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中医,中医治病的过程令人愉悦

中医也是一门仁德之学。北宋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因为不管是做良相还是良医,都是可以实现兼济天下的儒家主张的。道家对中医的重视则更是不用多说,行医就是修道,行医就是证道。

导读:中医看病的过程是令人愉快的。而每治好一个病人,其中的喜悦则是不言而喻的。

前不久,一位老先生到我们医院来看病,既往肝功能异常,最近理化检查,胆红素高一点,其他指标已经正常,但自己总觉得肝区不适、腹胀腹痛。

西医说没什么问题,不用治疗,同时强调说:“你可不能看中医,吃中药会让你的肝坏得更快。”

患者的老伴说:“真是奇怪了,自己治不了,还不让我们看中医,这都什么人呐?”

老先生对我说:“我儿子在您这儿治疗,他说效果挺好的,介绍我也到您这里来治疗,我们就没有听西医的话。”

我真是不明白,西医为什么要这么干?这么干的根据是什么?底气又是什么?

但是,不管这些不让病人看中医的西医是怎么想的,我想我们中医自己,以及国人都要先弄清楚下面的问题。

25d24a647fb93950226fa3891a200743

1

中药有毒吗?

中药有毒,这是肯定的。

中药的功效是由中药所含的成份决定的,根据常人所理解的药物对正常人体的影响,可以将中药大致进行分类。

第一类,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这一类药物主要属于补益类的,如山药、核桃、扁豆、莲子、粳米、梨汁、蜂蜜等。

这一类药物药性平和,偏性不大,即使正常人吃了也不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在常人的眼中,这些就是食物;在医生的眼中也是药物,如脾虚腹泻就可以用山药、扁豆、莲子,肾虚肾不纳气的虚喘就可以用山药、核桃等。

第二类,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但不会太严重。

这一类是常规的治病药,如人参、黄芪、黄连、大黄等。

比如人参、黄芪是甘温的补气药,对于气虚的病人就会有很好的疗效。

正常的人吃了有可能会出现咽痛、口干、便秘、腹胀等症状,一般不会致命。

但对于一些阴虚火旺、热毒炽盛、湿热蕴结的病人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我记得曾经有一位热毒炽盛的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因为西医给他用了大量的黄芪,这位患者差点毙命,最后,是用大剂的清热解毒凉血的中药才挽救了这位患者的生命。
6c554489e0b96ace17210e6c7fa5f250

第三类,会对人体产生严重不良影响,甚至致命的影响。

如砒霜、附子、马钱子、雷公藤等。但对于一些急危重症的病人,这些对常人的剧毒却正是治病的良药,甚至是救命的仙丹。

药物究竟是治好了病,还是产生了副作用;究竟是救了命,还是杀了人,起决定作用的是医生,而不是药物本身。

在李可老先生的手上,大量的附子就是那些残阳欲脱的濒死病人的救命仙丹;在张亭栋、陈竺的手上,砒霜就是治疗白血病的良药。

医学实践证明,对于急危重症病人,不用霹雳手段,不用超大剂量,很难起死回生。而一般的医生则不敢,也不能准确地运用这些药物救治危重病人,这也正是医生水平的差异所在。

药典和教科书中的医学规范和药物用量,只是针对初入门的医生进行医疗行为规范的一个可控化、便于管理的用药范围,并不是医学的真正标准。医学的标准是差异化的,并不是统一的。

比如,西医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用阿托品必须达到“阿托品化”,而“阿托品化”其实就是阿托品中毒的表现,如果此时,还按照教科书上的剂量,就很难救活有机磷中毒的病人。

医生不能只知道教科书,或者连教科书的意义何在都没有弄明白。

还有,附子和砒霜是中药,属于中医的内容。

可是,如果有人闲着无聊要吃附子和砒霜来解闷,死了,我们可以因为附子和砒霜是中药,属于中医,就认为是中医治死了人,就不让人看中医、不让人吃中药了吗?

如果有的人只是有中医的头衔和证书,根本就没有学会中医,对并不需要用大量的附子和砒霜的人,用了大量的附子和砒霜,病人被治死了,难道说这也是中医的问题吗?这也是中药的问题吗?就能因此得出结论,不能看中医,不能吃中药了吗?

