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字的产生渊源与夏朝的历史密码

通过夏字的各种字形,结合历史文献记载、涂山当地的历史风俗、当地民间花鼓灯艺术与考古证明,我们得到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夏朝的夏字诞生于公元前2065年三月二十八日大禹举行的“禹会诸侯”盛会,夏字是对这次盛会的真实反映,怀远花鼓灯是四千年前夏朝时期大禹流传下来的世界文化遗产。

(作者:赵辉)关于夏朝的历史、夏朝的国都、夏朝的文化、夏朝的夏字来源与意义,成为困扰中华民族的未解之谜,为此历代学者对此做出了不懈努力,通过各种方法对夏朝的夏字做出了不同意义的解释。

对夏朝“夏”的解释,笔者总结起来,大概有如下数种观点:

1、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 xié),人头。臼( jù),两手,攵( 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为古代汉民族自称

2、也称华夏、诸夏,中国之人也。——《说文》东汉许慎。

3、夏,舞也,象舞者手容,足容。——南宋《六书故》

4、蝉为夏虫;夏字像爬虫,是大禹的图腾族徽。像神禹八年治水也。——清孔广居《说文疑疑》

5、泛指中国。蛮夷猾夏。——《书·舜典》。 孔传:“夏, 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注:“东方也。”

6、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7、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8、夏字的金文,像一个手足俱全的人,与像一个四肢大张的人形的“大”字构意是相同的,所以“夏”有“大”的意思。古代中国人自称民族为“夏”,取的就是“大”义。

9、在甲骨文中,夏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春秋左传正义》疏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伪孔传》:“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说文》:华,荣也。夏,中国之人也,珿中原之人。

10、夏以夏水(汉水)而得名,因夏族居住在夏水,故成为族名。但蒙文通考证,汉水有夏水之名是在春秋时期楚庄王之后,而夏族和夏朝更为古老。

11、、夏就是下,古代二字通用,所以夏后也是下后。这种观点与华字的解释,古华同花,如出一辙,为了解释而解释,毫无道理,强行把不同的两个字说成一个字,顾左右而言他,还是解释不明白。

纵观以上的各种解释,相信大部分读者还是对夏朝的夏字,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无法对夏朝的夏字有一个完整的概念与清楚来龙去脉的整体观念。各种解释,虽各有特色、各有或多或少的一些道理,但都完全消除不了人们心中的疑问。这也是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一个难题,以至让中华民族的整体历史都饱受各方质疑。

那么,具体夏朝的夏字的本意与来源,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只能从夏字演变的各种字体中,去寻找一些蛛丝马迹。因为,中国的文字大部分是象形字,尤其是最原始的文字,基本取材于对事物的原始刻画。

在对夏字的解释中,有几种解释“夏,舞也,象舞者手容,足容。”、“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人头。臼,两手,攵,两足,合起来象人形”、“夏字像爬虫,是大禹的图腾族徽。像神禹八年治水也。”、“夏字的金文,像一个手足俱全的人,与像一个四肢大张的人形”、“东夏之命,东方也。”等,值得我们重点去分析、总结、归纳。

公元前2070年,在淮河流域治水成功的大禹,接受舜帝的禅让,受到万国诸侯的拥戴,成为天下的共主,于公元前2065年三月二十八日,在大禹重点治水的淮河岸边涂山禹会村,召开了划时代意义的涂山盛会,“禹会诸侯,执玉帛者万国”。

在这次涂山盛会中,大禹作为新的天下共主,为前来涂山祝贺大禹登位的万国诸侯,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展现了夏朝涂山民众精彩的歌舞艺术——怀远花鼓灯表演。

怀远花鼓灯表演情绪热烈,气氛浓郁,振奋人心。联接转换各种图形,表演热烈、奔放的集体舞蹈,并穿插各人擅长的身段和筋斗,扭、跳、翻、跌等一系列高难度技巧。演到激烈处,众“鼓架子”伴着锣鼓点节奏,常常吹起高亢悦耳的口哨。主要表现男女相互爱悦、嬉戏逗趣的情景。

