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海之下,群体免疫终是幻影

文/陈根

群体免疫,又叫做社区免疫,也就是当足够多的人对导致疾病的病原体产生免疫后,使得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个体因此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群体免疫理论表明,当群体中有大量个体对某一传染病免疫或易感个体很少时,那些在个体之间传播的传染病的感染链便会被中断。

群体免疫的关键则在于,即使有零星的感染病例,病毒传播也会由于环境中没有足够的易感宿主而被及时阻断。也就是说,实现群体免疫,需要已接种疫苗或已感染病毒的人不会再次感染或传播病毒。从新冠疫情的发展来看,想要终止新冠肺炎疫情,群体免疫似乎是必然的选择。

但是,根据近日发表在《传染病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所长安东尼·福奇博士、NIAID所长的高级科学顾问David M. Morens医学博士和NIAID所长的办公室主任Gregory K. Folkers表示,传统的群体免疫概念可能不适用于新冠病毒。

2022040809453647

究其原因,还在于包括病毒的特点和当前社会动态在内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病毒不断变异为新变种的能力;无症状的病毒传播,这使公共卫生控制战略变得复杂;先前的感染或疫苗接种无法提供防止再次感染的持久保护;不理想的疫苗接种覆盖率;以及对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坚持。

显然,当疫苗保护效力与病毒突变都存在不确定的情况下,群体免疫也就无从提起。更何况,疫苗的保护效力越低,病毒突变的可能性越大,需要接种的比例就越高。而在部分国家,即便是想实现55%的疫苗接种,都十分具有挑战。

从接种限制到分配不均,从保护效力遭质疑到病毒突变,完全攻克新冠的门槛似乎仍旧遥不可及,而当前,疫情的局部流行依然是常态,未来的疫情发展趋势将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以及病毒如何演变。与新冠病毒的共存成为新常态,疫情依然是不确定的。

不过,研究人员也指出,在不对社会造成重大破坏的情况下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现在是可以实现的,因为通过先前的感染或疫苗接种、加强针、抗病毒药物、单克隆抗体疗法和广泛使用的诊断测试,存在广泛的背景免疫力。

同时,开发泛冠状病毒疫苗的研究仍然至关重要,这种疫苗可以防止多种冠状病毒或至少是多种新冠病毒变种。就算不能实现群体免疫,在与新冠搏斗两年后的今天,我们也有了更多办法降低可能会出现的伤害。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