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 第十讲

如嫖赌为下贱的嗜好;如琴棋诗画是风雅的嗜好;如吸烟是不好不坏的嗜好。若说到庄重,宪兵、警察,开会的主席如果吸烟就不庄重。圣人庄重,不愧衾影,要慎独,日久天长练习,自然庄重了。能够如此,做了外在的坏事就难过了,但千万别试,不要去做坏事了。

4aa1e2b1f33ddb4c6cc54408d1acd112

我们接着再来学习《论语讲记》。「学而」篇,第八章。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今天我们学习到第八章,雪庐老人在讲这章书之前,先谈一些话,我们节录重点跟大家念一念。雪庐老人对大家讲:我们学论语志在有所得,例如从前讲《礼记》,吾都声明,不重视讲文字,大家学会尔雅、说文也没有用,吾注重你们的依教奉行。学后必须实行,人人都必须如此,这是做人的道理,学「人情世故」。不懂世故人情,事情办不成功。世故人情不懂,便不合天理。中国学问主张天、地、人三才,《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之言,都是圣贤之言,依照这个实行就懂得人情世故。再进而言之,不懂人情世故,学佛也不成功。例如学佛依照通途法门必须先修世间禅定,再修出世间禅定。儒家的诚意,问自己,不必自欺,自己问自己,一天所做的够人格了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天天以三件事省察自己,做对了就安隐,不对眼下也不安。大家希圣希贤就可以了。

我们接着来讲一句。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君子不重」,重,是庄重。君子,凡求学者都称君子,上学都称上学。君子求学要求到道者(就是求道),首先条件必须庄重、稳重,外表、心理不庄重,办事就浮躁,必须稳重。今人教人要笑,一点也不稳重,这是巧言令色,托他办事情,他一定不会真心替你办,心中忘了(忘记了,所以托他的事情就靠不住了)。

君子自己不庄重,「则不威」,威,是外表的威仪。「肃立」,肃,是恭敬到极处,不重便没有一点威仪。大家慢慢学,凡是人家看不起你的都是自己找来的,不是别人看不起你。从前武人称「老粗」(习武的人称老粗),今日的文人却不如以前的武人,也就是现在的人都是不庄重,都是没有威仪,还不如以前习武的人。

「学则不固。」

「学则不固」,固定这个“固”,汉儒郑注「蔽也」(汉朝大儒郑康成的注解是「蔽」,「蔽塞」的「蔽」),《皇疏》,《皇疏》注解解释为「坚固」。都有道理,也都有根据。这个说法比较容易。看他不庄重没有威仪,他的学问必不坚固,(这个说法比较容易懂)。

郑注(郑康成注解)「学问即不遮蔽住」,固当「蔽也」。就是遮蔽的意思,所以这个「固」,郑康成注解是「蔽」,「蔽塞」,这个说法也不错。不重、不威则蔽塞而不能入,一求学就不会蔽塞而能入了,这是郑康成的注解。

这二种说法不同,但意思相同,我们采取容易懂的,可以采《皇疏》这个注解。如果一个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仪,那么他所学的学问就不坚固、不牢靠了。

那么,下面这句。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主忠信」依《皇疏》(《皇疏》这个注解),以此为主宰,朱注也主张「主宰」(朱注就是宋朝的朱子,他也主张这个「主」是「主宰」)。郑注「亲」(郑康成注解是「亲」),亲近忠信者,以他为友;不亲近忠信者,不跟他为友。

那么雪庐老人的说法也与他们不同,吾交朋友(就是交朋友),孔子的学问以忠信为主,求学不论修齐治平,以忠信推动,吾主张忠信,(「吾」就是雪庐老人他自称了)。一切人都不整齐,只要有忠信,忠心不邪不偏,便可与他为友。郑注(郑康成的注解),亲近有忠信者。如,指你本人,你主忠信,他也主忠信,与你一样,就可以与他为友。有师有友,有老师有朋友,如此学问坚固,自然有威仪。

求学必要有老师,无师之徒不成功,不但要老师,还必须要有「友」。这个「友」与「朋」有何差异,我们一般讲朋友、朋友,这个「友」跟「朋」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不说「无朋不如己者」呢,要说「无友不如己者」?在《说文》(《说文解字》),「友」字,两只手,如左右手,互相帮助,所以称兄弟为手足,只要念中国书,良心自然发现。朋友如兄弟,社会上的人为了交际,君子要泛爱众,对众人都必须爱护,因为「仁」的缘故(有仁慈心的缘故)。仁者,二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要的,不要给人,但是泛爱的大众不是朋友(那是社会大众)。