西医不让病人看中医的根据,不也就是道听途说的、被别有用心的人炒作的一些传闻,所谓的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损害肾功能、导致肝癌,或是何首乌损害肝脏吗?

这些传闻是事实,但问题在于,超大剂量地、成年累月地使用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这是中医干的吗?

即使是这么干的人有中医的证,那他用的是中医的理论吗?这么干出来的肾功能损害,是医学的问题吗?是中医的问题吗?是中药的问题吗?是关木通的问题吗?

这中间,中医不知道给多少人,多少事,多少乱七八糟的情况背过锅呀!这么想来,中医还能存在,真是“生命力顽强”啊!

8ec010ce098e2ec29dfa904a73ce6400

2

西医治不好不等于中医治不好

不让病人看中医,西医能把病人治好也行。

一位小伙子,体检发现镜下血尿,去西医肾病科就诊,西医说是单纯性的血尿,没事,不用治疗,还特别警告病人,不能看中医。

小伙子说,医生,这不对呀!血尿怎么会没事呢?您不给我治疗,还不让我看中医,那我怎么办啊?

医生说,什么怎么办啊?吃中药你的肾会坏得更快,不治疗说不定就好了呢?实在不行,等肾坏了换掉就行了。

这个小伙子差点被吓死,也差点被气死。回家以后,寝食难安,心惊肉跳,后来想,这么干等着也不是个事啊,就到网上查了肾病方面的知识和治疗信息,然后在网上找到我。用了滋肾清利活血为主的中药治疗了3个月,血尿没了。

单纯性的血尿西医确实没有治疗方法,但是很多病人经过我用中医治疗就好了。

2012年一位姓张的女士来治病,既往糖尿病病史,常规体检化验发现肌酐有点高,去西医院肾病科看病,西医说,这个麻烦了,肾功能已经开始坏了,不行了就得透析,而且还不让看中医,说吃中药肾功能坏得更快。

病人的丈夫觉得这医生不怎么靠谱,还是想找中医看看。我看了一下化验单,血肌酐比正常稍高一点,我说你不用紧张,肌酐很快会降到正常,不会要透析,吃中药一个月后复查,肌酐正常,至今已经6年多了,肌酐一直正常。

一位老太太因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住在北京一家医院做血液透析,家属想请我去给看看,主管医生说,肾病患者不能吃中药,中药会加重肾脏的损害,要看中医也可以,但出了问题你们自己负责。如此这般,自然就看不成中医了。

过了一段时间,家属又来了,说想看看中医,为什么呢?因为病人现在不能做透析了,一上透析就房颤,主管医生没有办法了,才让患者看中医,我用生脉散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活血化瘀药,治疗1周,患者房颤症状消失,可以继续透析。

3

科普一下

一、肾穿并不是必须的

不要逮着肾病的病人就做肾穿。

首先肾穿是有创的,其次是要收费的,再次常见的肾病通过现有的无创检查加上临床表现就能做出诊断,如果再加上中医的辨证,对决定治疗方案已经足够了。

肾穿对大多数的病人而言,并没有必要。

二、微小病变型的肾病综合征应该正规用激素

微小病变型的肾病综合征对激素敏感,用激素治疗的效果很好,应该正规使用激素。

但同时,虽然对激素敏感,蛋白尿可以迅速转阴,激素依赖却是个棘手的问题。

所以,治疗上,不要拼命加大激素用量和加各种抗肿瘤药了,这样肾病没有治好,病人的免疫功能全部被摧毁了。

正规的激素治疗加上中医治疗,大多可以顺利撤减激素。

26859b9b67af36b96502ec0e1a902e46

三、其他类型的肾病综合征不是激素的适应症

除了微小病变型的肾病综合征,其他类型的肾综要首选中医治疗。若要用激素也只是试用,有效的可以继续,无效则要快速减量直到停药。

特别提出,中医辨证为阴虚、热毒、湿热的,是激素的禁忌症。

四、单纯性血尿和小量蛋白尿,西医并没有针对性的治法

这部分患者用中医治疗大多数病人有效。

五、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西医没有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效果良好,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大多数的病人经过中医治疗肾功能长期保持稳定,可免于透析,最起码也可以延缓透析的时间。

