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王朝的国都应在北方还是南方?西方还是东方?

综合以上历史文献的记载,对于大禹建立的夏朝,大禹氏族的生活区域,夏朝的国都,都明确地指向中国区域的东方,而不是传统认为的西方;是中国区域的南方而不是北方。

(作者:赵辉)事关中华文明史的夏朝,因为历史文字记载的缺失与夏朝国都考古的悬而未决,使得大禹建立的华夏王朝历史备受质疑,也让否定夏朝历史的观点不决于耳。因此,夏朝国都位置的尽早确立,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但纵观国内对夏朝国都的考古与探寻,已经固化在洛阳地区,使得夏朝国都的寻找止步不前,劳民伤财,久寻无果。如果充分对中国流传下来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就会得到一个与现有观念完全不同的结论,缩小夏朝国都的探寻范围,早日解决中华夏朝的地位问题。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载:“郑于是不敢南面。楚失华夏,则析公之为也。”

《左传》定公十年载,孔丘曰:“士,兵之!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

从《左传》以上两条记载,我们对远古华夏王朝的地理位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华夏中心区域不在洛阳地区,而是在当时的南方与东方区域。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传】二十三年春,齐侯伐宋,围缗,以讨其不与盟于齐也。十一月,杞成公卒。书曰“子”,杞,夷也。不书名,未同盟也。凡诸侯同盟,死则赴以名,礼也。赴以名,则亦书之,不然则否,辟不敏也。

僖公二十七年:【传】二十七年春,杞桓公来朝,用夷礼,故曰子。公卑杞,杞不共也。夏,齐孝公卒。有齐怨,不废丧纪,礼也。秋,入杞,责无礼也。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晋侯使司马女叔侯来治杞田,弗尽归也。晋悼夫人愠曰:「齐也取货。先君若有知也,不尚取之!」公告叔侯,叔侯曰:「虞、虢、焦、滑、霍、扬、韩、魏,皆姬姓也,晋是以大。若非侵小,将何所取?武、献以下,兼国多矣,谁得治之?杞,夏余也,而即东夷。

杞东楼公者,夏后禹之后苗裔也。殷时或封或绝。周武王克殷纣,求禹之后,得东楼公,封之於杞,以奉夏后氏祀。《国语·周语》称:“有夏虽衰,杞、鄫犹在”;《管子·大匡》记齐桓公语:“夫杞,明王之后也”;《世本·王侯》:“殷汤封夏后于杞,周又封之”。

从中我们可以明确地得出结论:夏朝国都应位于中国东方的九夷部落范围。九夷部落与楚国华夏地区的重叠范围,就是华夏国都的范围。这个范围有一个历史记载的惯用称谓:淮夷地区。如果是寻找夏朝国都的话,只能在淮夷地区去寻找,其他地区只能寻找到夏文化的遗址,是夏文化的辐射地区,其规模与文化遗存自然与夏朝国都文化标准自然不在一个等级层面上,这也是现有夏文化考古遗址,无法让专家们定位夏朝国都的具体原因。

《淮南子》之《卷一·原道训》载: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故机械之心藏于胸中,则纯白不粹,神德不全。在身者不知,何远之所能怀?是故革坚则兵利,城成则冲生。

九疑(笔者认为此“九疑”当为“九夷”之误)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被发文身,以像鳞虫;短绻不绔,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因之也。雁门之北,狄不谷食,贱长贵壮,俗尚气力;人不驰弓,马不解勒;便之也。故禹之裸国,解衣而入,衣带而出;因之也。今夫徙树者,失其阴阳之性,则莫不枯槁。故橘树之江北,则化而为枳;鸲鹆不过济;貈渡汶而死;形性不可易,势居不可移也。是故达于道者,反于清静;究于物者,终于无为。以恬养性,以漠处神,则入于天门。

《淮南子》中的“四夷纳职”可以理解为大禹部落周边的东夷部落,而不是对夏朝周边南蛮、北戎、西狄、东夷的泛称;“合诸侯于涂山”可以理解为大禹的高尚德行,让大禹部落周围的诸侯部落,合聚与大禹所在的涂山。这样就可以得出一个更精确的夏朝国都范围为:涂山地区。“故禹之裸国,解衣而入,衣带而出;”可以明确地解读出,大禹建立的夏朝,是属于南方天气炎热的地区,国家被北方的诸侯称为“裸国”,人民日常生活袒胸露背,是典型的南方人的生活习惯。淮河流域是现在中国南方人眼中的北方,北方人眼中的南方。而对黄淮流域的人来说,淮河流域就是标准的南方。大禹的夏朝中心区域也就是处于淮河流域的涂山地区。

“九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被发文身,以像鳞虫;短绻不绔,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因之也。”涂山地区周围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地理环境,与这段文献描写可以说是高度吻合,东方九夷部落之南就是指涂山地区。“华”字的来源正于此地,华字的骨刻原图、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完全符合汉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的演变过程,“华”字完全是对涂山附近地理地貌的描绘。

综合以上历史文献的记载,对于大禹建立的夏朝,大禹氏族的生活区域,夏朝的国都,都明确地指向中国区域的东方,而不是传统认为的西方;是中国区域的南方而不是北方。再结合地理地貌的特征,夏朝国都进一步的定位就是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的涂山地区。在怀远县涂山地区,具有三、四千年历史的古城遗址,唯有四方湖畔的怀远县古城镇的古城遗址。古城遗址的历史来历,至今无人能知,无人能解,就如中华的夏朝国都位置,也是无人能知、无人能解。中华的夏朝国都与四方湖畔怀远古城遗址的结合,将是天造地设的前世因缘,由此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而在其他区域对夏朝国都的寻求,结果只能是劳民伤财、无功而返,对有限的国家资源的巨大浪费,让中华文明历史长期饱受世人的质疑。(作者:赵辉)

免责声明:该自媒体文章由实名作者自行发布(文字、图片、视频等版权内容由作者自行担责),且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 秒送号Miaosong.cn立场,未经作者书面授权,禁止转载。[投诉 · 举报作者与内容]

「作者 · 档案」
诗经古文研究,欢迎阅读!

  
(0)

相关阅读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发布