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沉默的性教育,喧嚣的性伤害

文/陈根

3月9日,全国政协的一项提议将性教育纳入中学生教育课程体系,带着微博标签被顶上热搜。政协委员马秀珍认为,我们的性教育不能再沉默,与其遮遮掩掩,等问题出现之后才急急忙忙采取措施补救,倒不如采取主动。此次建议或许将成为一个开始的信号——那些中学逃过的性教育课,终于要补上了。

“性教育不能再沉默”

在孩子面前谈性,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如李银河在《李银河谈性》里所讲:

在西方,人人都在谈性,而中国的人们还有点“谈性色变”;在西方,性科学(包括各种调查研究、心理分析治疗)铺天盖地,而在中国,性还基本上囿于私人的卧室之中。

在西方,与性有关的论争常常围绕着正确与错误、正常与反常、善行与罪恶而展开;在中国,与性的地位有关的却是重大与渺小、崇高与羞耻、上流与下流的问题。

比如,英国自2000年起,政府就设置了一个名为SRE(sex and relationship education)的项目——所有公立中学都必须上性教育课。如今,英国孩子们从4岁上学开始,就要接触性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也与时俱进,增加了如何应对性骚扰/性侵犯、情色短信、青少年欺凌(如强迫同学拍裸照)等内容。

在美国,目前,大多数州都同意在7到12年级(相当于从初一到高中)将性教育课程加入生理健康课程里。但由于美国国情以及种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人们有权选择是否接受官方指定的性教育课程,并且保持对不同种族和文化差异的尊重。

然而,中国的传统却让大人们都羞于谈论性与情欲,更何况是对孩子谈起。在各种官方或非官方的语境中,当不得不提及“性教育”时,它也可能会被其他词汇取代,比如青春期教育、生理教育、健康教育。在中国,至少九成家庭无法与孩子进行正面的性教育指导。但越隐秘,也越兴奋;越隐秘,也越羞耻。

中国青少年儿童在性教育上的缺失,已经严重危害了我国青少年的成长。2015 年,中国农业大学方向明教授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的报告显示,9.5% 的中国女孩和 8% 的中国男孩曾遭受过某种形式的成人性侵。这意味着,大约每 10 个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面临过性侵。

面对频发的不良事件,性教育的缺失无疑是一重要成因。因为性教育的缺失,有的孩子会被月经、遗精吓得惊慌失措,有的孩子会在受到性侵害时无法抗拒、守口如瓶。显然,只有当每一个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性侵害行为时,才可能在面对性侵危害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从而减少孩子遭遇性侵的概率。

此外,美国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禁欲式性教育不仅传递了不正确的医学知识,还会导致负面的性别刻板印象、对性少数群体的边缘化等。

性教育的缺失,会让很多孩子和年轻人,只能通过参差不齐的渠道获取两性知识,但这些知识却可能是错误的,比如最常见的:体外射精不会怀孕;宫颈糜烂是私生活混乱导致等等。这些错误的知识和观念,不仅让人无法有效保护自己,甚至会带来羞辱和挫败感。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日益开放,网络环境中的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孩子通过互联网接触性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可避免,家长单纯地通过约束和管制来防范他们接触性知识只会让孩子更好奇,从而错过对孩子正确引导的合适时机。

显而易见,性教育完全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不仅应该开展性教育,更要发挥其最大效果。

从性教育到良好性教育

要开展性教育,还要开展良好的性教育。

当前,社会结构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性”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对于性教育来说,避孕、预防性病或者理解男女的生理差异已经不再能满足社会对“性”出现的新的变化。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面性教育”观点,两性关系、价值观、权利和文化,社会性别,暴力和安全保障;健康与福祉技能,人体与发育,性与性行为,性与生殖健康都是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性教育本质上依然是教育,更是建立在好的依附关系之上的教育。这种特殊的教育是能让一个人了解自己,爱其身体、心理、性别,理解人的欲望、性的界限,学习与人互动,学习做自己,并修复自己的人格脊椎——依附能力、情绪能力、人际能力、资源使用能力及人生哲学教育。

从生理到文化,从观念到社会规范,都是“性”的一部分。只有通过科学的性教育,建立有层次的、系统性的性教育体系,才是完整的性教育。这不仅对于预防性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更对真正实现社会层面的性观念的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此外,性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性教育不是父母与童年孩子进行一次或几次“郑重其事的谈话”,就能够产生终生的防护作用。为了培养具有良好性知识的儿童,父母必须认识到,性教育像其他涉及价值观的重要问题一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在性教育持续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发展阶段传递适龄的适当信息。没有人会向5岁的孩子详细讲述避孕措施,但人们却可以在一开始告诉孩子,每个婴儿都需要得到关爱和照顾,大人会有计划生育,规划家庭中小孩子的数量。这将为以后更深入的讨论奠定基础。

性教育的过程,也是父母再次学习的过程。重要的不仅仅是关于性的教育,更是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协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性好奇、性探索与情欲感受,是在这一过程当中帮助他们建立自尊,觉察自己,自信地运用适当的人际能力面对自立的欲望。

除了发生在家庭内的性教育,还应重视学校和社区在中学生性教育中的联合作用。以校园、课堂、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合作为依托,将性生理、性观念、性道德教育融入青少年的日常。就比如此次政协建议中,将性健康教育纳入中学生教育课程体系,从而提高青少年性健康水平。

马秀珍提出,提高我国性教育课程的质量,一是要确立性教育的课程地位,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育人特点做出明确的课时安排;二是加强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设置性健康教育教师岗位;三是制定全国性的性教育课程标准或指南,支持开展性教育的研究、资源开发以及教师培训等工作;四是建立性教育评估监督机制,将性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估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中,监测性教育教学效果。

性是人类最后的框架。过去,全中国人都在模糊的边界里,审视自我和他人的性与情欲。现在,模糊的边界逐渐清晰,性与情欲从“隐秘”到“显现”。那些中学逃过的性教育课,最终可能还是要补上的。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