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觉振动,不可避免的文明病?

文|陈根

人类大脑很容易出现幻觉。上世纪80年代,耶鲁大学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向实验对象展示了一些图片,图片出现时会播放一小段音乐。重复多次,实验对象在没有播放音乐,只展示图片的时候也会“听”到音乐。其实手机幻听症也是一种触觉和听觉上的幻觉,但这通常会被我们忽略。

幻觉震动综合症(phantom vibration syndrome)是一种由科技产品所带来的现象。在手机普及化后大家开始依赖手机,当手机放在包包、口袋等看到的地方时,就会开始产生不安与幻觉。

这些用户已经习惯于手机响动,大脑会在他们“需要”的时候,让他们产生手机响动的错觉。研究发现,大约有68%的手机用户出现幻觉震动综合症,其中87%的人每周都会感到幻响,13%的人每天产生这种错觉。

这种误解主要源于大脑错误诠释轻微的肌肉痉挛,已经成为一种文明病,心理学将它称之为“信号发觉”(SignalDetectionTheory)。美国一项调查发现,90%的大学生均患有此症。

近日,日内瓦大学(UNIGE)和弗里堡大学(UNIFR)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小鼠和人类如何感知触觉振动,发现当振动的振幅变化时,大脑不能可靠地感知其频率,由此产生了一种虚幻的现象。该研究突出了人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可以偏离其物理现实的程度,进一步揭开了幻觉震动综合症的内在机制。

科学家们在一组小鼠和一组人类参与者中进行了实验,让参与者必须区分在手或爪子上感受到的多种振动频率。研究证明,小鼠对较高的频率(约1000赫兹)更加敏感,而人类的敏感度在更低的频率范围内是最佳的,约250赫兹。当振幅不匹配时,小鼠和人类都更难区分低频和高频。

这种错觉遵循一个简单的原则是出现高于或低于最敏感频率时(人类为250赫兹,小鼠为1000赫兹),会感到与这个首选频率更相似。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高频率的振动(如500赫兹)因此感觉起来比实际要低,而一个低频率振动(如150赫兹)感觉起来要高。

目前,相关论文A common computational principle for vibrotactile pitch perception in mouse and human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未来,研究人员准备探讨这种错觉如何以及为什么在大脑产生。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