「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志者所学都相同,「志不同不相为谋」,信仰的宗教不同,便是志不同,不相为谋,但必须一视同仁,所以吾不谤其他宗教(雪庐老人他不毁谤其他宗教)。学自己信的宗教,恭敬他人。《礼记》说,凡人都必须平等、恭敬,孔子却说「无友不如己者」,宋儒也反对,宋儒说要亲近有德,不与无德的人来往,如此说那道德学问每个人都不一样,都无友了吗?彼此互相挡住,不以为友,甚至讲学也不愿有朋来了。如此说不通。

这是雪庐老人讲,宋儒这个讲法也讲不通。这个讲学,来听的人当然有真正要学的,有的是来结缘的,那来结缘的你也不能拒绝他,就不跟他往来了,不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注解《论语》非常不容易,没有雪庐老人给我们点出来,恐怕我们也不懂,看其他注解可能很多注解都是有错误的。下面这段讲:

「过则勿惮改。」

「过则勿惮改」,师友都好,自己有过错,怕人知道。凡是怕人知者,都不是好事,事无不可对人言,怕人知道,就怕改。知道有过错不要怕改。「过」是私欲,人有私欲,学问如何能好?求学在去除私欲,做功德。要发露忏悔,知羞耻,下次就不能再干了。

今日的监狱与以前不同,从前主张惩罚,今日是「自由刑」,就是剥夺他的自由,连报纸也不许看,为什么?因为报纸所登载的多是杀盗淫妄的事情,犯罪的人在狱中已深入研究为恶的方法(在监狱里面同样犯罪的人,在里面研究造恶业的方法),如果再看报纸反而增加他为恶的资讯,将来出去造更大的恶业。若重犯三次,非死刑、不然就是无期徒刑,这是古代,今日还可以重犯七、八次。

那么,《论语》是圣人与弟子的问答,比较纯粹的圣言量,我们能懂得一句就受用一句,「君子不重则不威」这一段有很多争执,这个争执,雪庐老人在《讲要》里面也都有列出来。

我们重点要学什么呢?学「主忠信」。

「主忠信」等三句。忠信是推动修齐治平的动力,不学这个,学任何东西都不成功。子以四教(孔子四种教学),文、行、忠、信。

学习先要亲近老师,曾子三省,就是忠信,先求师(求老师),有师必有友。《说文》解释,志同道合为友,在社会上应酬的人不是朋友,只是交际礼貌而已。

同门曰「朋」,朋友在五伦,所以要「泛爱众」,不能天下人都在五伦之中(五伦: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不是所有人都在五伦当中,不是每个人都是我们的朋友),所以要泛爱众,虽然不在五伦当中,但是这些大众,好人、坏人。众人都要普遍去爱护。

「而亲仁」,「仁」是朋友,交友必须志同道合,想学那一种事必得立志,结交与你同志的「友」才能成功。若志不同,纵使他所办的事好,也不成功。例如现今国家承认的宗教,儒、释、道、耶、回,但是你学佛,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学佛者,那就不是朋友,那不是真的朋友。亲近善知识,远离恶知识,像这样的人,可以离开他,敬而远之。因为,近朱则赤,近墨者则墨,与他常常来往,必得学坏了。其他宗教纵使好,道不同不相为谋,如道教也好,不问来源如何,但是他也崇奉老庄,道藏当中四库全书都有,道教的大宗旨是清净无为,因为牺牲性少,就是说比较偏重在自修,一般人评论近于杨朱。

交朋友要与你同道的,一样的道才好,志向不一样不与他为友,但是可以与他交际。不是说志向跟我不一样,看到他来了不理他了,不是这样,这个话不能误会。

「过则勿惮改」,有人说,「过」是交错友,不能作这种解释。因为虽有师友,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师友说你的过错,你能改么?怕人知道,便不能改,有过则痛快改便成干净的人。不重则不威,学问则不坚固,如何办?以忠信为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过则勿惮改。

研究这一章经文要学什么事?

(一)须学重。「重」有二层,其实有四重,言、行、貌、好

这个「好」,就是个人的嗜好。言守信,讲话要有信用,人家托办的事情要去办,不能忘了。貌思恭,容貌要恭敬。行,必须有忠信。人都有嗜好,必须改,嗜好有坏,有不好不坏的、有风雅的嗜好。如嫖赌为下贱的嗜好;如琴棋诗画是风雅的嗜好;如吸烟是不好不坏的嗜好。若说到庄重,宪兵、警察,开会的主席如果吸烟就不庄重。圣人庄重,不愧衾影,要慎独,日久天长练习,自然庄重了。能够如此,做了外在的坏事就难过了,但千万别试,不要去做坏事了。

(二)第二个,这章的经文是「主忠信」,是圣人所主张,必须学必须行。

(三)第三,有过速改,有过则三业不清净,不能生净土。但是必须自己去改,因为别人不好意思说。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感谢支持我的伙伴们!明天见!2019032719104662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我做起!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