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进退:建功不贪功,不急进!

作者:觉者看世界

《唐语林》里有一段《五官争功》的记述,唐代有个叫顾况的官员做了一个梦,梦里他听到嘴巴对鼻子说:“我谈今古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子不甘示弱:“饮食非我不能辨”,如果不是我,你不管香臭什么东西都进去了。
眼睛这时在旁边插话了,它是跟鼻子争功:“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说罢又向上瞥了瞥眉毛,不屑地说:“尔有何功,居我上?”眉毛也有自己的道理:“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让人们在会心一笑之余,领略到那种只见自己功劳、不见他人作用的妄自尊大。
有功不争功,无功别贪功,是一个人应有的气节和操守。然而,总有一些人冲锋陷阵时不见人影,犒赏三军时非要力拔头筹。
刘禹锡有首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诗中所写的王濬,在平定东吴时,率领大军捕获吴王,功劳日月可鉴。然而,皇帝的亲家王浑却出来抢功,在一帮大臣的鼓噪和撺掇之下,摇身一变成了一号功臣。
“不问耕耘、但计收获”之辈至今不乏其人,一些领导或教授,明明啥也没干,还心安理得地在部属或学生的研究成果上署上自己的名字。这种以权谋“名”的剽窃与光天化日之下的抢劫有何区别?
《道德经》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意思是高尚的人做事,是做而不争功。
低调做人,有功不争功、不贪功,是一个人顶级的修养。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贪功,你的功劳还在那儿摆着,谁也抹杀不了,反而更能获得他人的尊敬。
老子曾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功成名就是好事,但居功自傲、恃功无恐则是坏事。
清朝的年羹尧战功赫赫,得到朝廷的特殊恩遇。但是他倚功造过、骄横跋扈,贪敛财富、结党营私,平日里趾高气扬、气势凌人,“异己者摈斥,趋附者荐拔”,最终被削官夺爵,赐自尽。
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钳而纵,可钳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为人所用,须在提出空的谋划后,做一番实际的业绩出来;时刻跟领导站在一起,不要失误;经常研究对方辞令,揣度其意图。
把握这些关键,便可钳住对方,或纵或横,或东或西,或南或北,或反或复。尽管如此,还是要谨慎从事,莫居功自傲,不要丧失节度,逾越雷池。
可以建功,但不要贪功,不可急进。
这不仅是一种超然的心境,更是保护自身利益的一招妙策。你得知道,居功自傲之人绝没有好下场。有了功,你不说别人也知道,即便你不主动索要,你的好处也会有人记得。
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强求也没用,而强取狂捞,难免就会逾越雷池,手伸到他人和老板的口袋里了,那还有好处吗?再重要的功臣也得杀掉,韩信就是这么死的!
修养低的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往往把平台的影响力当作自己的实力,取得了成绩、获得了荣誉,就居功自傲,吹嘘自己多有本事。
他们不知道,他们取得的功劳,不过是身处平台的资源优越,平台的领导同事共同努力的结果,离开了平台,他没有那么重要。
而那些有功不贪功的人,从来不会把平台当作本事,因为他们懂得“孤木难成林”,自己的成绩和功劳不完全是自己努力得来的,也有他人甘当绿叶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不把平台当本事,有功而不贪功,才能获得好人缘,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
修养低的人,在成绩面前吝啬夸奖别人,有荣誉就显摆,居功自傲,不懂得把优越感留给对方。
而修养高的人,即使功名加身,也不得意忘形,而是把优越感留给别人。
不借贪功秀优越感是一种素养、一种智慧,更是一种高情商。
要知道,优越感“秀”不好,就会成为别人背后的笑话;越是贪功,在别人眼里你越是变得没功。
要学习司马懿知己知彼,忍字第一。司马懿很清楚自己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并不认为在诸葛亮面前认输是一件耻辱的事情。
自知不是对手,他会坚决选择回避,不贪功,任凭诸葛亮使出何种激将法,宁可穿上女人的衣裙,也忍字第一,不出战就是不出战,铁了心和诸葛亮耗下去,耗尽诸葛亮的粮草,让蜀军自行退兵而去。这何尝不是一种“不战而屈人之兵”。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感恩是极有教养的产物,你不可能从一般人身上得到,忘记或不会感谢乃是人的天性。”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他人的帮助。而面对帮助的不同态度,能够真正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品格。
