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 第十二讲

如此才有趣味。夫子的求是以这五个字求,夫子的求,「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诸,之于也,在的意思。如「在明明德」,重要是「在」某某之上。夫子能得到政情,在于这五个字之上。与,同与,活口气的问话。与,这是一个活的问话,活口气。那么读这个跟读经一样,要去领悟。

4aa1e2b1f33ddb4c6cc54408d1acd112

大家早上好!我们接着来学习《论语讲记》。「学而」篇,第十章。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于子贡曰:」

子禽(这个「禽」是禽兽那个字),有注解说是子贡的学生,有说是子贡的同学,也是孔子的学生。从前男子二十岁,师长或朋友会给他冠字(送他一个字),师长应叫他的名,朋友都称他的字号。今人称「你我」,如路人一般。若这里是师生并列,子禽是子贡的学生,就必须写陈亢的名。由此可知二位都是孔子的学生。这无关学问的宏旨,但是要学称呼人的礼貌。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夫子,称孔子。老师一到那个邦家,那一国的政治风俗都知道。孔子周游列国,为救世救民的好心(是为了救世救民),那个时候的人只知求功名利禄,对于这个话听不进去,这必须有毅力,因为事情不是一办就成。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但是中国文化二千余年,是孔子的功劳。人们的称誉,我们当不起;人来毁谤,有则改之,若没有那就不是毁谤我,可以不管。

「求之与,抑与之与?」

孔夫子到哪一个邦国,必须契机,必须知道该国的风俗,所谓「入国问俗」(要知道那一个国家的风俗、民情),所以要「必闻其政」。子禽奇怪而问,是夫子到处采访求人告诉他,或者是本地人或者是国君,见孔子来而自动说给孔夫子听的?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子贡答复子禽,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子贡不回答是求来的,也不回答是人来告诉他的,孔夫子因为有这五条,到哪个地方,该国的政治风俗就都得到了。这句就像是诗,意在言外。

汉注(就是汉朝的注解),或以《尔雅》、《说文》,有师承,宋注则多新发明。有可从有不可从。这是雪庐老人给我们说明,这个宋朝的注解和汉朝的注解有这个不同。那么汉朝的注解有师承,宋朝的注解很多都是新的发明,有的可以从,有的不可以依从。

温,温和。见面不严厉,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这不是装的,而是久修涵养诚于中而形于外的。温带点厚,刻薄人是一团狡猾的气息,无温厚的气息,没有温厚的气氛。所以「温」是温厚,温和、厚道。

良,善良。儒家以「善」为第一好字(第一好这个字就是「善」),如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周王那个时代的音乐,孔子讲「尽美」,很美,但是还没有达到尽善。这个「善」如佛家的「妙」这个字,善是对一切动物都不妨碍,善是静态消极,仁是动态积极。

恭,恭敬。外敬内恭。

俭,俭约,不奢侈。所做一切,到相当度数就止住了,如学校摇铃上下班,摇铃就须上班,没有摇铃就下班不行,过度为奢,不及为吝。

让,谦恭。一切尊重他人。

现在的人反对这五个字,办事自以为值得骄傲,这样虽有周公之才之美也不行,同学可学这五个字。圣人是吾师(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学他,孔子以此五字得闻一国的政治风俗。

宋儒把「良」解释「易直」(容易的易,正直的直),这个解释与善这个字不同,比较难讲。这是雪庐老人给我们分析的。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贡恐怕子禽不悟(还没有领悟),下面再说,仍然是用幽默的语气,如此才有趣味。夫子的求是以这五个字求,夫子的求,「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诸,之于也,在的意思。如「在明明德」,重要是「在」某某之上。夫子能得到政情,在于这五个字之上。与,同与,活口气的问话。与,这是一个活的问话,活口气。那么读这个跟读经一样,要去领悟。

真正中国文化,在十三经,大文章皆自六经来(这个六经而来的),所以,十三经是真正的中国文化的核心。

研究这一章,我们可以学夫子这五字,温、良、恭、俭、让。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明天见!2019032719104662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我做起!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