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1|2岁女童遭车辆3次碾压18位路人视而不见 国人迎道德拷问

当然在那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能负担起出境游开销的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人来说,排解生活、职场压力的途径,除了社交网络之外,还是电视。也正是这一年,《甄嬛传》《步步惊心》《宫锁心玉》横空出世,引导了新的收视潮流。此后数年,宫斗剧霸屏成为了常态。

2011年7月23日19时17分,年轻的80后教师施李虹,在探完亲从杭州返回温州的D3115次动车上,用苹果手机发布了一条再日常不过的微博——“人小脾气大,小宝贝,你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懂事啊。”

施李虹是写给两岁半的淘气女儿,女儿全名叫项炜伊,她正是在“7·23”甬温线动车事故中奇迹获救的小伊伊。这条微博也成了施李虹生前最后一条微博。

图/2011年7月26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里,项炜伊正在接受治疗,她的床头放满了祝福的礼物

跟施李虹一样,小伊伊的父亲项余岸也是位中学教师,不久前刚考上教育局的职位。对一家三口来说,日子波澜不惊,但也值得憧憬。为了记录女儿成长的过程,施李虹5月就开通了微博,昵称直截了当——“@一一成长回忆录”。只是这个时髦的社交工具,施李虹用起来还不太熟练,“注册微博许久,竟然忘了帐号和密码”,直到7月17日才重新登陆成功。

2011年是中国社交网络的崛起之年,截止年底,新浪微博的用户数达到2.5亿,网民使用率为48.7%。和当时的多数用户一样,施李虹用它来记录、展示生活,她甚至把勤写微博看成是“对伊伊有个交待”的方式。7月18日,小伊伊人生第一次坐上象征中国速度的动车组时,施李虹欣慰地写道,“伊伊第一次坐动车去杭州,记念一下”。

图/小伊伊妈妈的微博,最新一条动态停留在事故发生那一天

谁也没想到,这趟被动车连接起来的探亲之路成了死亡之旅——7月23日20时30分05秒,施李虹生前最后一条微博发出一个多小时后,因为温州南站列控中心信号故障,时速16公里的D3115次列车,被北京南站开往福州站的D301次列车追尾,六节车厢脱轨。

项余岸和施李虹这对年轻伉俪,没能逃过死神的魔爪。事故共造成40人死亡,幸运的是,年幼的小伊伊,在被困20多小时后被救援人员发现,成为最后一个获救的生命。

图/浙江温州动车事故现场,这张显示部分车体损毁严重的图片被广泛流传

然而,奇迹无法掩盖悲剧的底色。事故现场极具冲击力的图片,沿着社交网络直抵人心,举国的震动化作哀悼的蜡烛。而施李虹生前那条微博,两天内就被转发了近五万次。现在它仍然完整地存留在“@一一成长回忆录”上,跟帖13万多条。如果你打开查阅看会发现,直到今天,每隔一两天都会有网友前来问候悼念。

动车事故险些扼杀中国高铁

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正式运营,它是中国第一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高铁。这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启。普速绿皮车被D字头、G字头淘汰,中国人在出行上开始了消费升级。

动车事故发生后,高铁建设的跨越式进程被打断。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说,“这不是一场自然灾害,而是一起特别重大的铁路交通运输事故。”而调查数据显示,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接近两亿元。更重要的是,它对人心形成了猛烈的冲击。一时间,知名评论人童大焕那句——“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被疯狂转发。

有个细节值得一提。7月26日,首个赔偿协议达成,29岁的遇难者林焱获赔50万。因为是沿用2007年《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的旧标准,如此低的赔偿额度,引发了舆论不满。它成为高铁走得太快,社会管理体系跟不上的一个缩影。

图/2011年7月25日,温州殡仪馆内,动车追尾事故罹难者家属悲痛哭泣

动车事故引发的舆论风暴,让国人重新审视高铁建设的必要性,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高铁全面降速。至于处在规划建设中的线路,因为银行信贷收紧,进入大面积的停工状态。关于当年的困难局面,《高铁风云录》形容道,“中国高铁几近被扼杀”。

形势比人强,中国的高铁最终没有被扼杀。在动车的锅该不该高铁来背、高铁要不要重新提速的讨论中,京广高铁于2012年全线开通,中国高铁从动车事故的阵痛中慢慢恢复。截止到2015年“十二五”末期,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

当然,有些个体的命运再也无法复原了。比如原铁道部长刘志军,动车事故发生前的2011年2月,他因为严重违纪被免职。五个月后的动车事故,作为高铁建设的主导者,他再次被严肃处理。2013年7月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刘志军死刑。

图/刘志军案庭审现场,截图来自央视新闻

同样被改变的,还有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贡献“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的年度名句后,媒体和舆论的围猎,直接导致了王勇平的停职。在停职消息公布时,他不无感慨地说,“我不想再和媒体接触了,我只想过安定的生活”。

经济发展了,道德却滑坡了

这一年,人们不仅开始审问经济建设,还开始审问社会道德。

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在广东佛山南海黄岐的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小悦悦在巷子中玩耍,不料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货柜车碾过。

整个过程被旁边一间劳保店的摄像头拍下来,当监控录像在社交网络上传播开时,人们愤怒地发现,在小悦悦被三次碾压的过程中,一共有18位路人经过,他们却视而不见,或者看两眼后离开。直到第19位路人,也就是后来为大家熟知的拾荒阿姨陈贤妹出现,才将她抱离。

