本的,放眼中国的知名大景区,又有几个敢把真实的财报拿出来分享呢?

财务成本高于运营成本本身就是一个隐患的存在,但财务成本高于利润,我们就只能借新债还旧债,而这也终将成为很多大景区的噩梦(因为小景区不能如此持续融资)。国有资产的内部重组,私有景区的卖身苟活,这场大戏也会在未来隆重上演(如果现在还不解决核心题)。

资本的进入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都是一个有效的推进,也是社会发展的必备环节,但是发展需要优质资产去支撑。但现状是资本进入了,却没有造就优质资产,原本的优质资产又成为了快速获利的工具,不好的景区依旧不好,好的景区却又平添负担。

三、一流景区独立傲世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起起伏伏,大形势下也藏有小的逆流(精品逆流),市场需要精品,无论大形势如何衰退,精品永远都会逆流而上。虽然现在很多一流景区都成为了资本逐利的工具,但是随着行业认知的清晰,泡沫必然破裂。对于一流景区的管理者也将会是一次大的触动,这对于景区的运营管理将是一次利好,调整财务结构,将景区推向健康的发展轨道,将是景区操盘者的首要任务(一流的资源还都在国家手里,国家之力也会显现),知道了好与坏,交通改变空间,一流的景区将更加受到追捧,三百万量级(真实数据中的三百万)的自然景区上限将会被打破,一路高歌。不过这对景区的考验也是极大的,单纯的靠扩大体积已经不是解决游客量增多的方法,反而是对品牌的折损(盲目扩大导致产品体验下滑),如何做好调度,将最好的产品卖给游客,将成为一流景区未来发展的核心课题。

根基不稳是中国景区的现状,但市场的需求确是精品导向,对于景区不要抱有快速回笼资金的想法,要用做传承产品的思维去认真对待景区的打造,未来属于精品,但是精品又极少,未来的一流景区绝对可以独孤求败了。

四、科技和演艺成为景区利刃

景区最大的投入是基建,我们真正拿出来卖的,大部分都不是我们创造的,我们卖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前人的智慧遗留。对于景区而言,大部分的景区打造人员,几乎就是一个路桥工人,用最舒适的路,连接最美的风景。

游客到景区就是为了寻找快乐、寻找不一样的生活状态,但随着中国山寨景区的蓬勃发展,一样成为了最大的不一样,新奇感缺失,旅游成为了一个人的行走,走走看看,无聊无趣。看遍了大山大水,又怎会轻易的被风景震撼,最好的产品绝对不是花巨资打造的景观,而是让游客合情合理、合规合法调戏游客;是让陌生的人不再陌生。

社会高速发展,人情味却越来越淡,缺少沟通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病症,唯一的“朋友”成为了手机,孤独占据了每一个人的内心角落,打破孤独也必将成为一种共性需求。科技可以让我们的想像变成现实,更能带来太多的不可思议,新鲜感必将来源于科技,有的人会认为这还需要一个研发的过程(这是错的),其实科技旅游项目早已成型,未来会受到普遍的应用,我们要做的只是把生活中其他领域的科技应用,进行简单的包装改变,立刻就会成为一个亮点项目。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同样改变景区。

打破游客之间的壁垒,是一件即好玩又受欢迎的工作,让一个人的(也可能是几个人)旅游,变成成千上万人的旅游,演艺是最好的媒介。旅游演艺的传统认知,是实景演艺、是舞台剧、是游园演艺等,任何一类都是重金打造,高运营成本,这对于景区的发展而言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因为,想运营成功一台演艺,对于任何一个团队而言都是一个挑战。同时,除了主题公园的游园演艺外,其它的景区演艺项目都是独立的存在,最多算是一个配套,很难说是一个整体,1+1>2的丰满结果往往变成1+1<2的骨感现实。独立的旅游演艺项目不仅投入成本高,而且专业性较强,日常运营成本也很高,因此,打造一场成功的传统旅游演艺项目要比打造一个成功的景区要难。

未来的景区演艺,将是一场与景区互融的表演形态,景区既是舞台,员工和游客就是演员,真正的核心动力源于不断翻新的活动策划创新,给大家一个互相调戏的理由,让大家一起开心。这是一种低投入、低运营成本的演艺存在,同时也是景区文化意志最好的展现,用这种交融式演艺模式,给景区赋予灵魂。

五、景区投资趋于冷静

景区投资的现状真的有点“大点干、早点散”的节奏,不知道应不应该归功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吹牛不上税”,动辄几个亿、几十个亿、几百个亿,这真是痛快在嘴上,明显的不算账。其实,现在大多数的景区投资玩的根本不是景区,只是把景区当成了一个幌子,玩着地产和资本运作的勾当。只可惜,大多数玩的不得精髓,到最后把自己玩的筋疲力尽。

景区投资在眼前看是绝对的低门槛,有钱就进,简直就像不花自己家钱似的。但是,景区投资真的是花钱容易挣钱难,细算一下账,你就会发现,很多景区的投资根本就是死投资,因为,就是满负荷运转,也赚不回来成本。一场风风火火的投资热潮后必然是一片血雨腥风,花钱买教训,傻子也能学精了。做一件事是否能成功,不是取决于看过多少成功,而是看过多少失败,失败不仅是成功他妈,更是投资人的一付静心良方。

六、景区开发难度空前

景区开发的最初阶段,最难的点在于各种关系的处理,在很多方面还是有钱好办事的节奏,再难的事一般有钱就可以通融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法律条文逐渐健全,保护重于开发,如何解决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这将成为大部分景区投资人的难题。以往我们的景区投资是一个无门槛的领域,但是法规的完善必将给景区投资设定一个门槛。

目前的中国景区是一个多重管理的现状,是文物、是保护区、是文化传承。各种重叠,代表着未来各种法律法规的重叠,在不同法规的重叠面中寻找机会,这无疑会让很多传统的景区开发思路阻碍重重。未来的景区开发需要的是创新,但这不仅仅是项目的创新,更应该是思维的创新,按照现在的景区投资思维,在未来的景区开发上必将遇到瓶颈,这也将是一次模式的蜕变。

中国景区的未来五年就好比中国发展的一个五年计划,但是景区的五年,绝对是至死而生的蜕变。大投入可以打造出震撼的景区,但不代表能打造出好景区,好的景区是能让游客开心,让游客回味,但这一点绝对不是有钱就能够做到的。现在的景区投资看上去没有门槛,但对于很多投资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坑,因为你见过哪个陷阱能给你设定门槛吗?但这绝对是一个好进不好出的“坑”,因为门槛即将在未来逐步设立,而且会越来越高,这个领域的未来只属于高手,如果现在不退出,未来退出的风险和难度自然上升,愿盲目跟风的土豪们好运。

中国景区的未来五年,是理智蜕变的五年,巨资投入、巨资打造不会再成为投资人的盲目推崇,毕竟这是数万亿资产买的教训,只可惜造就了太多的闲置资产,不得不说是国家的一种损失。看未来五年,不如用心看清当下,现在的整个行业处于一个过渡膨胀期,可谓一片混沌(但正在逐步清明),我们不要盲谈未来,因为太多的景区投资者根本把握不住当下,可以说,太多的景区投资者根本没有未来,未来只属于智者。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旅游新闻发布垂直新媒体。

  
(1)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