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150周年,哪十篇文章最值得一说?

今年是《Nature》创刊的第150年。
《自然》期刊名称的由来:自然!她环绕着我们,将我们拥于其怀中——我们既无力从她怀中挣脱,又无法潜入她的深闺。——歌德

2019122715562767a

1869年11月,《Nature》的创刊号面世,创办人为约瑟夫·诺尔曼·洛克耶爵士,他也是《Nature》的第一位主编,一直担任到1919年。他的目标是将各种发现和发明的新消息带给科学家和公众——这对当时无疑是一个既有胆略又冒险的办刊理念。最早的编辑群都来自X俱乐部,受到托马斯·亨利·赫胥黎的启发而集结,而第一篇也是由赫胥黎所书写,主要是歌德的一些摘录。

1869《Nature》标识

在创刊150周年之际,《Nature》特意发出了创刊号的PDF文档。从目录上看,第一期《Nature》上有不少篇幅都是书评、新书预告,其中不乏教科书和科普读物。

1869年第一期《Nature》

150年过去了,作为一本始终专注于科技发展的媒体,《Nature》也见证了科学史上一次又一次的重要突破:从“进化论”到DNA双螺旋结构,再到胰岛素的发现,每一项研究都是人类探索生命的一次伟大进步。

2019122715562436

就在11月4号,《Nature》官方也回顾了历史上十大最精彩的论文,来纪念他的150岁生日,让我们跟随《Nature》的脚步看看其中生物医学领域的文章:

1、单克隆抗体的出现和兴起

(The advent and rise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2019122715562361
作者:G. KÖHLER & C. MILSTEIN 发表日期:1975年8月7日

1975年,《Nature》报道了如何制造能产生已知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系。免疫学家G. KÖHLER 和 C. MILSTEIN在论文中描述了具有预定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的产生,每种单克隆抗体都是由连续生长的细胞系产生的,并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单克隆抗体(mAb),由免疫小鼠产生抗体的细胞与一种专门分泌抗体的永生癌细胞融合而成。

杂交瘤法产生单克隆抗体流程图

这一发现,开启了现代抗体工程时代,更直接促使医学领域在治疗自身免疫和癌症方面的重要生物学见解和临床成功。

2、神经科学的突破方法

(A breakthrough method that became vital to neuroscience)

2019122715562135
作者:ERWIN NEHER & BERT SAKMANN 发表日期:1976年4月29日

1976年,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Erwin Neher和Bert Sakmann首次使用尖端光滑的玻璃电极吸下一小片细胞膜,并记录到了皮安级的单通道电流,从此便开始了电生理膜片钳(Patch-Clamp)的时代。

2019122715562035
膜片钳技术的诞生原理

膜片钳技术的诞生,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细胞电生理研究的大门。到如今已成为神经科学中研究电信号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3、细胞身份被重新编程

(Cell identity reprogrammed)

2019122715561957
作者:J. B. GURDON, T. R. ELSDALE & M.FISCHBERG 发表日期:1958年7月5日

长久以来,生物学家们秉信这样一个教条:细胞一旦分化成特定的细胞类型后,就只会忠实地行使这一类细胞的功能,不会再发生改变。1958年,科学家们从已经分化完毕的爪蟾细胞里分离出了细胞核,再植入到去核的卵细胞中。这个细胞能够顺利发育成具有多种细胞类型的完整动物,也因此动摇了“细胞分化不可逆”的信条。

2019122715561833
理解分化细胞潜力的关键里程碑来源:《Nature》

细胞分化可以逆转的发现挑战了如何确定细胞身份的理论,这项研究为细胞再编辑的现代化方法和细胞再生疗法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也开辟了“细胞重编程”的研究领域,50多年后,诱导干细胞技术应运而生。

4、DNA双螺旋结构发现

(The structure of DNA)

2019122715561750
作者:J. D. WATSON & F. H. C. CRICK 发表日期:1953年4月25日

最令人难忘的要数1953年4月Nature对DNA结构的报道,可以说是《Nature》杂志历史上最著名的论文,短短的一页纸,DNA分子复制的特性,生命的奥秘就这样被揭露出来。也正因为如此,DNA的双螺旋结构彻底地改变了生物学。

DNA的双螺旋结构 来源:《Nature》

接下来的十年中,遗传密码被破解。并且在40年后,《Nature》发表了由公共资助组织国际人类基因测序联盟进行的人类基因组序列的初稿。

其余六篇论文:

