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普通人逆袭的榜样!最聪明的笨蛋、最普通的圣贤

1811年,曾国藩生于湖南湘乡县。曾国藩从小的脑袋就不太灵光,在他13岁的一天夜里,曾国藩像往常一样进入了书房。今晚的目标是要背会一篇文章,那天夜里也如往常一样,曾国藩坐在书房一遍两遍三遍地吟诵着。

曾国藩不知道的是,他在那里背诵的时候,房梁上一直有个人在盯着他。小偷也算是倒霉,不曾想竟遇到这事。那晚他想偷点东西就走,谁知曾国藩进来了,他只能在房梁上等着。万万没想到的是,曾国藩一直背到了深夜,竟然还是磕磕巴巴的。小偷心里着急:照这个进度,估计等到天亮也背不会。

想到这里小偷也是豁出去了,他翻身从房梁上就跳了下来。然后开始大声地背诵那篇文章,背完后就大摇大摆地走了。曾国藩看的是目瞪口呆,五分钟后他才回过神。

曾国藩读书那叫一个费劲,连小偷都忍不住要在他面前“秀一把”,你说他得有多笨?曾国藩并不聪慧,那他是如何脱颖而出,成为万千读书人的楷模?方法其实很简单就俩字:死磕。“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靠着这种死磕到底的精神,22岁那年曾国藩考上秀才,然后又中举人中进士。到1838年,曾国藩成为翰林院庶吉士,他的仕途生涯正式开始。读书改变命运,曾国藩成了最好的例子。

步入仕途后大好的前程在向他招手,曾国藩也有点飘,每日喝酒看戏,忘乎所以。读书,在这个时候仿佛与他再无半点关系。

入职不久,翰林院给了他几十天的假期,他本打算利用这段时间充实一下自己。但这几十天,他依旧是每日喝酒、看戏地混了过去。经过这件事后,曾国藩很懊悔,大好人生怎能这样虚度过去!

曾国藩咬着后槽牙,立志要成为一代圣贤。该怎样成为圣贤?他给自己定下一个终生修行的计划:写日记和读书。

人生的目标有了,然后坚持下去就行。所以从1842年为起点,曾国藩就开始了自己的蜕变之路。每晚睡前他都要抽出时间来反思这一天的得失,反思的心得会记在日记本上。除了每日反思自己的过失外,曾国藩还特能看书,他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每日必读十页史书。

曾国藩的修行之旅,配合的天衣无缝:写日记反思己过是一种自我监督,是一种内在的磨练;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提升自己,是一种外部的激励。一内一外,曾国藩的成功是就是这样坚持下去的结果。

努力刻苦,再加上曾国藩踏实认真,曾国藩这个名字逐渐的名满京城,他的仕途也开始一路飙升。短短的十年间从一个小小的翰林,竟升迁了七次,成为二品大员。

1852年,曾国藩在老家丁忧(他母亲去世)。这个时候的太平军已经是渐成气候,打出了广西已经进入湖南界。在这样的情况下,清廷不得不鼓励地方来招兵买马,来抵抗太平军。

曾国藩响应号召,积极地筹办的团练,这支军队就是后来的湘军,是一支打不烂拖不垮的军队。事实证明,曾国藩早期的战绩犹如他的读书一样,败绩有好几大箩筐。

1855年,翼王石达开在湖口与湘军相遇,这一战曾国藩输的那是一个惨,他本打算一头扎入水中,来个一了百了。但幸好,他被部下拉回来了。1856年,在南昌的曾国藩,又一次差一点被石达开要了小命。在千钧一发之际,幸好彭玉麟及时赶来。

曾国藩不是战神,他之所以能取得对战太平军最后的胜利,其实只是四个字:屡败屡战。

曾国藩不是少年天才,更不是什么二代。他只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硬是靠着不屈的努力,成就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曾国藩在去世的前四天还在日记中写到:

“余精神散漫已久,凡应该了结之事,久不能完。应收拾之件,久不能检。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

曾国藩的这句话让多少人汗颜。一位学者概括的挺好:“自古圣贤可佩但不可学,唯有曾国藩可佩亦可学。”面对现实的种种,有时我们需要学习曾国藩。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人文。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