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法治中国“十四五”,让公平正直落地

文/陈根
半月谈最近也就习总书记关于法制中国建设进行了阐述,而前不久发布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下称《规划》),更是对法制中国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思路以及具体的推进实施时间表。
这部规划可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也向全党全社会,更主要的是向全国的司法系统传递出了互联网时代与全球化背景下法制中国建设的迫切性与重要性。这部规划是“十四五”时期统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施工图,让我们认识到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未来5年,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推动良法善治,建设一个有规则,有法律信仰的社会重要性与历史使命价值。
治国理政,法治先行
《规划》提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力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何谓良法,即符合时代和人民要求,满足新科技所带来的社会变革下的人民需要的法律法规。良法也可以简单通俗的理解为人性化的法律法规。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全球化融合的不断深入,不论是国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或是国民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不断提升。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简单生存需求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个体尊严与社会规则层面的追求。
随着大数据与数字孪生城市治理模式的不断完善,以及在互联网时代下的透明化、规则化、信息化、平等化的价值文化影响下,国民对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政府治理也就有了同样的期待与诉求。而在当下,人民群众对立法的企盼是向往的,对法制中国的建设也是期待的,但期待下的忧虑则是这些法到底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会不会受到无形的权力之手干预。
因此,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看到了当下日益增长的人民对于法制法规的诉求,以及社会所存在的一些司法不公、司法不全、司法不清等矛盾与问题,瞄准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规划》以供给侧改革的思维,大力增加法治供给。坚持立改废释并举。一方面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另外一方面对已有的法律体系进行梳理、优化、完善。
比如,针对互联网平台涉嫌垄断,互联网金融、公民个人信息频繁被泄露,直播带货乱象等新兴互联网领域违法现象,《规划》提出,加强信息技术领域立法,及时跟进研究数字经济、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基因等相关法律制度,抓紧补齐短板。这也让我们看到治国理政,法治先行的法制中国建设已成为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基石。

以法治厘清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法治中国,要达到良法善治,必须推进权力运行法治化、阳光化、约束化,这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法制中国建设的基础保障。
《规划》指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着力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理清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一直是习近平主席所关注的,关于政府权力与职能的边界问题。
而要理清政府的权力与边界这其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方面需要更加注重用法律和制度遏制权力的手不当干预经济活动的行为;另外一方面是遏制有市场经济影响力的关系网借权力的手干预司法公正的问题,而这种情况在一些经济活跃度高的三、四线城市尤为明显,比如浙江省乐清市人民法院就存在着典型的权力干预司法公正的问题。
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该如何拿捏,清单制度的推出就成为了权力边界界定的有效范本,同时也是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治理的一种创新。清单制度已经勾勒出法治政府、政府改革的清晰路径:“大力推行清单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编制完成并公布中央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备案管理事项清单,国务院部门权责清单于2022年上半年前编制完成并公布。”
以清单制度的形式,划定法治政府的边界,将有助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法制政府的推进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在融入国际社会与经济中非常关键的基础。因此,《规划》特别提出,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破除隐性准入壁垒,普遍落实“非禁即入”,全面落实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制中国准则。同时,全面清理、废止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形式不合理规定,坚决纠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一方面通过不断的改革开放,引入国际资本盘活市场活力;另外一方面通过对政府权力的约束来释放市场的活力,让市场经济在公平的法制环境中充分发展。

捍卫公平正义,让人民有尊严
公平正义是人民尊严的基础。法制社会的建设在赋予人民公平正义,在赋予人民尊严的同时,必然会影响到特权,或者说权力的手将会被约束。“治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公平正义是人民的期盼,也是我们党和国家长期追求的价值目标。
冤假错案即不公平的判决,对社会公平正义伤害极大,对人民树立法制信仰带来极大的伤害。随着社会的文明化进程不断的向前,人民对于个人权利的保障也提出了更多的诉求,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个体的正当权益是一个文明社会,一个现代社会,一个法制社会的基本体现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法制的规则性、严肃性是公平正义的基石。
由于历史的原因,几千年的宗祖制社会治理文化的影响下,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或者四五线城市,各种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导致司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干扰。比如浙江省乐清市人民法院,其司法在温州市的司法系统中不公性都一直处于榜首,但却一直没有改善。在一个经济还相对发达的五线城市今天出现与存在这样的情况,无疑是一个乐清样本,是诸多司法不公中的一个缩影,是法制中国建设中重点要整顿的案例。
其背后的原因归结起来有三点:1、是基层司法人员的法制底线薄弱,容易受到利益与人情关系的驱动与干扰;2、是基层司法人员的监督与问责督察不到位,越是基层社会监督的阳光照射不到,就越容易让基层的执法人员懈怠;3、基层的官员由于地方的各种经济利益牵扯,以及对权力与监督缺乏敬畏之心,导致其习惯性的插手、干预司法审理。
而本人亲眼就目睹了乐清人民法院朱慧呀法官公然挑衅法律,公然挑衅法制中国建设要求下的法制公平正义。其故意滥用权力的行为无非有三:一是其本人毫无法制底线与原则,借助于权力来为自己的利益进行寻租,从内心抵制中央的法制中国建设战略;二是背后权力的手干预司法,政府系统的人员为了获得自己的权力寻租来施压法院审判;三是个人职业素养与操守低下,在基层法院靠裙带关系获得晋升与生存后,迷信裙带关系而不敬畏党中央的精神。
培根说,一次犯罪不过是污染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却是污染了水源。因此,《规划》的出台可以让文明看到党中央不仅意识到了基层司法建设的重要性,更是看到了基层法制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灰色、黑色,各种阳光照不进去的地带。
从党中央的层面推行《规划》,一方面需要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求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通过一段时间的整顿与治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另外一方面也是对基层司法人员以及地方官员的提醒,法制中国建设的阳光终究要照射进来,要约束权力的手,让基层地方官员的权力行使在阳光下。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完善有效防范和及时发现、纠正冤假错案工作机制”写入《规划》,可进一步让老百姓信仰法律,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除了让公民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也是我党推进法制中国建设过程中的一种自我纠错制度,以换人民一个正义。
法制中国,将给人民以正义
从《规划》的目标中看到:“到202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多维度、全面的法制体系,包括法律的制度、执行、监督、纠错、问责等各个方面,其中更是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努力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伯尔曼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因为只有法律的精神理念到达了每个人的内心,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法治才能发展。而只有当国家以法制进行治理的时候,人民才会对法制建立信仰。而当人民有信仰的时候,社会就会有规则,社会就会充满正能量。在我们国家日益强大的今天,法制中国的推进是获得国际社会尊重的一项中央战略,也是未来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
进入新科技时代,人民群众从过去的物质文明追求的层面逐步向精神文明追求层面转变,互联网的开放、自由、民主、公平等文化的影响,促使这个时代的国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自由等方面有了高的追求。
因此,建设文明社会需要更好发挥法治中国、法制政府、法制社会这样一种基于法制为根本的社会长远治理体系,让社会能在规则下运行,在阳光下运行,让新现代特色社会主义更具活力与魅力。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