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救痛苦?

就如天人的甘露能治愈一切病苦一样,有缘者听受并付诸实践后,可以清净自己的贪嗔痴烦恼

如何解救痛苦,学会对治烦恼!生起烦恼的当下,心就开始痛苦和不自在,何况,后续还会引发其他的无尽痛苦呢。

(贪心)

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应该生起贪心。为什么?因为那些引生贪欲的外境,若去观察其本体,不过像水泡一样没有实义,又有什么可贪的呢?

我们生起的每个心念,看似真真切切、实实在在,但若仔细去剖析,就会发现它是刹那性的,当下生、当下灭,本体犹如虚空,了不可得。

凡夫被无明所障蔽,把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往往当成了真实不虚,进而不断产生执著、烦恼、痛苦……说白了,这完全是作茧自缚、自作自受。

明白了贪心是空性的,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还要证悟。就像一个人只是理论上懂得了怎么开车,却从来没付诸行动的话,那不叫真正会开车。

证悟的方法,在佛教中有很多,我们可以用中观的方法来推理、观察,也可以用大手印、大圆满的窍诀,借助于上师的加持而现见心性。

不管用哪一种,大家务必要牢记:一切法在究竟上虽然是空性,但对空性也不能执著!

不管是什么样的怨敌,哪怕他再伤害我们,我们也不应生起嗔心,而要尽量把他观成自己的母亲,修慈悲心。

我们不但不能对他恨之入骨、想要报复,还应从内心中真切地发愿:祈求上师三宝加持,愿他早日获得安乐,永远脱离苦海。–如意宝晋美彭措

20

(嫉妒)

有些人的嫉妒心特别猛烈,看到别人名声大了、钱财多了,内心就特别难受,好像自己的福报被夺走了一样。

但实际上,别人拥有的一切,跟你半点关系也没有。就算他有财有势、功成名就,那也都是他的福报,你再怎么嫉妒,自己也得不到一点一滴。

现在某些人,认为别人的声誉如日中天,会对自己的名声造成妨碍;别人若是名誉扫地,自己便会声名鹊起,这无疑是在痴心妄想。

其实,就算全世界的人都拥有圆满功德,对你个人的名声也不会造成丝毫损害;反之,假如所有人都活在穷困潦倒中,你也不可能从中得到什么声誉。因此,当别人具有福报时,我们没必要嫉妒不已,而应当生起欢喜心,由衷地随喜。–如意宝晋美彭措

(傲慢)

现在许多人不明白,自己的财富、地位、才华等一切,只不过是前世行善的果报。若是耽著于此而夜郎自大,定会将原有的善根毁坏,心中再也生不出功德。

有傲慢心的人,总认为自己的智慧出类拔萃、才华傲视群雄,但只要认真去观察,就会明白这些根本不值一提。

在一段时期内,或者特定的小范围里,你的才华或长相等各方面,或许确有过人之处,但不要忘了:在这世上,还有无数人千百万倍地超胜于你。

退一步说,纵然你的功德在凡夫中无人能及,但在圣者当中,肯定是有超过你的人。并且你这种所谓的功德,也并非永存,它只是因缘聚合的产物,十分无常。

当年,在我的上师托嘎如意宝身旁,智慧卓越、严守净戒的修行人,犹如天上繁星那么多。可到了现在,不少人已堕落到了极为卑劣的地步。反而,过去有些戒律不清净、智慧比较浅薄的人,如今却成了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

回顾这些历史足以看出:即便我们现在有智慧、有福德,这些也并非一成不变,实在不应以此而轻视他人。

别人心中隐含的功德,我们在没有证得他心通之前,根本无法现量见到。有些人的言行举止,尽管看起来不太如法,但实际上,他内在的功德,说不定如海一样广大。所以,我们对谁都不应轻视与傲慢。

作为业障深重的凡夫,不管是什么人,烦恼与功德都相互掺杂,就像粪便中混合着妙药,对此我们又有什么可得意的?假如因为自己有了少许功德就开始傲慢,那为什么不因烦恼炽盛而心生惭愧呢?

仲敦巴尊者曾说过:“在整个世界上,我是最卑劣的人。”阿底峡尊者也说:“自己若有学问,就会特别谦虚地对待别人。”这些具有殊胜功德、远离一切过患的大成就者,对所有众生尚且一视同仁、十分谦逊,我们凡夫的过患如尘垢一样多,又凭什么理直气壮地傲气冲天呢?

