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糖基因,如何帮助人们生物抗糖?

文/陈根

1972年,来自英国的生理学家和营养学家约翰·尤德金出版了第一本关于“食用糖与健康”的科学著作《糖——纯净、洁白而致命》,揭示了过度摄入糖分对于人体的危害,也正是在此之后,“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才在科学界和民间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糖对人体的危害,归根到底是由糖化反应导致的。糖化的过程并不仅仅局限于荼毒各路蛋白质(比如血红蛋白),糖还会与各种脂肪和核酸发生反应,从而破坏体内很多由脂肪和核酸组成的细胞结构。

微观上是细胞和组织被破坏,宏观上则是各种慢性病、退行性疾病、炎症、癌症和衰老。而最终产物 AGEs则会对人体的肌肤和身体都产生影响,带来的结果就是让皮肤更容易长皱纹、失去了光泽,暗黄长斑等表现。

随着更多的科学研究结果的有力证明,“抗糖”的声音渐起。当然,抗糖是人们自发且主动的行为,但根据研究学者的研究,事实上,人们的基因里,就有这种抗糖基因的存在。换言之,天然存在一种基因,能让人们光品尝糖的甜蜜,而不吸收糖的热量。

近日,北欧的科学团队就在《胃肠病学》上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6551名格陵兰人中发现,一种糖酶基因的缺陷携带者明显更加健康,BMI、体重、体脂率和胆固醇水平都更低。酶缺陷无法消化的糖,由肠菌代谢成了对健康有益的短链脂肪酸,这可能是他们更健康的原因。

要知道,想要被人体吸收,碳水化合物需要先被分解为单糖,才能够穿过肠道上皮。这个分解过程中参与的酶包括口腔内的α-淀粉酶、肠道内的α-葡萄糖甘酶、麦芽糖酶-糖化酶(MGAM)、蔗糖酶-异麦芽糖酶(SI)等。

然而,根据研究人员的发现,一种SI基因的移码突变c.273_274delAG,这却能够导致SI功能完全缺失,也就是说它的携带者就是研究敲除SI的完美人类样本。基于这类人群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c.273_274delAG纯合子携带者要更加健康,对比普通人,他们的BMI平均低2、腰围和臀围小4.9cm、体重低4.8kg、体脂低3.3%、血液中心血管疾病风险标志物甘油三酯低0.3mmol/L。

基于此,或许,在未来,研究人员能够开发出一种针对SI基因的药物,真正实现生物抗糖,人们也不用再因为摄入过多的糖而担心健康的问题。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