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话,具有潜在致癌性
文/陈根
充满未来感的基因疗法已经在不断突破的技术和报道里,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简单来说,基因疗法就是将功能基因递送到患者体内,以矫正或置换治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这种治疗方法中,目的基因被导入到靶细胞(target cells)内,它们或与宿主细胞(host cell)染色体整合成为宿主遗传物质的一部分,或不与染色体整合而位于染色体外,但都能在细胞中得到表达,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病毒载体则是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的重要一环。目前有两大类病毒载体最为常用,一类是逆转录病毒载体(Retroviral vectors),一类是腺相关病毒载体(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s)。
其中,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是目前发现的一类结构最简单的单链DNA缺陷型病毒。而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源于非致病的野生型腺相关病毒,具有安全性好、宿主细胞范围广和在体内表达时间长等特点,目前的科学界共识是AAV不会导致任何人类疾病,因此成为目前最有前景的基因治疗载体。
而近日,一份发表在国际期刊 Nature 子刊 Nature Biotechnology 的研究论文打破了AAV病毒基因治疗这一神话。
具体来说,研究人员对患有A型血友病的狗进行的AAV病毒基因治疗试验,效果明显,在治疗后长达十年的观测,研究团队发现AAV病毒携带的治疗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体上控制生长的基因附近,有诱发癌症的可能性。
事实上,近20年来,科学界对AVV基因疗法安全性的怀疑从未停止。先前已有研究发现:在新生小鼠体内注入高剂量的AAV病毒后,它可以将其遗传物质整合到动物的DNA中,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但许多基因治疗专家仍然认为,在新生小鼠身上的发现与人类成年人无关。
这也提示了未来的研究需要对AAV基因治疗的潜在遗传毒性进行长期监测。尽管基因疗法的为人类打开了另一扇大门,无论是基因编辑还是基因修饰,都给罕见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为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生存率的提高提供了更多可能。
但任何前沿技术都需要面对伦理的考验,从基因编辑的性质、效应和制度,我们依然需要更多的谨慎和设计。
相关阅读
最新阅读
-
国家卫健委:针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部署,对春节返乡问题进行解答
2021年1月23日
-
2021年1月23日
-
一加9/9 Pro参数基本确认;苹果华为小米将用LTPO屏幕
2021年1月23日
-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数据: 1月23日9时59分在云南昭通市盐津县发生4.7级地震
2021年1月23日
-
小米Redmi值得买手机盘点:被验证一年好产品,还能再战一年
2021年1月23日
-
2021年1月23日
-
英国伦敦中央刑事法院22日做出判决:英国货车惨案4名共犯被判刑
2021年1月23日
-
西藏警方介入调查:网传的“西藏冒险王王相军失踪成谜”视频事件
2021年1月23日
-
2021年1月23日
-
能把天玑1000+卖到4000的或许只有荣耀了(与华为无关)
2021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