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正拉开序幕

文/陈根

生物多样性反映了生态系统中不断增加的组织层次和复杂性,包括基因、个体、种群、物种、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等层次,也反映了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是系统功能多样性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正因为植物多样性的顽强,大部分自然条件下的动物栖息地才并不会完全土崩瓦解。不幸的是,人类对原始森林的砍伐,拉开了栖息地非自然毁灭的序幕。

自1990年以来,全球已有约4.2亿公顷森林土地被转换为其他用途。过去十年间,每年约有1000万公顷森林被开垦为农业用地或转换为其他用途。森林的退化带来的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最为直接的,就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损害。

虽然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但灭绝发生的自然背景率是大约每年1到5个物种,而目前估计物种消失速度却是自然背景速度的1000-10000倍,这意味着,到2050年,多达30%-50%的物种可能会灭绝。

现在,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目前淡水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速度超过了白垩纪末期杀死恐龙的大灭绝的速度:现在几十年到几百年的损害可能需要数百万年才能消除。

该研究小组专注于淡水生物群,这是世界上最受威胁的生物群之一,他们收集了一个大型数据集,其中包含了过去2亿年中欧洲的3387种化石和活体蜗牛。科学家们估计了物种形成和灭绝的速度,以评估物种出现和消失的速度并预测恢复时间。

这项研究的结果最近发表在《地球与环境通讯》杂志上,其结果无疑是令人震惊的。虽然第五次大灭绝期间的灭绝率已经大大高于以前认为的淡水生物群的灭绝率,但依旧无法与目前第六次大灭绝事件的预测的未来灭绝率相比。

平均来说,第六次大灭绝事件预测的速度比恐龙灭绝时的速度高三个数量级。到2120年,已经有三分之一的活着的淡水物种可能已经消失了。可以说,当前地球面临着最糟的一次物种死亡,也是人们在21世纪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

在自然条件下,“天择”让生物有生有死,使其存活率总是能保持动态的平衡。而“人择”用一套以单一物种,即我们人类为唯一照顾对象的择汰机制打破了曾经的动态平衡。生物多样性或许有其顽强的一面,却远没有人类文明那种可怕的扩张能力。这值得我们警钟长鸣。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