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企业研发费用精准统计难点分析

研发费用的确认走向规范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小编认为一个注重规范经营的企业,人为的主观目的的干预最好日渐杜绝。企业真正走向强大,需要坚定不移的把真正的注意力转移到研发活动。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当要确认年度研发费用的具体金额时会存在较大的难度。小编估计大部分财务人员都没法准确说出,甚至是问同一企业不同的人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这些类似问题的存在归根到底是研发费用统计和确认层面的问题。那么又该如何解决呢?接下来,小编就企业财务日常的研发费用统计问题进行实操分享:

一、研发费用指标存在的地方:

研发费用真实发生的部分企业,却完全没有进行任何财务层面的处理,谈及统计毫无头绪。而对于研发费用实行单独核算或建有辅助账的企业来说,研发费用这个指标通常存在以下几个地方:

1、财务报表:

(1)研发费用真实发生且建立独立的研发费用核算管理体系的企业,可以通过系统数据导出汇总或人工统计来获取最终的研发费用金额;

(2)研发费用通常会分非审计和已审计两种:非审计的数字为企业内部统计和确认的过程;已审计的数字又分企业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和研发费用专项审计;

小编提醒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研发费用支出在报表上体现的只有费用化部分,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而从研发费用资本化处理来看,财报中研发费用的数字并不一定等同企业全部研发费用投入。

2、年度纳税申报表:

高企新政施行以来,高企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的实际操作都已与年度纳税申报表产生关联,《研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要求在纳税申报时作为报表附注与纳税申报表作为同等重要的材料一并上交税务部门。

3、高企季报:

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后,企业需要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每个省/市科技统计数据处理系统填写每个季度企业关于研发费用的一些基本信息。

4、统计口径的B107-1与B107-2表:

两个表中的科技活动经费、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和常说的“研发经费”之间是否可以划等号或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也是长期困扰部分企业财务人员的问题之一。

小编特别提示:这两个表在涉及申请企业技术中心时是非常之关键的,每年都会有企业不填或者误填这两张表导致无法顺利申报企业技术中心。

5、各类项目申报的注册登记表:

政府补贴项目均需要开通网申渠道,而网申需要填写诸多的企业信息,通常情况下研发费用的数据必定会包含其中。

总结:

通常而言,研发费用数字指标会存在上述的五个地方。在日常的实操端,研发费用的出处是不变的,但是因为后期不同的场合和口径导致研发费用在统计层面时发生了变化。

二、研发费用统计难点分析

至于研发费用准确统计难的原因在哪?小编从如下角度进行简单的总结,具体如下:

1、企业角度:

(1)当面对同一笔研发支出时,不同的企业人员甚至是审计人员的确认依据和结果都有可能不一致;

(2)部分企业实际参与归集的人员不能抓住其中要点和关键证据。

总结:

上述问题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研发费用如何进行界定和确认的问题。

而这些都为精确统计带来了挑战,进而导致部分企业在源头上就存在少归集、错归集、乱归集的现象,最终获取的数据的可靠性极低。

2、统计角度:

(1)企业会面对各种不同定义口径的研发费用,当需要抓取和填报时,部分企业在进行具体选择时不知所措;

(2)部分企业经常发生人员变动、忘记填报的理由和依据、内部进行调整等相关现象。

总结:

上述客观性问题的存在,如若不妥善解决,会恶性循环。此时,小编建议企业搞清楚费用指标的定义和要求,谨慎填写。或者当没有审计报告背书时,建议选其一或者重新填写来处理会相对稳妥些。

3、政策角度:

创新创业大潮中,研发费用指标无疑是最能反映创新成效的指标之一。因此企业会碰到各类关于研发费用的政策如税前抵扣、后补助等,面对这些利好,部分企业不能合规的“控制自己”,为了研发费用的提额而涉及人为干预,而主观性的干预难以规范。

通过上述两点的分析,大家不难发现研发费用金额实现完全精准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更好的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和规避日常的风险,小编认为可以通过做好过程环节来做到相对的规范,具体方法如下:

1、归集:

企业在面对不同的项目进行研发费用归集时,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不同项目的费用可归集范围是不同的;

(2)企业需要不断规范研发项目的过程管理;

(3)针对不同项目特点,遵循“就多、不重复”原则;

(4)通过不同项目的审计加深差异理解,再反馈到平时的归集。

2、确认:

在研发费用数字确认上,小编建议企业最好以审计报告的数字为准,否则建议以财报或研发费用辅助账上的原始数字为准。小编需要提醒的是当没有审计报告作为支撑时,部分企业一旦填了研发费用数字,后续都会延用该数字或在稍作修改,基本不查找原始数据和考虑不同定义和口径等,进而导致一步错,步步错。

3、使用:

目前,尽管研发费用在定义上、归集和确认方法上有些差别,但对企业而言,更重要的可能规范内部的管控流程,每个环节把关,包括统计依据的留存和交接环节的把控。

在数字进行科学的确认后,小编建议在后续的使用中尽量保持不变,区分的口径越少越好。当面临必须变化时,应保留每一个口径数据和依据,搞清楚差异并做好备查资料,从容应对期备查进而给出合理的解释。

总结:

研发费用的确认走向规范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小编认为一个注重规范经营的企业,人为的主观目的的干预最好日渐杜绝。企业真正走向强大,需要坚定不移的把真正的注意力转移到研发活动。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您身边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专家。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