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送号(Miaosong.cn)自媒体发布平台整站出售公告


天龙屯堡,开在贵州一朵明朝的花 - 秒送号

天龙屯堡,开在贵州一朵明朝的花

天龙屯堡,是六百年前明朝种下的花,在贵州的平坝,被喀斯特地貌的大山包裹着,仿佛与世隔绝,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他们依然是六百年前的大明生活,文化,风俗,建筑,生活习惯,服装,都还是大明朝的样子,就像一朵明朝的莲花,几百年修行,依然是纯纯的模样。仿佛时光静止,在那一年的那一天。

那一天,朱元璋派兵三十万剿灭元朝在西南的抵抗势力。大胜之后为了进一步巩固西南统治,决定军队就地屯垦。闲时为民,战时为兵。而这部分人大部分是江浙一带的士兵,他们以家庭为单位,成为了西南第一批军屯移民。然而军队人数毕竟有限,要想与当地众多的土司势力抗衡,朱元璋又将一批流民、犯罪的富户等强制移民,这批人被称作“民屯”。后来随着商贸的发展,又出现了一批“商屯”,逐渐改变了西南地区“夷多汉少”的局面。

正是这种移民大潮的影响,形成了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发展的“屯堡文化”。他们仍然说着明代的官话,穿着明代的长衣大袖,并带有江南传统刺绣的花边。女人习惯用三寸宽的白布裹头,升级为婆婆之后才可以换成黑布。脚上是精致的绣花鞋,一边是自己穿,一边是传承。他们走石头铺的街,住外面是石头里面却是木结构的三合院。在大山,在石头的包围里,是密不透风的城堡,是明代遗风的屯堡。

这种大规模的屯田运动,是有史以来西南地区首次大开发,正是由于明朝土地制度及行政制度的介入,让贵州建立起完善的封建社会制度,从而奠定了贵州独立的基础,于明朝永乐年间建省,结束了依附于云南,四川等省的管辖。贵州,从此有了自己的身份,屯堡,成了贵州最初的痕迹。

行走于天龙屯堡,脚下一块一块被岁月磨光的石头,就像明朝少女的铜镜,总有几份原始的羞涩。墙壁上的石头缝里,挤满时光的青苔,就像当年士兵遗落于田间的兵器,因为垦荒而失去了锐利。推开低矮的院墙,仿佛置身于烽烟未尽的堡垒,忽然就有了一种安全感。眼前开阔的是天井,雕梁画栋的是住屋,恍惚,是江南的错觉,原来,这里就是从江南搬过来的故乡。

每一种古老的美都源于信仰一般的固守,一个六百年的时光都不曾改变的世界里,不是他们没有新东西的诱惑,而是宁愿为守护传统而放弃,于是才有了今天的天龙屯堡,像一块明朝的活化石,纯朴而安静地诉说着六百年前的明朝故事。男人们喜欢背着手走路,就像曾经那些不情愿的姿势。习惯了用一尺宽的布幅,所以即使现在有了更宽的布料,他们依然习惯裁剪成一尺再重新缝合。习惯了用糯米和米饭做成饭团,曾经是行军的干粮,今天依然是最喜欢的主食。因为好客,怕客人吃不饱而发明了“添飞饭”,如今依然是待客的习俗。正是这些几百年的不变,让天龙屯堡成了迷一样的存在。

总有一些角落里藏着惊喜,是历史的遗留,也是文化的延续。而天龙古镇无疑是一段原汁原味的明朝光阴。在那里,回到明朝,感受明朝初立时的慌乱,那是石头城给予我们的记忆。感受明朝江南迁徙而来的富庶,那是木格的窗子,雕刻的门楣给予我们的诉说。感受明朝军屯的文化,那是女人的服饰,男人的行走给予我们的见证。明朝,或许我们想象不到曾经的美,但是在天龙屯堡,你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一看,六百年前明朝的样子,那朵不曾凋谢的莲花,依然刻着明朝的信仰。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记录黔东南,分享黔东南~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