六、慢性肾衰晚期是透析的适应症

慢性肾衰晚期的患者能够耐受透析的一定要进行透析,维持生命,透析的同时也应该中医治疗,防止透析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没有水肿和心衰的病人最好不要脱水,最好能够保持尿量,加上中医治疗,有的病人还可能减少透析次数。

七、透析并发症,西医没有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效果好

对于透析过程中发生了并发症,如顽固性的失眠、高血压、瘙痒、心衰、心律失常等,这些症状,中医的治疗效果较好。

特别是心脏类并发症,关系到是否能够继续透析的问题,西医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效果良好。

八、慢性肾衰并不是不可逆转的

对于慢性肾衰的患者,使用正确的治疗办法,大多数患者的肾功能可以长期保持在稳定状态,少数患者可以完全治愈。

虽然完全治愈的病人的确不多,但足以说明慢性肾衰并非不可逆转。

4

顺便再提醒一下

最好不要一边不让病人看中医,一边尽给病人开些中成药哈。中成药难道不是中药做的吗?

究竟是怎么想的呢?中成药也算中医的呀!

凡病有名有症、有机有理,找着病根,合理用药,自然药到病除。中医治病,开方必不可少,而西医治病是开药。至于何为“开方”,何为“开药”。

中医组方基本理论叫做“君臣佐使”,就如同打仗需要调兵遣将、排兵布阵。简单地说,就是针对病证的主次选择相应的方药,根据药物在方中的作用将其分别称为君、臣、佐、使。

多种药物配成的处方,称做方剂。方剂的组成有一定的法度,称做方制。所以,方剂是用单味药物治疗的进一步发展。它的特点是:具有综合作用,治疗范围较广,并能调和药物的毒性,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

方剂的组成,分君、臣、佐、使四项。一般处方用药多在四种以上,均按这四项配伍,即使少于四种药或多至几十种,也不能离此法则。否别漫无纪律,方向不明,前人所用有药无方。

君:君是一方的主药,针对一病的主因、主症能起主要作用的药物,即《内经》所说:主病之谓君。君药不一定一方只有一个,也不一定猛烈的药才能当君药,主要是看具体情况和需要来决定的。

臣:《内经》上说:佐君之谓臣。臣是指协助和加强君药效能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桂枝就是帮助麻黄发汗解表的,所以它在麻黄汤中是臣药。臣药在一个方剂内,不限定只有一味,一种君药可以有几种臣药;如果一方中有两个君药,还能用较多的臣药来配伍。

佐:臣之下称做佐,佐药就是接近于臣药的一种配伍药。除了与臣药一样协助君药的作用,还能协助君药解除某些次要症状。

使:从“使”字的意义来看,使药是一方内比较最次要的药物。《内经》说:应臣之为使。可知使药是臣药的一种辅助药。在临证上一般把使药理解为引经药,引经药的意思是将药力引到发病场所,所以也叫引药,俗称药引子。

因此,中医看病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处方中药物也要根据病情的变化不断加减,有时还需要投石问路以观之,这与兵家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是一样的道理。

为什么迷中医呢?我想还是因为中医符合了我从小的兴趣爱好。

第一,中医是一门天人之学,是涉及到宇宙时空的一门大学问。中医注重整体观和运动观,诊察病人的时候,目光并不限于局部,而是把人放到自然界的这个大环境来考量,包括天文、地理、气候等因素。因此,中医讲的是天人之道。当你学中医愈深入,你就会愈加感受到宇宙的奇妙,大自然的不可思议。我从小就喜欢神秘幽玄之学,对浩瀚无边的宇宙充满好奇,而中医便有足够而博大精深的天人之学来吸引我。这就是李时珍所说的“窥天地之奥而达造化之极”。

第二,中医也是一门仁德之学。北宋范仲淹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因为不管是做良相还是良医,都是可以实现兼济天下的儒家主张的。道家对中医的重视则更是不用多说,行医就是修道,行医就是证道。

中医看病的过程是令人愉快的。而每治好一个病人,其中的喜悦则是不言而喻的。

dd88a2e222cbb816d54808cceb757837

我们作为中医工作者,更不能去夸大某些方剂的适应症,什么包治、断根、祖传的话,这也是现代某些科学者攻击我们中医、攻击中医的方剂经不起重复的把柄。

好了,今天的中医知识就讲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3)

相关阅读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