花鼓灯生动地记录了人体文化发展轨迹和肢体语言符号。花鼓灯舞蹈动作超常度高,而且常处于多变状态,其激烈复杂,表情达意的准确、细腻。花鼓灯在原形态的花鼓灯套路中,灯歌与舞蹈交替出现,也构成了花鼓灯的一大特色。花鼓灯的语汇多、难度高,舞蹈、锣鼓和歌唱在演出中的配合之复杂协调,在世界民族民间舞蹈中都是罕见的。

不仅如此,花鼓灯步伐动作的时间差大、复杂度高,其动作与动作相衔接时的瞬间舞姿也随之复杂多变。从而使花鼓灯与其它民族民间舞蹈表达群体的情感不同,不仅可以表达人物的多种复杂的思想和情感,而且可以细腻表现各种情感的不同程序和不同强度的差别,能够系统、完整地刻划和表现复杂的人物和情节,标志着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在人类民族民间舞蹈史上达到的高度。

来自各地原始部落的万国诸侯,在涂山、荆山脚下,欣赏到这些见所未见、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他们对大禹夏朝高度的文明,心中的震撼与激动,自然是刻骨铭心。由此形成了他们对大禹治理下的夏朝,不可磨灭的印象。在涂山、荆山脚下欣赏到的精彩男女歌舞表演,他们华丽、华美的服装,精彩纷呈的高难度舞蹈动作,就是万国诸侯对大禹治理下的王朝的永久印象。这些舞蹈动作就是夏字在各种字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读者可以细细体会,夏字的各种字体,看看能否夏字中各种舞蹈动作痕迹。

在夏字的字体中,最上方的两个三角,大部分学者解读为昆虫的触须,实际上应为禹会村表演现场远方的涂山与荆山的远景,与华字金文的山形相同。而各种夏字字体中的人形与手足形态,正是男女舞蹈演员伸展的手脚,而且有重复的手脚,是怀远花鼓灯表演中尽情舒展的肢体。怀远花鼓灯表演中的这些奔放的肢体动作,不正是原始夏字的刻画符号吗?

夏字原始刻画符号中的圆形,与怀远花鼓灯表演中极其重要的华盖,也是不谋而合,代表了大禹招待万国诸侯的帝王身份;也或许代表太阳、代表日出之地的东方与炎热的南方。

从以上分析、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中国的东方、淮河之滨、涂山禹会诸侯之地、大禹招待万国诸侯的怀远花鼓灯表演,在夏字的原始文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夏字就是对这次盛会的完美记录。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涂山“禹会诸侯”是“夏”与“华”诞生的根本历史渊源。而夏字成为夏历四季中夏季的唯一称谓,也与每年六月六日在涂山举行的纪念大禹生日的祭祀活动有着必然联系。

通过夏字的各种字形,结合历史文献记载、涂山当地的历史风俗、当地民间花鼓灯艺术与考古证明,我们得到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夏朝的夏字诞生于公元前2065年三月二十八日大禹举行的“禹会诸侯”盛会,夏字是对这次盛会的真实反映,怀远花鼓灯是四千年前夏朝时期大禹流传下来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得出确定的结论,中华民族的夏朝是真实存在的,夏朝是在涂山地区建立的,夏朝是华夏文明文字产生的重要时期,锣鼓乐器的使用代表了青铜器在夏朝已经出现,夏朝国都就在涂山地区,夏朝文明的主要代表就是涂山地区文化。

而在涂山外的其他地区寻找夏朝文明的遗存是根本错误的行为,只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浪费,耽误辉煌的华夏文明历史早日展现于世界文化之林。以现有的先秦历史研究成果与夏朝文明考古成果去世界文明论坛上证明华夏辉煌的历史,只能自取其辱。(作者:赵辉)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诗经古文研究,欢迎阅读!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