极为傲慢、自以为是的人,往往是中了魔王的花箭,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而应学会谦虚、低调,就像被驯服的骏马,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让他骑在自己身上,恭敬地为别人做事情。

一切万法在胜义中犹如虚空,没有任何贪嗔烦恼,但在世俗中,如幻如梦的显现也是不灭的。

若以大圆满的窍诀来调伏自心,懂得诸法本体无实有,所见所闻都是大空性,同时在名言中,整个轮回还可以显现,以幻化八喻来对待一切。

这就是大中观、大圆满的观点,也是文殊菩萨大悲化现的“智慧宝剑”。

若能根除无明愚痴,就像架子的三只脚断了一只,另两只脚也无法支撑一样,整个魔宫将会彻底坍塌,从此任何魔众都对你无法加害。–如意宝晋美彭措

(颠倒分别)

在这个世间,分别念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痛苦。

就拿贪心而言,一个男人若爱上一个女子,并与之结为夫妻,开始时会觉得她美丽不可方物,而过一段时间后,对她的兴趣就慢慢淡了,甚至还觉得她毫无可爱之处,于是又开始追求别的女人。

实际上,他以前钟爱的女人,与今天讨厌的妻子同为一人,之所以前后的态度迥然不同,完全是他自己的分别念在作怪。

但凡有了狂乱的分别念,人就像风中的棉絮一样飘忽不定,今天追求甲,明天喜欢乙……结果得到手的美人,最后又认为过于平凡。

试想,假如美丽真有稳固不变的自性,那这个人前后就不该有如此巨大的变化,对于喜欢的人,应该永远喜欢才对,并且还应得到全人类的一致认同。但事实并非如此,某人认为一个女人长得勾魂摄魄、无比迷人,但别的男人就不一定欣赏,甚至觉得也不过尔尔。这就是分别念的不同体现。

对于污秽的不净粪,人见后定会恶心,但在猪狗看来,却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因此,对于美丑、好坏的判别,全是众生一时的分别念所致。事实上,外境中并不存在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

世间一切的本性皆是无常、空性,没有一法是值得信赖的。然而,凡夫人以虚妄的分别念,把外境误以为实有,将不净视为清净、痛苦当作安乐、无常执为常有,就这样将自心捆缚了,并做出种种颠倒的行为。

一切颠倒分别念都像纸糊的屠刀,认识了它的本性,这把假屠刀就无法再伤害我们。否则,始终随着分别念而转,哪怕我们拥有的东西再多,也始终拥有不了快乐。–如意宝晋美彭措

21

(嗔心)

人如果怀有嗔心,则始终得不到自在,连一个快乐的机会也没有,别人更不会恭敬自己。

嗔恨是烧毁自心的猛火,一刹那能将所有善根摧毁无余,在这个世上,再也找不到比嗔心更严重的过患了。

若想消除嗔心,我们就要想方设法修持自他平等,要懂得:自己喜欢快乐,别人也是;自己不愿受苦,别人也是。如此推己及人,就会知道别人在伤害自己时,也是身不由己,有他的烦恼缠缚,如是便不至于斤斤计较,甚至还祝愿他尽早获得安乐。–如意宝晋美彭措

(痴心)

有了无明愚痴,必然会遮覆我们暂时和长远的快乐。

为什么呢?因为从无明中可以产生烦恼,烦恼又能引发恶业,恶业又会牵扯出形形色色的痛苦。由此可知,无明是烦恼与痛苦的来源,更是一切过患的根本。

不知取舍善恶因果,不知闻思修行,这是一种愚痴;对远离戏论的空性并无点滴了解,这又是一种愚痴;对无欺因果的缘起性也丝毫不了达,这还是一种愚痴。

所以,我们现在应断的,就是这种不知取舍的“愚痴”;而最终必须要根除的,则是不通达诸法本性的“无明”。

如今,各种邪说层出不穷,希望大家在宣讲佛法时,不要离开佛的教证,更不要跟随自己的分别念去诠释佛法。否则,不管是造论著书还是给人传法,这一切都只与无明愚痴相应,不可能成为无明愚痴的对治!

我们一切的痛苦和快乐,其实是各自业力造成的。尤其痛苦的根本,就是贪嗔痴三毒。龙猛菩萨也说:“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无有贪嗔痴,及彼生业善。”

作为居士和出家人,希望大家不要业际颠倒!

什么是业际颠倒呢?比如,不努力闻思修行,经常破坏戒律,失毁自己的誓言;又如,不愿好好学法,经常跑到各地化缘,营谋私利,或者返回故乡,协助家人搞世间法,这都属于业际颠倒。

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中,掺杂了贪嗔痴的都是恶业,断除了贪嗔痴的才是善法。因此,想方设法断除贪嗔痴,对每个人来讲至关重要。

只有远离了这三毒,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安乐。

佛法的殊胜教言,就如天人的甘露能治愈一切病苦一样,有缘者听受并付诸实践后,可以清净自己的贪嗔痴烦恼。–如意宝晋美彭措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迷乱的世界需要正确的理念,迷茫的众生需要引导,这个世界需要正能量。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