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数字文化经济,走向消费新时代

文/陈根

数字社会时代,科技和文化的融合正在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一方面,科技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标签,它所引导的产业变革更是在雕刻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不断推动数字文化产业裂变发展和内容形态边界融合,融合多形态元素的内容新物种涌现,比如,云游戏、网络电影、虚拟主播等网络视听新现象,不断创造文化消费新热点和增长动力。

另一方面,文化在形塑一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行为上,是一个关键因素,这在数字社会尤甚。

英格哈特所主持的“世界价值观调查”,就说明了文化对经济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影响,文化价值观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也就是说,文化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一个社会如何面对现代化的挑战——与自由市场能否接轨、全球化的竞争能否适应、公民意识的建立有无等。

数字社会时代,随着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数字文化经济应运而生。数字文化经济既是数字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其所创造的经济以及文化价值更是在数字社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文化、科技和经济

显然,文化是经济的一部分,经济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从经济学角度看,虽然文化有时难以量化,但其价值却无人能否认。对于社会个体来说,文化消费是一种“非必需品”,但对于历史发展来说,“仓廪实而知礼节”,物质丰富后消费趋势的分野及社会习性的演化则是必然的。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平稳发展,人均收入逐渐升高,人们用于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也逐渐增多。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6-2019年,我国人均教文娱支出呈不断上升趋势,2019年末达到 2513元,较上年同比上升 12.90%。2019年,全国共有5.8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为86624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 7.0%。

《文化贸易全球化》也显示,近年来新兴市场的文化产品出口稳步增长。中国2013年文化产品出口总值达到601亿美元,位居世界首位,美国以279亿美元位居第二。自2004年起,中国就因大量出口视频游戏而在互动媒体产品贸易方面占有领军地位。

科技的发展则进一步为文化产业链中的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变革的可能。可以说,科技的发展为整个文化产业的价值链重构提供机会,通过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对文化产业链进行重构升级,推动文化产业更快更好发展。

在生产阶段,一方面,新兴的数字技术能够实现以尽可能丰富、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媒体形态来承载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信息,从过去的光盘、磁带,到现在的短视频平台、沉浸式体验等。另一方面,数字技术也会改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及基本方式,从而提高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

在流通阶段,新兴的数字技术则使文化产品的流通速度、流通成本、流通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其中,技术再造了文化产业内容产品的流通渠道,压缩甚至减少了内容分发环节,并且将消费和流通非常鲜明地与“场景”结合在一起。

文化的流通与消费同时完成,呈现出“场景化流通、数字化消费、沉浸式体验”的特点。比如,互联网技术对传统书籍报刊的冲击,使流通速度和流通成本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大大提高流通速度的同时,减少了流通成本。

在消费阶段,数字技术的发展既能够为消费文化产品提供硬件支撑,包括4K高清电视、智能手机等,使消费者能够体验形式多样、质量更优的文化产品。此外,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实现文化产品的精准投放,通过对消费者文化需求、阅读习惯、产品偏好的统计,可以为用户精准画像,改变以往泛泛阅读的模式,为消费者精准投放符合其偏好的文化产品。

可以说,文化与科技融合构建了一个复杂交织的系统,技术的经度和文化产业的纬度相互交织,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之间,形成一个覆盖全要素、全过程、全周期的“经纬图”,并进一步催生“数字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

推动数字文化经济走向未来

科技融合文化带来的数字文化经济是数字经济与文化经济结合的新经济形态。数字文化经济的关键特征正是将科技与文化这两个渗透到经济社会运行各个环节的变革力量和影响因素纳入一体,是数字文化产业超越文化产业边界与其他行业深度融合,经济社会进入智能化运行状态的新型经济形态。

数字文化经济是数字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字文化经济既包括数字文化产业,同时也包括在融合发展态势下数字文化产业与先进制造业、消费品工业、教育、体育、电商等行业融合发展产生的新兴行业、新兴产品或服务形态。

推动数字文化经济走向未来,首先,仍需要进一步释放科技和文化融合潜力。过去,文化产业更多是充当内容载体的作用,可能仅仅是通过书刊、报纸的形式将其他行业的内容表现出来,还停留在初级融合阶段。而只有在科技的支撑下,文化传播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在科技的加持下,文化产业和白酒行业的融合,就能够以全息投影、 VR/AR的形式将以更加丰富的形式将白酒背后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展现出来,增强白酒行业的底蕴,提升白酒行业的竞争力。

其次,应以都市圈为引领,激活区域文化消费活力。当前,受经济发展、人口密集度、互联网发展水平等不同特点,全国数字文化消费活动地域性特点明显。2019年数字中国指数分析,数字文化指数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态势,东部省份先发优势明显,中部、西部与东部的绝对值仍相差较大。

从中国七大典型城市群来看,城市数量占全国城市总数39%,数字文化指数总和占全国61.98%,成为数字文化市场发展的坚实力量。长三角城市群数字文化指数总和最高,占全国比重达14.64%。京津冀城市群数字文化消费活力平均位列第1 位,并且增速领跑七大城市群。

数字文化消费高水平的中心城市无疑对其邻域文化消费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事实上,文化的力量,就是将无意义的碎片组成有意义的拼图。是文化使得一个民族有记忆,使零散、疏离的各个小撮团体找到连结而转型成精神相通、忧戚与共的社群,从而增进了相互的理解,凝聚了社会的文化认同。

艺术或文学,与所有科学都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一方面突出个人和群体之不同,任何艺术表达都是个人创造力的舒张和个人能量的释放,另一方面它却又把孤立的个人结合成群体。

最后,文化是基础国民教育,奠定着国民的品位教养,发展数字文化经济,还应以下沉市场为引领,促进文化普惠发展。在数字社会时代,想要文化的力量更多地到达,激活数字文化消费潜力的新增长极,关键还在于下沉市场。

文化愿景的形成,必须来自人民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参与,才可以凝聚社区意识,可以产生文化认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乡村文化资源往往丰富而独特。创新的平台与媒介让优质文化资源以多元和丰富的数字文化形态实现连接和传播,为本地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一定程度上,文化科技的融合是一个新的故事世界的建造过程,这个世界由科技创生、文化衍生,也在这两大过程中实现着价值共生。

文化是生活,它决定我们眼睛所见、耳朵所听、手所触摸、心所思虑的整体环境的美丑。文化是经济,全面渗入到媒体、设计、建筑、音乐、电影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是外交、当政治协商触礁、军事行动不可的时候,文化是消弭敌意惟一的方法。

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给予人们一种反思自身的力量以及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的能力。而数字文化经济作为科技时代的新经济形态,既是数字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所创造的经济以及文化价值更是在数字社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