不懂得感恩的人,只会把他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有了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完全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非但不思回报,有的甚至还贪心不足、恩将仇报。
而懂得感恩的人,则明白自己并非无所不能,自己的成功里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不会把别人的善良和帮助视为理所当然,而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二十世记早期耶鲁大学的杰出英语教授威廉·里昂·菲尔普斯曾经写道:“感恩带来幸福,给予越多,得到的就越多。”
感恩是一个人的幸运符,是生活幸福和成功的来源,懂得感恩的人一般运气不会差。
当一个有功不贪功的人用一颗感恩的心生活的时候,他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顺眼,快乐越来越多了,身边愿意和他交往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这是对不贪功、懂感恩之人最好的礼物。
星云大师说:“不争其实就是一种活法,它不在寺庙里,而在人的心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功不贪功是修养高的人的一种活法,是一个人应有的气节和操守,是人生的大境界。
不贪功,才能胸有丘壑天地宽,人际通达诸事顺。
鬼谷子提出的“空往而实来”就是指,一个人必须做出点实际的业绩,不能光空谈,这样才能被人真正重用。而在立下功劳之后,尤需谨慎做人,小心做事,不可功高盖主。
用人:贪功的人不可用,只会花言巧语,腹中实无一物的人,也要小心警惕,去而远之。
被人用:你要拿出真本事,但不要居功自傲,保持谦虚的品质,懂得分寸,适可而止。
刘邦的谋士张良,冷眼但不旁观,智慧但不傲物,能进能退,使他成为千古谋士,成就了无数后世谋臣梦想达到的标准。
张良“运筹策于帷幄中,决胜千里之外”,无可争辩地成为开创大汉江山的第一功臣,功名已到极致。而功成名就之后,正当辉煌之时,他却不居功自傲,果断地急流勇退,隐居山林,过起了神仙一般的生活。
建功而不贪功,张良是很好的榜样。比起被朱元璋杀掉的那些功臣,张良是聪明人,在君王面前“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范蠡与文种共同扶助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以灭吴,被尊为上将军。但是范蠡深知勾践的为人,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于是瞅准时机,告老还乡。
他泛舟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后至陶地,治产经商,自号陶朱公。因为经营有道,逐成巨富,民间有人尊陶朱公为财神。
范蠡走时,给文种留了封信,告诫他:“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劝文种和他一样,及时隐退,不要居功。
文种不以为然,他刚建成功业,还没享福呢,怎肯轻易罢手?结果真就像范蠡所预料的,勾践赐给文种一把名为属缕的剑,说:“你当初给我出了七条对付吴国的策略,我只用三条便打败了吴国,剩下的四条就在你身上用用吧。”
文种见此情景,悔不听范蠡之言,只得自杀。这正应了鬼谷子的话,钳不住领导者,必反为所制,失去用途,良弓也会被毁。所以,功业可以立,但功劳不可瞎抢。
可见,张良功成身退,范蠡成功转型。皆因有远见,不贪功,知进退行止,才成了通达之人。
梁山仅有的三名女将,唯独只有她最终活了下来,就是因为她不贪功。她就是“母大虫”——顾大娘,跟“一丈青”——扈三娘和“母夜叉”——孙二娘相比,她的武艺算是最差的一位,相貌和身材也没有她们出众。但是她刚开始的时候,跟着丈夫孙新一直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等到后来因为两兄弟的原因,这才最终投靠了梁山。
而她也参加过征讨方腊的战事,并且还最终被封赏为东源县君,但是她并没有贪图享乐,很快就脱离了宋江的队伍,又重新回到家乡做生意。这才使得她是梁山之中,唯一善终的女英雄。
一定要明白,智者是不贪功的,有智慧的人不会把功劳归于自己。如果谁说“因为我,某事才如何如何”,就说明他不是智者,是个傻瓜。因为,许多成功都是诸多条件的聚合,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种条件,都不可能成功。所以,不要把任何一种成功据为己有。
圣人德庇万物而不为有,这才是真正的大用。
至今为止,几千年来,有多少人能悟透、并且愿意践行这个原则呢?大多数人都被利欲所控制,只知趋利,不知避害,所以被高明的管理者所“钳”,成为“用则召来,用完则除”的棋子。甚是可悲也!
福德和智慧就像人的两只脚,在世间或者出世间都要靠这两只脚。不让心灵负重,不去伪装精神,不贪功急进,不张扬自我,成功了低调,失败了洒脱。简单,才会活出真我的风采!

2020年1月8日星期三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原创分享,尊重知识!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