图/2011年10月19日上午11点,广州军区总医院透露,小悦悦病情进一步恶化

经过八天的抢救,小悦悦还是离开了人世。18位冷漠的路人,被推上风口浪尖,网友开始追问甚至人肉他们的个人信息。事发地媒体《佛山日报》,在头版上推出了利刃般的审问标题——《这一天,他们令佛山蒙羞》,广东十多个部门还开展了谴责见死不救的大讨论。

5年前彭宇案对人心向善的冲击,显然已无法为拒绝施救提供解释。救人者陈贤妹拾荒阿姨的身份,成了对18名健壮路人的极大讽刺。透过小悦悦的命运,人们看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的高度脱节。

在审问冷漠的路人之余,蜂拥而至的媒体,将聚光灯对准了拾荒阿姨陈贤妹。作为小悦悦事件中的最后一抹温情亮色,陈贤妹成了世道人心的最后高地,她登上各地报纸的头版,频繁站上领奖台。

图/2011年10月17日,广东佛山,陈贤妹在接受媒体采访

重建社会道德的努力,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小悦悦离世两天后的10月23日,佛山市民在事发地聚集,悼念小悦悦,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青年音乐人陈翔,还专门的创作了一首名为《如果遇见你》的歌曲,并且在当年的湖南卫视跨年晚会上唱响。这首歌的歌词写道,“有的时候世界热情不够,天使也会在云端难受”。

社交网络见证了2011年的道德滑坡大讨论,不过在高度的共识之外,人心复杂的一面也显露出来。小悦悦离世后,多疑的网友质疑其父亲“拿着钱跑了”。

至于陈贤妹,道德光环加持下的日子也不轻松。围追堵截的媒体,打断了她平静的生活,她还被质疑是在炒作。在她看来,小悦悦事件中的一切,似乎有些不可理喻,扶人原本“是很平常的事情,又不会很辛苦”,但“怎么会知道扶起一个小女孩会带来这么多‘麻烦’”。

郭美美炫富使红十字会深陷信任危机

2012年初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11年,中国的网民数量超过了5亿,他们活跃在微博等社交网络上。不管是动车事故,还是小悦悦事件,全民聚焦到公共事件上,让“围观改变中国”成了流行的说法。

其实提到“围观改变中国”,2011年的故事中,同样少不了郭美美和红会的风波。

郭美美的真名郭美玲,2011年6月,当时年仅20岁的她在昵称“郭美美baby”的微博上疯狂炫富,“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

图/因炫富一夜走红的90后网络红人郭美美

郭美美的炫富行为,因为社交媒体的崛起而被放大,不过讨论的焦点,很快就从炫富所象征的道德滑坡上滑走了。网友惊讶地发现,她的微博认证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真实身份和经济来源成了最大的谜题。甚至有坊间猜测,她是郭沫若的后代。

在网络聚焦下,郭美美的“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身份被证明假冒。6月22日她在微博上发表声明,表示与红十字会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嫌“主持人、演员的身份层次较低”才申请认证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新浪微博则对疏于审核向社会公开道歉。

图/2015年9月,郭美美涉嫌开设赌场案在北京东城法院第二法庭公开开庭审理

然而,在郭美美将红十字会牵扯进来之时,潘多拉的魔盒已经打开。尽管红十字会表示,郭美美的资金与红十字会无关,红十字会没有“红十字商会”机构,没设置“商业总经理”的职位,更没有“郭美美”其人,但这个官办的公益组织,一以贯之的财务不公开、信息不透明,让自我的辩解失去了力度。由于资金去向封闭,很多网友都不愿意相信它和郭美美毫无关系。

郭美美给红十字会带来的信任危机是致命的。对公益组织的不信任,直接导致了捐款数量的锐减。当年7月,全国的社会捐款数为5亿元,和6月相比降幅超过50%。佛山红十字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任何捐款。

郭美美事件是红十字会运作的转折点。经此一役,慈善组织透明化成为大势所趋,红十字会则开始了紧锣密鼓的体制改革。

冲破坚冰,大陆开放赴台个人游

当然,有关文明和道德的社会大审问,并不是2011年的全部细节,当年中国这趟高速行进的列车,还是冲破了一些存在已久的坚冰。

随着国家开放力度加大,6月28日起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开始试点,也就是台湾自由行,在台湾俗称“机加酒”,即机票加酒店,由旅行社安排住宿与交通,但没有导游随行。台湾自由行首批开放城市为北京、上海、厦门。

图/2011年6月28日,赴台个人游正式启动,旅行社为首发团成员提供游览指导图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陆人只能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了解台湾。2009年,台湾作家廖信忠出版了一本题为《我们台湾这些年》的书。这本讲述台湾30年改革历程的书籍,在大陆出版后引发了现象级的关注,上市30天,每天销售一万册。它是那个年代大陆人民迫切希望了解真实台湾的缩影。

从2011年试点直到2015年,每隔一年,都会有新的城市开放台湾自由行,大陆和台湾两地人民有了更亲密的交流通道。在坚冰溶解的同时,《新周刊》杂志推出了一本由作家、媒体人共同描写台湾的合集,这本合集的名字,叫“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

图/新周刊的合集里包括了必须知道的101个台湾人、必须体验的101件台湾事、爱恨台湾的101个理由等内容

台湾自由行旅客数量的增长,背后的另一面是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升级。可以佐证的例子还有出境游的火爆。2012年,中国的出境游客量达到8300万人次,远高于10年前的1000万人次,出境游支出也升至全球第一。

当然在那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能负担起出境游开销的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人来说,排解生活、职场压力的途径,除了社交网络之外,还是电视。也正是这一年,《甄嬛传》《步步惊心》《宫锁心玉》横空出世,引导了新的收视潮流。此后数年,宫斗剧霸屏成为了常态。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让大家了解更多的事情!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