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辉县 白麓山下白云寺

白云寺位于辉县市西35公里的白麓山下,境内林木茂密,翠竹葱笼,汩汩清泉,景色宜人, 虽酷暑盛夏亦无炎日蒸灼之苦。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和“油松种子园”。主要景点有:白云寺、唐银杏树、普照大禅师石塔、风水塔、五百罗汉碑、金沙、银沙泉、元极寺、龙浴寺、袁氏山庄、龙口风门等。

景区内的主体景点白云寺,始建于唐代,原名白茅寺,又称梦觉寺。寺内有单檐悬山大5间。其它中殿、山门、东西陪殿及出厦阁楼等50余间。寺后有元代石塔2座,雕刻精致,寺东有宋代五百罗汉碑,纪事翔实。寺西有金沙、银沙二泉,泉旁有地藏殿,建筑奇特。西临石崖,有窟名黑龙洞,深邃莫测。寺前古树参天,盛夏不见日色,为避暑胜地。系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普照大禅师石塔坐落于白云寺,后为一石雕喇嘛塔,五层,高4.9米,是开山住侍佛光普照大师的迁化灵塔。整个石塔刻工精细,造型优美,为元代石雕艺术稀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银杏树位于白云寺门前,俗称白果树,又名公孙树,并列五株,寺院中佛殿后一株,共六株。千百年来,虽几经战火劫难仍巍然屹立。为白云寺一大景观。它是研究太行山植被的活化石,同寺院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云寺〔Báiyúnsì〕 在市区西北25千米。南关山南麓。唐朝始建,名“白茅寺”,亦名“梦觉寺”。原址在今寺西北半山中。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迁建于今址。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重修,取白云缭绕之意,改为今名。坐北向南。占地1万平方米。四合院,一进两院。前院有供殿,两侧设厢房,前殿两侧有东、西门楼;后院大殿西有奶奶堂,东有钟鼓楼。寺内原有佛殿五层,飞檐挑角,画栋雕梁,重门复厦,极为壮观。内曾有佛像泥塑金身,精工雕塑,今已无存。门前有千年银杏5株,粗可合围。寺西有竹林数亩;寺后有金沙泉、银沙泉。周围植松、柏、桐、杨等林木2000余亩。泉水环绕,清净幽闲。

元王恽、明李贽等均有诗吟碑刻和记载。清乾隆皇帝曾巡游至此,并题写“白云自在”匾额一块。寺内有宋代五百罗汉碑(乃五百罗汉雕像)、普照大禅师石塔。普照大禅师石塔,高约4米,通体雕有佛像、菩萨、狮、伎乐、飞天和牡丹、莲花等花卉。石塔造型优美、雕刻细腻,实为元代石雕艺术的珍品。普照大禅师石塔、五百罗汉碑与白云寺,在1963年6月20日,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清以来,白云寺经多次修葺,现建筑完整。寺周古树参天,竹木荫合,盛夏不见天日,向为避暑之胜地。可通汽车。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宣传正能量 提供更多资讯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