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如何破解,研究发现新方法

文/陈根

当一个人自己的免疫系统破坏胰腺中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时,就会发生1型糖尿病。尽管科学家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生长大量的替代β细胞,但研究人员仍在尝试许多选择来保护这些细胞免受免疫攻击。

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β细胞本身的功能问题可能有助于触发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攻击。可能有基因使β细胞功能失调,因而更容易成为免疫系统的靶标。

近日,乔斯林糖尿病中心的研究人员现在发现了一种不寻常的策略,最终可能有助于保护这种移植的β细胞或减缓疾病的原始发作。

哈佛医学院医学副教授乔斯林免疫生物学系研究员斯蒂芬·基斯勒(Stephan Kissler)在对小鼠模型和人类细胞的研究中发现,靶向一种名为renalase的蛋白质可以通过增强β细胞免受压力来保护β细胞免受自身免疫攻击。此外,研究人员还证明,现有的FDA批准的药物可抑制renalase并增加这些实验室模型中β细胞的存活率。

在本项研究中,科学家们首先采用基于CRISPR的技术,在模拟1型糖尿病的小鼠模型中,对β细胞系进行了全基因组筛选,以便找出某种可能保护β细胞的基因突变。在筛选出来的十多个基因中,研究人员最终确定了编码renalase蛋白的基因Rnls。此前,有研究表明,在人类基因组中,这一基因可能与1型糖尿病有关。

接下来,在小鼠的一部分胰岛β细胞中,科学家们功能性“敲除”了这一基因,在另一些β细胞中则予以保留。随后,把这些细胞都移植到了患有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小鼠体内。细胞的“命运”截然不同:敲除Rnls基因的β细胞存活了下来;相反,保留了该基因的β细胞死去了。

尽管对于Rnls编码的蛋白有什么细胞功能人们还并不清楚,但是基于对这种蛋白晶体结构的认识,这支研究团队发现,有一种早在数十年前即已获得FDA批准的老药,即pargyline,有可能靶向结合RNLS蛋白,作为潜在的抑制剂。

随后的实验结果验证了研究人员的预测,在给移植β细胞的1型糖尿病小鼠喂食pargyline后,移植细胞不仅在数周时间内保持存活,还产生胰岛素并逆转了高血糖症状;相反,对照组的小鼠在移植β细胞后会很快失去移植的细胞,并保持高血糖状态。

这给1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或许在不久的将来通过临床试验,能够给1型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