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米价创六年半新高,食品供应链承压

全球食品供应链正在承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压力,并导致粮食价格飙升,尤其是对那些供应结构脆弱的经济体而言。

国际大米价格正在上涨,作为指标的泰国产大米的出口价格达到六年半以来最高水平。原因在于主要出口国泰国和越南的产量因干旱和海水倒灌的盐害等未能实现增长。

据《日经新闻》文章,新冠肺炎疫情扩大导致的囤积大米行为也使得供求关系紧张。价格上涨有可能会推高进口大米的亚洲及非洲各国的物价,成为引发经济下行的因素。
国际米价创六年半新高,食品供应链承压

根据泰国贸易院的统计,泰国产大米(长粒型,1级)的出口价格3月下旬达到每吨约550美元,创下自2013年8月以来的新高。越南产大米(破碎率5%)也超过每吨400美元,创2018年12月以来新高。

泰国大米出口将降至750万吨

泰国的出口业组织预测称,2020年该国产大米的出口量将下滑至750万吨。越南产大米的全年出口量预计也不会有大幅增长。

粮食生产是一个严重依赖供应链的生产活动,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网络,涉及农场主/农民、农场工人等劳动者(全球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农场工作由国际移民承担),需要化肥、种子和农药等物资,离不开加工厂、运输公司、批发零售商等合作伙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导致的封锁政策使得上述网络承压,有休克的风险。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陆胜斌、顾慧君的文章《疫情会引爆全球粮食危机吗?》指出,受历史文化和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全球大米的生产和消费长期集中在亚洲地区。从生产看,全球大米产量居前的国家均在亚洲,亚洲各主要大米生产国的产量超过全球的80%。从大米的全球贸易情况看,亚洲内部循环的贸易格局有所弱化。本世纪初,亚洲出口了全球71%的大米,同时又进口了51%的大米,全球大米贸易呈现出明显的亚洲内部循环模式。2019年,亚洲出口大米数量占全球比重进一步上升,逼近80%,但进口占全球比重进一步下降,略高于40%,变化的主因来自非洲,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自给能力弱,成为大米消费新的增长源。

资料来源:日经新闻文章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提供最新、最快、最热的各种热点资讯阅读分享,欢迎大家关注!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