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姐”带小脑萎缩前夫载客引发热议 这种公认的疑难病真“没治”?

小脑萎缩,是以损害脊髓及小脑为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脑部疾病,神经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小脑的容积减小,脑沟增宽。多以共济失调(源于希腊语“a taxis ”,意为没有秩序或运动失调)为主要表现,患者常出现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等情况。

最近,51岁的的姐高艳霞突然“火”了。为照顾因严重小脑萎缩而生活无法自理的前夫,她带着前夫一起出车运营,成为济南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良心而活”——高艳霞短短一句话,却透射出小脑萎缩患者和家属的几多哀愁,几许无奈。

  不离不弃 的姐难舍病重前夫

  全国知名报刊《齐鲁晚报》最近的一篇深度新闻报道,让不少人泪湿了双眼。新闻的主角是一位的姐和她的前夫,每天,51岁的的姐高艳霞都会开着出租车穿梭在济南街头,每次在乘客上车前她就要重复解释:“这是我老伴儿,他小脑萎缩在家待不了,我天天拉着他……”她的前夫是62岁的陈富强,2007年,二人协议离婚。2016年时,陈富强意外摔伤后出现严重小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高艳霞毅然决定照顾他,即使在自己出车时也要把他带在身边。

这些年来,由于副驾驶位置上固定坐着前夫陈富强,高艳霞的出租车成为济南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绝大部分乘客都表示理解,甚至称赞她“真了不起”,但偶尔也有个别乘客因此而不悦甚至投诉。对此,高艳霞始终默默忍受,不离不弃。

高艳霞向《齐鲁晚报》记者表示,随着岁数越来越大,她在照顾陈富强时也渐渐感觉力不从心,但她还是决定继续这样照顾他。“人吧,就是为了良心活着,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

 

老龄化加剧 小脑萎缩患病率逐年上升

报道的刊发,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有人为高艳霞的无私善举而感动,也有人认为应当呼吁全社会对小脑萎缩患者家庭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小脑萎缩,是以损害脊髓及小脑为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脑部疾病,神经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小脑的容积减小,脑沟增宽。多以共济失调(源于希腊语“a taxis ”,意为没有秩序或运动失调)为主要表现,患者常出现站立不稳,身体前倾或左右摇晃等情况。

根据欧美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小脑萎缩的患病率约为6/10万。以中国总人口计算,患者数目大约为7-8万人,加上每一个遗传病家系中大多有多名患者,其总数显然不止于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我国小脑萎缩的发病率必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晚期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

目前,小脑萎缩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确,多由遗传、脑炎、脑缺血、缺氧、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引起脑实质破坏和神经细胞的萎缩、变形、消失。

患者症状表现可分为初期、中期、晚期:

1、初期表现症状:走路有眩晕感,动作反应不灵活,提重物有困难;肌肉僵硬,无法精确完成某些特定动作,如跑步、爬山、打球等;静止站立时,身体会前后摇晃,端水时容易溅出;眼球转动有障碍,无法快速的转移目标;辨别距离能力较差。

2、中期表现症状:四肢、肌肉不协调感加重,运动失调现象明显;无法控制姿势与步伐,状似企鹅行走;摇摇晃晃,身体无法保持平衡,易摔跤;舌头打结、说话不清楚,写字有困难,吃东西或喝水时容易被呛。

3、晚期表现症状:说话极不清楚,无法控制音调,甚至无法言语,写字无法辨认,吞咽困难;无法站立,甚至无法坐起,需靠轮椅代步,或卧床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大脑或周围神经受到波及,患者智力会受到影响;或合并心肺等严重并发症,易危及生命。

可以看出,小脑萎缩本身不致命,但是其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千万家庭幸福和谐,给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

小脑萎缩治疗仍有难题

长期以来,小脑萎缩的治疗一直都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对已经形成的小脑萎缩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可控的致病因素进行干预,通过综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康复治疗等)改善各种功能障碍、恢复脑部病灶供血供氧功能,使症状减轻或减慢病情的进展。如果是由于小脑肿瘤引起,则切除肿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对于因炎症、变性、外伤而引起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以及遗传性共济失调,或供血不足而造成的小脑萎缩,药物治疗并不理想。

外科手术为患者重拾信心

近年来,神经外科专家已开始尝试通过手术来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缓解改善患者症状和痛苦。主要通过去除部分枕骨减压,缓解颅内张力,改变脑内环境,改善脑血液循环和血液灌注,被植入的枕动脉与脑皮质间形成吻合血管网,以增加供血,使细胞功能得到改善与恢复。其手术多采用枕动脉小脑移植、血管松解、后颅窝减压、枕肌贴敷术治疗方法,以恢复和增加小脑供血,求得小脑功能的恢复。

年逾五旬的陈先生于2017年6月出现两腿软绵无力,走路磕磕绊绊甚至多次摔倒的情况。随着病情的发展,陈先生经常感觉手臂和手掌不受自己控制,到当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小脑萎缩”。随后陈先生接受了保守治疗方案,但效果并不理想。

后来,陈先生及家人得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6A病区主任侯增欣在小脑萎缩治疗方面开创了手术诊疗新模式,并且成效显著,遂来院寻求治疗。

在明确手术指征并获得患者家属支持和同意后,侯主任为其进行了手术治疗。经过一个月的住院治疗恢复,陈先生可以独自平稳行走。同时,吞咽呛咳、言语不清、大小便障碍等问题亦得到了明显改善。

事实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包括侯增欣主任在内的专家学者在国内率先开始研究外科手段治疗小脑萎缩。自开展小脑萎缩手术至今,侯主任治疗该疾病患者数千例,患者遍及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国家。由于效果良好,危险性较小,该科研成果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殊荣,各大主流媒体,如《解放日报》、《新民晚报》等对此争相报道。

侯增欣主任提醒,小脑萎缩是脑病中的难治病之一,病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患者的生活将不能自理,最终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对此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专家简介

侯增欣 副主任医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协会会员;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主攻方向:

1.精通各类脑肿瘤、颅脑损伤、椎管脊髓肿瘤、脑功能性疾病、脑血管病等临床诊断与治疗;

2.擅长显微外科进行各种颅内肿瘤高难度手术,尤其对脑膜瘤显微手术及其疑难病例的处理经验丰富;

3.小儿各类发育畸形和脑先天性疾病、脑外伤、小脑性共济失调。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关心生活,关爱大脑健康!

  
(0)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