5、检测奇怪的粒子(Detection of a strange particle)

1947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以前未见过的粒子,后来命名为K中介子,这一发现后来导致人们发现了基本粒子“夸克”,并最终建立了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

6、南方古猿与人类进化新论的诞生(How Australopithecus provided insight into human evolution)

1925年,《Nature》报道了非洲古猿化石的发现。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关于早期人类进化的观点,人类的祖先猿猴在进化树上开始有了不同的分支。

7、南极臭氧空洞的发现(The discovery of the Antarctic ozone hole)

科学家出人意料地在南极洲上空发现了臭氧层空洞,并因此建立起了20世纪最成功的全球性环保政策体系。

8、C60引发纳米技术革命(The nano-revolution spawned by carbon)

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形态如笼子一样的碳分子C60,这一发现为石墨烯、碳纳米管为代表的材料科学革命铺平了道路,也标志着纳米技术的开端。

9、一类纳米材料的诞生(Birth of a class of nanomaterial)

大约30年前,《Nature》报道了一条简单的化学定律,能够合成过剩的多孔材料。其中一些材料后来催生出大量从生物医药到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

10、开创系外行星探索新时代(First exoplanet found around a Sun-like star)

1995年,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质量和木星差不多的系外行星,这个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行星形成过程的认识,也开启了系外行星探索的新时代。

2019122715561563

《Nature》150年的报道回顾,可以说是一部人类科技发展的变迁史,报道用数据总结了过去150年的发展,对407189件作品进行了数据分析,其中包括146330篇研究。

不同国家的发文量在这些年的发文情况,美国是一家独大,但中国的发文量也在增量显著;而论文的作者数也在逐年增加,这说明了合作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潮流。

《Nature》150年论文数据分析

前半个世纪,《Nature》主要刊登新闻和篇幅相对较短的书评,随着时间的推移,《Nature》也发展成为更正式的科学出版物,杂志内容也开始变得多样化。

《Nature》的杂志内容越来越多样化

从19世纪70年代,到本世纪的前10年,《Nature》的关键词也从对大型自然现象“极光”、“太阳”、“流星”、“水”、“地球”的详细观察上变成了“细胞”、“量子“、“DNA”、“蛋白质”、“受体”,这足以反应了生命和医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Nature》关键词发生改变 来源:《Nature》
2019122715561155

随着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Nature》也逐渐开始从传统的自然科学探索转向社会科学和临床研究。

有人可能会觉得相比较于临床研究论文,基础容易发高分期刊。其实不见得,最经典的四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以及JAMA、Lancet,BMJ都是常年影响因子top2/3的杂志。临床专业领域里十几分文章更是一点都不少见,所谓的只有做好基础才能发好paper是医学研究群体常见的误解。

2019122715561064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2018年11月28日,由纽约癌症研究所(CRI)唐钧博士等研究者发表的关于“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试验现状”的调查报告重磅公布!其研究结果发表在著名期刊《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上,影响因子高达50.167分。

2019122715560932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试验现状》

调查报告指出,在这一年的时间里(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又有 748 项临床试验最新开展,活跃状态的临床试验共计有 2250 项。在这2250项临床试验中,1716 项临床试验的治疗方案为PD1/PDL1抗体药物与其他癌症疗法相联合。

2019122715560845
2017年-2019年PD-1/PD-L1抑制剂相关的临床试验

与2017年的临床试验状况相比,今年临床试验的规模明显扩大,治疗靶点新增 75 种。伴随而来的是,临床试验对于患者志愿者的需求也更大,目前的需求已经超过 100000 例。

2019122715560726
临床试验患者需求量增加

在过去的一年中,FDA批准了另外13 种PD1/PDL1抗体药物,其中有一种为新型PD1单抗(cemiplimab)。从开发药物的国家和地区来看,美国依然在细胞基因疗法领域带头,共有 345 项临床试验,其中CAR-T约占半数;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也在细胞基因疗法领域发展壮大,位于世界第二,其中约 3/4 是CAR-T。

2019122715560662
开发药物的国家地区分布

其中,中国自主原创的本土PD-1/PD-L1药物即将获批,期待他们将来对癌症治疗能有所帮助。目前,随着这些临床新药的临床试验的活跃开展,必然会引来大量对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积累高质量证据,同时也期待这些科研成果能够被分享,反馈临床决策。

最后,让我们向伟大的科研工作者致敬!

— THE END —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专注生产优秀科研内容。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