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秋景化悲声,苏轼最欣赏其中的三句,创词最多的词人一生最在意的是?

登高秋景化悲声,苏轼最欣赏其中的三句,创词最多的词人一生最在意的是?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八声甘州是词牌名,词谱以这首为正体,其余为变体,可见本次在词坛的地位了。本词选自《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的上阕,这里只选其中的一部分。下阕是借景抒情,总不如上阕欲说还休来的有韵味。我们接下来一起来看一看连苏轼也叫好的这首词。“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三句也被评价为“唐人高处”的句子。可见,柳永之词不俗之处。

两宋创词最多的词人

柳永,公元984年生于官宦世家,祖父曾是是沙县县丞(地位仅次于县令,辅佐县令撰写文书、保管仓库等职,也是正规编制的朝廷命官,正八品) ,父亲也任过县令。柳永少年好学,公元1001年开始尝试作词,比起其他才子来说,出名是晚了一些的。因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所以取得功名一直是埋在内心的一颗种子。

柳永一生,放荡不羁,还没有落榜之前就已表现了出来。公元1009年、公元1015年和公元1018年,三次科考均为中,此时柳永已经34岁了,本可以继续自己的科考之路。至于没有中进士的原因,文学史上也是颇具传奇色彩的。柳永不中的原因很可能是“属辞浮糜”,真宗要打击这种诗文,柳永的答卷时被判在之列的。包括后来的仁宗的恩科也是“浅斟低唱”之句,让自己丢掉了“虚名”。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是正因为柳永的科考坎坷不顺,才会有如此多的传奇故事,也算是对后人的一种馈赐吧!

眠花宿柳的失意

由于屡次科考未中,这期间,柳永释放了自己的本性,经常光顾青楼(古代的青楼,女子多以卖艺为生,光顾的多是达官贵人和风流才子,被称为为清倌人)与歌妓为伴,也许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一些内心的平衡吧。这些歌妓经常找柳永来填词,颇得歌妓们的欢迎。这时候柳永的生活来源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这些歌妓们接济的。也有众多的传说,当时的名妓赵香香,虫娘,陈师师均有往来。并且找到了自己的妻子。

当然,这些我们不做考证。或许只有在这里,柳永的才华得到了展示。柳永缺的只是展示自己的舞台。只是其他的地方不适合自己罢了。当然,在歌妓们的心中,也只有柳永是她们的知己,把她们平等的相与相互的欣赏。在世俗的眼中,或许这已经是败坏风俗,有伤教化的大事了。

柳永的蜕变

公元1034年,柳永此时已经50岁了,终于及第。也算是一件喜事,但是由于“未有善状(没有善事)”一直没能进入选官。知道自己55岁时,浙江定海被任了一个盐监(应该是负责仓库保管之类,品级不详)的职务。在这里担任了九年,最后也算是一代名宦了。在自己人生的最后十几年中,柳永一直在蜕变,自己内心的种子也逐渐成长,开始有所政绩,但是,留给后人的仍然是自己独立于时代之上的性情中人的影子。因为据说死后无钱下葬,还是当时的歌妓们出钱办的丧事,仅此一点,有心走入正道的柳永,恐怕自己也说不清楚了。

结束语

人生需要一方舞台,这个舞台不必多大,也不必多么的高大与神圣,能够展示自我就已经足够了。柳永一生只是在寻找一方能展示自己的舞台。只可惜不被时人所接受。或许在当今的娱乐歌坛,倘若有一位能够很会为曲填词的词手,想必会很受欢迎吧!我们不要太在意周围人,因为懂得欣赏的人不多,有一人足矣,只要懂得欣赏就好。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阿冷陪你一起上学,从小学开始。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