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张敬颢为吕式斌《今县释名》撰序

民国博山张敬颢《今县释名》序
予与允甫(吕式斌)交三十年矣,其素好学深思,侪辈皆弗及。岁在庚午(1930年)予居旧京(北京),与允甫时相过从。每见其书室图史纷罗凌杂不可理,因知其近又致力于舆地(风水地理)之学。未几,以所著《今县释名》一书相示,予受而读之,见其考证详明,引据赅博(渊博)。于各县命名之来历,搜讨靡遗,间出新义,能发前人之所未发,至古名之不可解者,则付诸阙如不逞臆说。其但取嘉名无关地望者亦不烦辞费,只略纪其建置沿革而已;其用笔矜慎如此。
允甫受业于胶西柯凤荪(柯劭忞)先生之门。是书经先生为之鉴定,多所指正,洵载可传中作也。顾允甫犹歉然以为未足以问世,其言曰:凡治舆地学者,在周知其疆域、道里、山川、阨塞、舆夫、田赋、户口、风俗、物产之殊,方为有用之学。若夫名则末焉者也。取其末焉者而释之,又末之末者也。性之所乐,辑成是编,聊备遗忘,固不足以言地理学,而况其中舛讹疏漏在所不免者乎?
予曰不然。昔先王体国经野大之一州一国,小之一里一巷,莫不有名,即莫不有其命名之义。管子曰:按实而定名,凡物之名,皆按实而定者也。欲求其实而不究其名可乎?予尝谓现行各县名,有但取一时崇尚之语廓落而无当者,宜一切准诸地望氏以嘉称,期于名副其实,不可移易其迭经移置,以致指以为名之山川,反不在境内,如当涂、济阳之类,宜改定嘉名以符,按实定名之旨。
然则是编不特攻舆地学者必不可少之书,抑亦谈行政区域者所当资为考镜者也。因怂恿付梓,以公之于世,并为序其简端如此。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五月,博山张敬颢撰。

张敬颢,字澄秋,山东博山城里人,其父为博山秀才张燿枢(字拱辰)。光绪丙午科(1906年)优贡,朝考一等。民国时期曾任河北印花税局局长、山西阳曲、永跻、晋城、榆村等县县长,寄迹并门(山西)三十年,信仰佛教。抗战时曾在山西太原伪政府任职。与山东胶州名士柯昌泗(1899-1952),一起为好友吕式斌《今县释名》撰序。

吕式斌 (1883~1962),字允甫,山东文登吕家集人。父吕正斯光绪年间工部主事。式斌自幼好学不倦,18岁中秀才,23岁列优贡生。工汉隶、小楷及国画,日书8000字,誉称“小八千”,闻名于京都。建国后,任故宫博物馆馆员。为商号写匾额,五元一字。“中华门”三字为其手迹。1962年病逝于北京。有多种著述及书画作品问世。与博山张敬颢为多年好友,曾为张敬颢之父张拱辰撰墓志铭,载于民国《博山县志》。

吕式斌所著《今县释名》,是民国时期出版的一部地名学著作,也是一部历史地理学著作。该书对当时全国28个省1927个县的建制沿革进行了梳理,对县名由来进行了阐释。此书是一部比较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许多内容未见他书记载。山左名士柯昌泗为该书署检。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学习历史人文古籍,提高个人文化素养。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