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情人节”和西方的“情人节” 有什么不同?

中国有情人节。“七夕节”,就是中国的情人节,七七鹊桥会,乃是情人们最高的爱情境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世界上,有哪一个歌颂爱情的节日有中国的“七夕节”如此浪漫?有那对男女有牛郎织女制造的爱情神话那样纯洁?

我们从中西方文化来做一个对比:在中国传统中“情”和“义”是一个组合词。在私欲中要存在公心,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能舍,帮人一把,即为义。所以即便是情人之间也要存在道义、天理。五伦、五常、八德深深的印入中国人的骨髓之中。西方文化,讲究自由、强调个体、讲究欲望,他的动物性成分比较多。在私欲膨胀的时候他们必须要用宗教来制约他的动物性,所以时常看到西方人在耶稣基督面前忏悔,以预防私欲过度膨胀。
中国的“情人节”和西方的“情人节” 有什么不同?

我们再来看两个节日传说:

中国七夕节: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教他怎样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西方情人节

关于情人节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有关人士认为情人节是一个名叫桑特-瓦伦丁的人士发起的。他是罗马人,因为拒绝放弃基督教而于公元前269年2月14日惨遭杀害,这一天也正好是全城盛行彩票抽奖的日子。

而另外一种说法更具有传奇色彩,相传桑特-瓦伦丁曾留下一本日记给了狱卒的女儿,署名为“你的情人”,据说这名狱卒的女儿就是桑特-瓦伦丁的情人。

还有其它的说法也颇为有趣。比如说有人认为在克劳迪亚斯君王统治时期,桑特-瓦仑丁曾经是一名神父,因为公然挑战克劳迪亚斯君王的权威身陷囹圄。所以公元前496年罗马教皇格莱西亚斯特意将2月14日作为一个特别的日子以纪念桑特-瓦伦丁。

此后2月14日就成为了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在这天人们向自己心仪的人传递信息以示爱意。而理所当然的桑特 瓦仑丁也就成为了为恋爱中的男女们牵线搭桥的人。在2月14日这天人们会特意做诗或者用一些小礼物送给自己心爱的人。而且人们还会组织各种各样的聚会来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

艾瑟-霍兰德小姐是美国第一位因为发送情人节卡片而受到荣誉奖励的人。早在19世纪初情人节就已处露商业化的端倪。而如今情人节已经完全被商业化了。 比如每当每年2月14日来临的时候,一些城镇如罗夫兰、克罗拉多等,这里的人们都要派送大量的为情人节特备的卡片。

而在这天人们往往吟歌做诗并且把这些写入卡片中送个自己喜欢的人以表达自己的爱意。而在学校里孩子门也喜欢互增贺卡来度过这个特殊的节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俗并且延续至今天。

下面我来说说不过西方情人节的几个理由:

1、捍卫中华传统文化,不做文化洋奴。在一些崇洋媚外者眼里,外国的月亮就是比中国圆,他们穿洋服,坐洋车,说洋话,喝洋酒,把过洋节当做一种时尚,看着韩国人将起源于中国的端午节申报为世界“非遗”后居然麻木不仁,不以中国传统文化被颠覆被侵略被掠夺为耻,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被西化而不警醒。

我不提倡都像我这样冷漠地抵制一切西洋文化,但也不可过于崇洋媚外地去过洋节,甘做文化洋奴。

2、中国有情人节。“七夕节”,就是中国的情人节,七七鹊桥会,乃是情人们最高的爱情境界,“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世界上,有哪一个歌颂爱情的节日有中国的“七夕节”如此浪漫?有那对男女有牛郎织女制造的爱情神话那样纯洁?

3、真正的伊甸园没有“情人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情人们,追崇的是“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爱情境界,在他们的爱情伊甸园里,不只是2月14日这天为表达爱情才想到去献献花,吃吃巧克力,他们理应天天都过情人节,天天都在享受情人节带来的快乐,直到白头偕老。

4、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必定会把西方节日过得不伦不类。失去原有之味道,不如自己过自己的民俗文化节日为好。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爱生活,爱创意,爱家居!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